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掉的一个小国为什么被晋国占领了?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大国灭掉一个小国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被灭掉的小国最后自然就成为了大国的地盘,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春秋时期,秦国曾经灭掉了一个小国,叫做芮国,但是芮国最后却是被晋国占领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晋国是否向秦国抢夺了地盘,秦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和地位急剧下滑,这导致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不断兼并周边的小国。换而言之,在春秋时期,众多小国相继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七雄。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芮国,就在春秋时期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在春秋时期,芮国这一个小国夹在秦国、晋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可以说是苦苦支撑了。最终,在公元前640年,秦穆公正式消灭了芮国。不过,在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击败了秦国,从而占据了芮国的疆域。
具体来说,芮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还有说法是周成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芮城有古魏镇。经过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乡墓地为芮公墓,为芮国故地。另外在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对于芮国来说,第一任君主为芮伯良。
对于芮伯良来说,实际上姬姓,也即来自于周王室。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和郑国、卫国、燕国、鲁国、晋国、吴国等诸侯国一样,芮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当然,在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分封的诸侯国本来就是以姬姓为主,这就好比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将宗室子弟封为藩王一样,以此起到拱卫皇室的效果。对于芮国来说,分封之初的疆域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一带,这无疑是非常靠近西周的都城镐京了。
在整个西周时期,芮国都是重要诸侯国,芮国国君一直在周王室兼任卿大夫。周武王克商后,南方的巢国前来朝见,此时芮伯就作了一篇《旅巢命》。周成王去世时召见的六位顾命大臣,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召公奭,而第二位就是芮伯。当然,芮国的爵位不是太高,只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伯爵,也即低于齐国、晋国、鲁国等侯爵诸侯国。
西周灭亡时,芮国作为周都镐京附近的诸侯国,居然躲过西戎的攻击,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让人感到意外的事情。在周幽王在位时,西戎等势力攻破了西周都城镐京,从而灭亡了西周,并促使周平王东迁洛邑。换而言之,周平王自己无法收复西周的都城,只能选择迁都的办法。众所周知,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的地位和实力不断衰落,齐桓公、晋文公等君主相继称霸。而就芮国这样的小国,自然也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生存环境了。在春秋时期,随着东边晋国与西边秦国的崛起,夹在中间的芮国可以说是苦苦支撑了。
公元前715年,芮国趁着晋国内乱,先下手为强,选择攻打晋国,攻占了晋国的城池。不过,这自然恶化了芮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为芮国之后的灭亡埋下伏笔。公元前709年,当时在位的芮国国君叫芮伯万,但芮伯万天天沉迷于后宫,从而怠慢了母亲芮姜。这位厉害的母亲一怒之下,居然把儿子赶走了,芮伯万只好逃到河东的同姓的魏国避难。魏国在今天山西芮城一带,芮伯万定居于此,这也正是芮城地名的由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魏国,和战国七雄中的魏国,不是一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最终消灭了魏国,并将魏国封给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芮国发生内乱的时候,秦国已经扩张到河西一带,想借着芮国内乱的机会趁火打劫。一年后,因为轻敌,秦国竟被芮国击败,当然,这也说明芮国有一定实力。对此,当时在位的秦宪公气不过,这次又联合周天子的大军,进攻魏国,把芮伯万抓住,交给周天子处理,但周天子也不想管这事。
后来,秦国又让戎人把芮伯万接走,计划要挟芮国。但是芮国此时早已立了国君,还参与诸侯联军向晋国开战,这让秦国非常生气。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芮国虽然地盘不大,却敢于和秦国、晋国等大国交战,这自然是仗着自己和周天子之间的关系,认为秦国、晋国不敢消灭自己。不过,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周天子显然保护不了芮国,芮国最终要为自己的自大付出惨重的代价。
最后,面对强势的芮国,秦国自然不放弃芮伯万,于是再一次出兵芮国,强行把芮伯万送了回去。芮伯万很可能取代了当时的芮伯,可结局却是芮国成了秦国的附庸。公元前677年,芮伯与梁伯一道朝见新即位的秦德公,此事便是芮国变为秦国臣属的证据。在春秋时期,小国依附于大国,成为大国的附庸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秦成公即位后,芮伯、梁伯再次朝见。但这阻挡不了秦国扩张的步伐,公元前640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就将“难兄难弟”芮国、梁国都消灭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芮国是秦国的消灭的,但是,秦国对于芮国的占据却比较短暂。
公元前626年,秦晋爆发彭衙之战。二十七年,秦派军开始攻晋。晋襄公亲率主力迎战,在彭衙(今陕西白水北)附近击败秦军后,即率宋、陈、郑联军反击,攻占彭衙及汪(今陕西澄城)。自此之后,晋国和秦国之间多次交战,结果晋国胜多败少,夺走了河西之地。因此,对于芮国这个 诸侯国的疆域,最终被晋国长期占据。三家分晋后,晋国分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其中,魏国继续占据了河西之地,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夺回了河西之地。而这,意味着秦穆公当年攻占的疆域,最终回到了秦国的怀抱。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战场,四十万赵军在断粮四十六天后集体投降,秦军主将白起却下令将降卒“尽坑之”。这场被后世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彻底歼灭战”的战役,不仅终结了赵...
白起 2025-10-13 历史长河中的变法双璧:李悝与商鞅的“显隐”之辨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浪潮。魏国李悝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的转型之路。二者均以富国强兵为目标,通...
商鞅 2025-10-13 权力博弈与制度困局:商鞅之死的必然性及其历史遗留问题公元前338年,商鞅在秦国咸阳被处以车裂之刑,其家族亦遭灭门。这位推动秦国从边陲弱国跃升为战国霸主的改革者,最终以“谋反”罪名被新君秦惠文王处决。更耐人寻味的是...
商鞅 2025-10-11 战国烽火中的不败神话:白起何以铸就军事传奇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名将辈出,廉颇、李牧、王翦等皆以勇略闻名。然而,白起却以“一生未尝败绩”的战绩独树一帜,成为后世军事家研究的标杆。其军事成就的背后,是个人才...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10-10 秦舞阳的怯场:一场刺杀行动中的心理崩塌公元前227年,咸阳宫的青铜立柱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荆轲手持樊於期头颅的木匣,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的漆盒,两人踏着九级台阶走向秦王政的御座。这本该是改变战国格局...
樊於期 2025-10-10 长平余烬:白起未灭赵国的战略困局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60年,长平古战场尸横遍野,白起以“诈坑”之术将四十万赵军降卒埋入深谷。这场奠定秦国东出格局的战役,本应成为赵国灭亡的序章,但白起却在战后拒绝执行秦昭襄...
白起 2025-10-10 战国四大公子:风云际会中的命运终章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礼贤下士之风盛行,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以养士三千、权谋纵横闻名于世,合称“战国四公子”...
黄歇 孟尝君 2025-10-10 孔光:儒家贤臣的仕途沉浮与傅太后的权力之争西汉末年,权臣与外戚的博弈中,孔子第十四世孙孔光以刚正不阿的品格成为朝堂焦点。这位历经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三朝的丞相,因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与傅太后产生根本分歧,...
孔子 2025-10-09 张仪:战国风云中的纵横捭阖者张仪,这位活跃于战国中期的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万荣)人,以“连横破合纵”的谋略成为秦国统一进程中的关键推手。他的一生既是个人才能的极致展现,也是战国时代政治博弈...
张仪 2025-09-30 汨罗江的涟漪:屈原之死与楚国的命运转折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流放中的屈原怀抱巨石沉入汨罗江。这位曾以“美政”理想推动楚国改革的政治家,最终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生命。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体命...
白起 2025-09-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