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在李隆基眼中是个忠臣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有句俗话说得好:每一个被后世唾骂的奸臣,都是当时皇帝眼里的忠臣。比如李隆基与李林甫。
开元盛世,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强盛,因此被视为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治世典范。但对于李隆基个人层面来说,为了达成这种辉煌成就,他付出了不少“代价”。
当初李隆基当上皇帝后,面临的是一个危机重重的烂摊子,史称“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租调既减,国用不足”,即缺人又缺钱。此外,“斜封官”泛滥、政治腐败,外敌虎视眈眈,曾经的贞观气象不复存在。
为了应对这一困局,李隆基励精图治、重拾贞观遗风,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打造高效的中央执政班子,为此他坚持“任人唯贤”,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依靠这些顶级政治家的辅佐,大唐一步步走出危机,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但无论在任何时代,解决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资源的重新分配,所以一定会“几家欢乐几家愁”。所以,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会带来这样的“副作用”:那些实干家,很容易“得罪”别人。
在封建时代,首先被得罪的就是皇帝本人。帝王并不是全才,总有认知误区;而且他的个人诉求也不可能随时与帝国整体利益一致。说得逼格高点:皇权、公权并不是完全处在一个轨道上,它们经常会发生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励精图治的帝王,为了崇高的理想与目标,会选择对“公权”妥协。就像当初李世民屡屡被魏征气得吹胡子瞪眼一样,李隆基也免不了被那些普遍“直言谏诤”的宰相们怼得毫无脾气。
比如宋璟。这位老兄是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的三朝老臣,但却三次得罪权贵:
武后时期,举报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违反规定;即使武则天当和事佬,他也坚决不改变意见,因此屡被中伤;
唐中宗时,得罪了当权的武三思,因此被外调为贝州刺史;
唐睿宗时,首度为相,因推崇用人唯贤的政策,主张“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得罪了结党营私、安插亲信的太平公主,被罢相、贬为楚州刺史。
这种铁骨铮铮的“魏征”式官员,缺的是一个新的“李世民”,恰巧当时的李隆基就是。为了扭转混乱政治、复振贞观之风,李隆基刻意起用三朝硬骨头为相。
多年的磨砺并没有磨平宋璟的棱角,他风采不改当年,屡屡坚守原则、直言极谏、忤旨犯上。但李隆基比他的祖、父辈们大度多了:有时即使面子上挂不住,但最终也会勉强接受。
另一位典型就是韩休。这位老哥在直性子方面简直是宋璟的威力加强版。自从他担任宰相,李隆基“小有过差”,就会迎来一阵狂风暴雨。
有一次,李隆基照着镜子、闷闷不乐,身边宦官善解人意:“自从韩休为相,陛下越来越瘦,干脆把他免了吧。”
李隆基说了一句话:“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在我看来,这几个字足以百世流芳,值得每个帝王、领导者学习。
在开元25年(公元737年)以前,李隆基大致保持着这种雍容大度、格局高远的帝王风范;他坚持“官不滥升,才不虚受,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左贤右戚,岂资于谬赏”,为了政权的兴盛,很好地抑制了私欲的膨胀、皇权的滥用。
但极少有人能够从一而终地保持自律,更别说高高在上、手掌生杀予夺大权的帝王。随着唐王朝的事业走向全面兴盛,李隆基逐渐出现了志得意满、思想懈怠、安于现状的趋势,具体表现就是贪图享乐、荒于政务,贪恋女色、后宫成群,史书中的措词是“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这种转变投射在政治层面,就是皇帝的私权逐渐滋长的趋向,对不同意见的排斥、对相权的压制。李林甫的上位,正是顺应了李隆基的这一转变。
李林甫,长平肃王李叔良(唐高祖李渊堂弟)曾孙,因此算是皇室族裔。成年后,以“恩荫”的渠道(凭借父辈的官位、家世、影响力等进入官场,当时属于合法流程)入仕;公元726年,在宇文融的引荐下,被授为御史中丞。
宇文融何许人也?由于主张检括逃户、成功增加了朝廷租赋收入;而且为人精明、反应敏捷。这两大优势,让他成了李隆基身前的红人。有这么一位大佬带路,李林甫业务水平精进,职务也水涨船高,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到了公元734年,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与一代名士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
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公元752年为止,李林甫始终居于大唐宰辅之位,不仅打破了以往每位宰相任职大多两三年的惯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巩固权势、形成了以自己为首的权臣体制。他之所以被李隆基如此信任,核心“优势”很简单,“善刺上意”,即善于察言观色、迎合帝王心。
李林甫这种“恩荫”体系的官员,在文学素养、道德品行方面也许比不上科举儒生,但在政治手腕、人情世故等领域却自有一套。担任御史中丞后,他就凭借伶牙俐齿与金元攻势,刻意结交当时在宫中颇有话语权的宦官、嫔妃。通过这些“领导身边人”,他把李隆基的脾性爱好、情绪波动乃至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因此每次汇报工作都能与李隆基的想法高度吻合,由此逐渐获得赏识。
此外,他精准投资,花大力气贴上了宠冠后宫的武惠妃,双方很快达成了政治同盟。
正是依靠这种出神入化的“社交能力”,李林甫得以火速位居宰辅之位。随后他更是将这种才能发扬光大。
他时常“厚以金帛赂上左右,上举动必知之”,李隆基的所有动向都摸得一清二楚;
他与张九龄等名相反其道而行之。当时的李隆基已经无心政务,张九龄也许是没有察觉这种迹象,或者是已然察觉、因而越发尽职尽责,所以“遇事无细大皆力争”;而李林甫,则秉承“皇帝的想法就是我的主张”的宗旨,极尽迎合顺从之能事。
以牛仙客事件为例。公元736年10月,鉴于朔方节度使牛仙客表现优异,李隆基计划提拔其为尚书之职,张九龄认为他“德望不够”,予以劝止;李隆基退而求其次,欲实封爵位,张九龄再次反对。而李林甫则干脆利落表态:“天子用人,何有不可”。
最终,李隆基加封牛仙客陇西县公,实封三百户。皇权的威严,对相权实现了碾压。
与之类似,还有废立太子的博弈。同一年,李隆基欲废太子李瑛、改立寿王李瑁,李林甫身为武惠妃及寿王政治盟友,以“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的理由迎合李隆基;而拥护传统宗法制的张九龄则据理力争:“太子国本,长在宫中,受陛下义方,人未见过,陛下奈何以喜怒间忍欲废之?臣不敢奉诏。”
最终,张九龄因屡屡忤旨而遭贬谪,太子瑛最终被废;顺应、维护皇权的李林甫却越发“恩宠莫比”。
综上,李隆基执政的前后半期,对皇权的认识持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前期,为了国富民强的理想,他选择了向王朝的利益让步,任人唯贤、压制个人欲望,由此出现了名臣满朝的可喜景象。
后期,出于对现状的志得意满,个人欲望战胜了曾经的自律,皇权意志肆意扩张。而善于揣摩人心的李林甫则顺应了这一迹象,他高举维护皇帝个人意志和决定权的大旗,以君主权威作为压制同僚、巩固自我地位的武器。
李隆基、李林甫可谓一对完美搭档,从合作中获得了各自所需。然而,出于私心与政治博弈的需要,俩人推行了由蕃将出任节度使的政策,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唐王朝由此迎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走向覆亡。《新唐书》将李林甫列进《奸臣列传》,可谓实至名归。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承了其衣钵。安史之乱爆发后,鉴于李隆基对杨国忠一如既往的信任态度,也许他仍旧认为李林甫是自己的“忠臣”。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看到这里,咱们也许不难理解,为啥如今一些企业里的庸碌之辈,却总能成为领导的亲信?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七月,长安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撕裂。龙武将军王毛仲率三百禁军包围太平公主府邸,这位曾权倾朝野的公主仓皇逃入山寺,三日后被赐死于家中,...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太平公主 2025-09-01 权谋漩涡中的败局:太平公主为何斗不过李隆基?在唐朝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姑侄对决堪称经典。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曾权倾朝野,却在与侄子李隆基的较量中彻底溃败。这场权力博弈的结局...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权力漩涡中的父子悲剧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长安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唐玄宗李隆基在一日之内连下两道诏书:先是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紧接着又赐予三尺白绫,令...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8-14 唐玄宗的三个女儿:命运交织的皇室女性群像唐玄宗李隆基作为中国历史上子嗣繁盛的帝王之一,其女儿群体的命运轨迹折射出盛唐皇室的权力格局与女性生存智慧。在史书记载的二十九位公主中,永穆公主、咸宜公主与太华公...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7-21 王皇后被废的真正原因:宫廷权谋与家族博弈的双重绞杀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王皇后被废事件堪称皇权与门阀势力角力的标志性案例。无论是唐高宗李治废黜太原王氏之女,还是唐玄宗李隆基罢黜同州王氏之后,两起事件均以皇后无...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7-21 谢阿蛮与唐玄宗:盛唐舞影中的君臣佳话在唐朝开元盛世的辉煌图景中,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政治领袖,更是艺术狂热的推动者。他扩建宫廷乐舞机构,网罗天下艺伎,将长安打造成世界艺术之都。在这片歌舞升平的土壤中...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陈玄礼:大唐风云中的忠勇守将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岁月里,陈玄礼以忠诚与果敢书写了一段传奇人生。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宿卫将领,他历经两次宫廷政变、一次安史之乱,最终以八十八岁高龄善终,其人生轨...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7-14 李隆基与武惠妃:权力漩涡中的爱恨纠葛与悲剧终章在中国唐朝的宫廷史上,唐玄宗李隆基与武惠妃的情感纠葛堪称一部惊心动魄的权力悲剧。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晚年却因宠妃武惠妃的离世陷入疯狂,甚至被后世推测为亲...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惠妃 2025-06-30 唐玄宗与张九龄:君臣际会背后的帝王心术与士人风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56岁的张九龄身着紫袍步入大明宫时,唐玄宗李隆基或许未曾料到,这位岭南书生将成为开元盛世最后的精神符号。从《千秋金镜录》的诤谏到安史...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6-27 玉真公主:道观红尘与唐代皇室婚恋的非常态样本在唐代公主群体中,玉真公主李持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位唐睿宗李旦之女、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以“持盈法师”之名主持王屋山灵都观,却在道教清规下留下两个儿子的记载,...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6-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