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的三大盛世,是指的哪三大盛世?分别是谁开创的?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元朝末年,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到了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史称西吴。公元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南京。公元1421年,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明朝和唐朝一样,都是比较强盛的王朝。在唐朝初期,有贞观之治等盛世。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明朝初期来说,则有三大盛世,分别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朝初期的三大盛世。
首先,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为明初三大治世之一。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众所周知,在元朝末年,各地战乱不断,所以,对于深受战乱之苦的朱元璋,在登基称帝后,也非常重视民力的恢复。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在朱元璋时代,国家黄册用来征收田赋的土地,高达850万倾(洪武二十六年)。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元朝末年流离失所的百姓,逐渐拥有了耕地,这无疑促进了明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同时,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而这,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事情了。
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朱元璋从明朝建立开始就不断北伐。1369年(洪武二年),明军追击北元残余势力,俘虏丞相脱火赤以下一万余人,北元皇帝逃到漠北几百里外。1370年(洪武三年),明军再次北伐,于沈峪口大破元军主力王保保,俘虏文济王以及国公阎思孝、虎林赤、察罕不花、韩扎儿等十万余人。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军越过长城,轻骑雪夜奔驰,偷袭元军大寨,最后在蒙古捕鱼儿海大败元军,俘虏北元残余势力八万人。蒙古从此一蹶不振,分为鞑靼、瓦刺、兀良哈三大部。
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朱元璋在位时,重创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也为明朝初期的盛世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换而言之,如果像宋朝时期一样,频频遭到游牧民族的袭扰,这无疑会导致国力上的巨大消耗。总的来说,在明朝初期经过朱元璋的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为“洪武”,所以史称洪武之治。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和洪武之治一样,永乐盛世也是以年号来称呼。在明朝和清朝时期,通常每一位皇帝都只会使用一个年号(也有例外情况,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因此,对于后人来说,也经常用年号来称呼明清时期的皇帝。
靖难之役后,朱棣击败了建文帝朱允炆,以藩王的身份登基称帝。在此基础上,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乃至于不少历史学者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众所周知,早在朱元璋在位时,就已经废除了丞相这一官职。对此,朱棣在位时,逐渐用内阁来取代之前的丞相,以此帮助自己处理朝政。在明朝时期,内阁首辅完全可以称之为宰相了。明成祖还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都城迁到了北京。经济上,明成祖朱棣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
和朱元璋一样,朱棣在位时,也注重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当然,对于明成祖来说,是自己多次亲征漠北,南征安南,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为明军对外征战的主力。明成祖对外不但宣扬国威,还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派郑和下西洋,还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人们也经常将明成祖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进行比较。
此外,明成祖朱棣还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可以说就是本百科全书。这样的典籍客观上也备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书不至于失传。同时还完善了科举制度。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朱元璋打下的基础,朱棣在位时,明朝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都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当然,明朝之所以强大,在于其远远不止这两个盛世。在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后,还有仁宣之治。
最后,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策略,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明成祖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
一定程度上,明成祖在位时,南征北战,已经导致明朝国力受到了不小的损耗。所以,对于明仁宗朱高炽来说,当务之急就是休养生息。一定程度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朝代。比如康熙皇帝在位时,南征北战,同样让盛世之下出现了隐忧,对此,雍正即位之后,可谓励精图治,总算让盛世得以延续下去,这才有了康乾盛世。
在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后,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策略,赈荒惩贪,继续重用“三杨”,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正是因为有杨士奇、杨溥、杨荣等贤臣的辅佐,这促使明朝得以继续保持强盛。
总的来说,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时,明朝经济继续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对此,你怎么看呢?
寇白门(1624年—约1669年),原名寇湄,字白门,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的一生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从世家娼门的少女到保国公朱国弼的夫人,再到重返秦淮歌...
寇白门 2025-09-18 黄子澄与黄香:跨越千年的宗族迷雾黄子澄(1350年—1402年)作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因削藩政策引发靖难之役而名垂青史;黄香(约公元64年—122年)则是东汉时期以孝行闻名天下的...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18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朱厚熜:朱棣一脉的皇权承继者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祁钰妻儿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家庭悲剧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