西周初年,周公旦将纣王的兄长封于宋,是为宋国。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亡国之君宋康王,这位宋王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太好。跟他的老祖宗商纣王一样,宋康王也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典型人物。但他比商纣王更惨,商纣王是死了之后,才被胜利者周武王他们描述成昏庸无道的暴君。
而后20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各路文学大师的重重加码,商纣王由原来武王伐纣时候的六宗罪,逐渐演变成了罄南山之竹,难以书其罪。
但这个宋康王就更惨了,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别人编排成了桀纣在世,后来宋国在他的手上灭亡了,就更加坐实了桀纣在世的骂名。
可如果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宋康王跟他的老祖宗商纣王一样,都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亡国之君。那既然算不上昏君,为什么堂堂宋国传承了800多年,居然会在他的手上赔了呢?
固步自封
宋国在中原诸侯国里头是一个异类的存在。它是当年武王灭纣的时候,商纣王的哥哥、带路党微子启所建立的国家。按照当时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宋国一建立就已经是一个公爵国家,在地位上远远压过中原其他国家一头。
占据的地方是当时泗水流域一带的中原核心区,堪称是富的流油。
而且武王伐纣是一种蛇吞象的行为,新建立的周王朝,根本就没有余力吞并人口数量数十倍于他们的商王朝。为了安抚住商朝遗民,当时商王朝很大一部分的力量,都被这个宋国给继承了,可谓是开局即巅峰。
可正是因为这个宋国来头太大,身上的历史优越感太过于厚重,一直以来都不愿意接受周王朝的礼乐文化,而是按照商朝旧有的一套继续玩下去。
这也导致了他虽然身处中原核心区,却被当时的中原国家视作异类。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在宋襄公时期辉煌过一阵子,其他时间大部分都充当了二流陪衬的角色。
等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始进行变法图强。秦国有商鞅变法,赵国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楚国有吴起变法。当大家纷纷开始进行第三代系统更新的时候,宋国却还死死地坚守第一代的老版本。
这导致它的国家实力,跟周边诸侯国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他的位置还处在中原核心区,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富庶的城市定陶。这可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宋国的东边是山东大国齐国,西边是战国第一代霸主魏国,南边是南霸天楚国。真可谓是群狼环视,危如累卵。
奋发图强
祸不单行的是,当时春秋战国的主流趋势,是以下克上,礼崩乐坏,宋国这边也发生了下克上的事情。戴家本来是宋国王族的一个偏远旁支,由于国军力量衰弱,导致他们篡位成功。这个上位的人叫做宋剔成君,也就是本文主角宋康王的哥哥。
按理说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些乱臣贼子出身的人,往往都有打破旧秩序、建立新规矩的勇气。故而,他们上位之后,为了防止重蹈覆辙,纷纷开始变法图强,加强国君的权力。
但是,这个宋剔成君却是个异类,他虽然是造反出身。但却死抱着老祖宗的那一套不放。对于国家的存亡,他则寄希望于外国,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手段,让宋国在乱世的夹缝中存活下来。
在他看来,魏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这种国家要么就是四面扩张,要么就是四面受敌。只要魏国不想坐以待毙,他就一定会打上宋国的主意。至于楚国,这个南霸天问鼎中原之心,从来就没有熄灭过。投靠楚国,无异于与虎谋皮。
而那个齐国领土野心则没有那么强烈,更倾向于在列国之间搞离岸平衡手。所以,宋剔成君就准备全面倒向齐国,充当齐国制衡天下的一位棋子,以此来换得齐国的庇护。
为此,他每年要耗费大量的钱粮、美女去孝敬齐国。可我们前面说过,宋国是殷商之后历史荣誉感很厚重,也许他的这个办法能够存国,但是宋国的老百姓表示接受不了。这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就是他的弟弟宋康王。
宋康王的主张跟他的哥哥完全相反。他认为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大争之世想要存国,那就必须得靠自己,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上。
于是,他就利用国内民情汹涌的机会,发动政变,把自己的大哥赶到齐国避难。
他上台之后就改变了宋剔成君的做法,把国家的外交方针改成了四面扩张。把魏国、齐国、楚国都打了一遍,而且他还打赢了。并且顺带吞并的一个小国家,滕国。宋国一时风光无两,号称是五千乘之劲宋。
不得不说,宋康王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他通过对外展示肌肉,让周边的三个大国都明白宋国不是软柿子,谁想要吞并宋国,就得做付出惨重代价的准备。
在兼并激烈的战国中后期 ,春秋时期硕果仅存的淮泗十二诸侯国相继陨落,宋国却能够在他的手上延续了40多年。再加上周边三大诸侯国各怀鬼胎,难以达成一致,所以谁都不敢对他轻举妄动。
而且,他又结交上了跟他领土并不接壤的赵武灵王。双方结成战略同盟长达30多年,直到赵武灵王死后,赵国才背弃盟约。搁在那个尔虞我诈、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这种战略同盟堪称是奇迹啊。
惨遭污名化
可是宋康王的这一系列做法,也带来一个负面后果。
首先,前面说过他吞并了一个小国家滕国。这个滕国虽然是春秋时代,遗留下来的12个小诸侯国之一,但它在历史上的名声却不小。
因为它是当时战国时代唯一一个愿意实行孟子的主张恢复井田制的国家,堪称是儒家思想的实验田。甚至在《孟子》一书中,还特别设置了滕文公一篇。
宋康王的做法彻底得罪了儒家。儒家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嘴上功夫了得,发动舆论机器,把他抹黑得一无是处。
加上他的做法深深得罪了齐国,齐国的稷下学宫也发动舆论机器,把他留写成穷兵黩武的桀纣在世,甚至还编排他强抢民女,整出了一个战国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可问题是,当时的战国时代,有哪个不是穷兵黩武的呀?怎么轮到宋康王身上就是桀纣在世了呢?
后来他亡国纯粹运气不好,在三国制衡的格局下,聪明人都不敢轻易动宋国。可他偏偏遇到一个愚蠢的对手齐闵王,这个齐闵王在苏秦的撺掇下,居然趁着六国联军屯兵函谷关,偷偷摸摸独吞宋国。
最后惹了众怒引发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亡国。遇上这种对手只能算宋康王倒霉吧!
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胶鬲的任用:商周之际的权力博弈与人才流动商周之际,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的关键时期。在这场风云变幻的历史变革中,胶鬲的任用堪称典型案例——他出身鱼盐市井,却能跨越阶层成为商纣王重臣,最终又以“双面间谍”...
商纣王 2025-08-04 殷郊殷洪为何敢违逆师命对师父出手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构建的奇幻世界里,殷郊、殷洪这对兄弟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与悲剧色彩。他们本是商纣王之子,却因宫廷变故流落他乡,后被高人收为弟子。然而,最终他...
商纣王 2025-07-30 商朝末代君王:帝辛(商纣王)的兴衰史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统治跨越五百余年,历经十七世三十一位君主。在青铜文明的辉煌与甲骨文的神秘交织中,商朝的命运最终系于末代君主帝辛之手。...
商纣王 2025-07-24 周公辅佐的是哪位王?——从历史脉络看周公旦的辅政传奇周公旦,作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思想家,其辅政事迹贯穿周武王、周成王两代君主,不仅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根基,更以“元圣”之名成为后世儒家推崇的典范。...
周公 2025-07-23 商纣王的残暴:历史叙事中的多重面相商纣王(帝辛)作为商朝末代君主,其形象在历史记载中逐渐被塑造成“暴君”的典型。然而,这一形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周人政治叙事、儒家伦理建构及后世文学演绎...
商纣王 2025-07-18 商纣王:被误解的改革者与文明传承的争议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商纣王(帝辛)的形象被周人的抹黑和后世的演绎逐渐妖魔化,成为暴君的典型代表。然而,拨开神话传说的迷雾,透过甲骨文与考古发现的双重视角,一个复杂而...
商纣王 2025-07-02 权力重构与文明裂变:三监之乱成功后的历史可能性推演公元前1040年的镐京,周公旦握着洛邑规划图的手微微颤抖。管叔鲜在朝歌城头挂起的商王旗帜,不仅撕碎了周初"以殷治殷"的温柔假...
周公 2025-06-06 殷郊之死:封神演义中的权力悲剧与天道宿命在《封神演义》的神魔画卷中,殷郊的死亡绝非偶然。这位商纣王长子、阐教三代弟子的悲剧命运,实则是天道轮回、权力博弈与人性挣扎共同编织的必然结局。从太子到反贼,从仙...
商纣王 2025-06-05 圣母太姒:从周室母仪到民间信仰的千年落寞在周原遗址的青铜器铭文中,在《诗经·大雅》的颂词里,太姒的名字始终与“文王之母”“周室圣母”的荣耀相伴。这位商周之际的传奇女性,作为周文王正妃、周公之母,曾以“...
周公 2025-05-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