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备其实不倒霉,他是三国诸侯中家底最浅的,最后能混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已经是强中强了,谁敢说他倒霉?
可他又确实很倒霉,他一生征战时间长达近40年,从无到有,打下蜀汉的江山,可他想要的仅仅只有这三分之一?
他公开的政治目标是“复兴汉室”,也就是想要全部。
但直到他病死,手上也只有三分之一,还是最弱小的三分之一。
他没能完全成功,是各种因素的叠加,政治、军事、经济、机遇、谋略等各种条件缺一不可。
不过,这些话题太庞大,网上也有好多分析文章,我就不多谈了。
我只谈谈他不倒霉中的倒霉,也就是意气风发时,突然因意外缘故出现的失败,主要是指背叛事件。
刘备一生遭遇了四次比较严重的背叛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其实也是造成刘备最终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曹豹、许耽背叛,刘备丢徐州,失去在北方争雄的根基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原徐州刺史陶谦病死,临终前把徐州这个富庶的地盘让给了刘备。
这是刘备从家乡起兵近十年后,才获得的足以让他成为一方诸侯的根基之地。
有了这一州之地,他才能不以别人附庸的身份,参与天下争霸。
但这块地盘有毒,当时在刘备麾下的陈群就劝说他不要接手徐州,认为用小马拉大车的话,会出事,《三国志·陈群传》中记载:
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但早就受够了寄人篱下之苦的刘备,哪经得起成为徐州刺史的诱惑?
于是,刘备大大咧咧的进了徐州,从帮公孙瓒打杂的小弟,变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诸侯之一。
而陈群的判断,也很快应验。
刘备入徐州后,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原陶谦旧部,丹阳兵将领曹豹、许耽等的待遇问题,双方有了一定的裂痕。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出击袁术,吕布受袁术之邀,准备偷袭刘备的徐州。
关键时刻,张飞还在下邳城中跟曹豹起了争执,双方势同水火,结果,许耽派人去迎接吕布大军,并打开城门,把徐州献给了吕布。
刘备当时打袁术也不顺利,吃了败仗,转头连老巢都丢了,差点就一蹶不振,只能跟吕布求和,再次寄人篱下。
这一次丢徐州,让刘备失去了继续在北方争雄的可能。
等到他从曹操那边跑出来,第二次占领徐州时,此徐州已非彼徐州了。
原徐州的士族和实力派,大多已经被曹操拉拢过去了,刘备在曹操的强压下,根本待不下去,很快,徐州就又丢了。
刘备丢徐州,不仅仅是失去了在北方继续保持存在感的根基之地,最重要的是,让部分有心在他身上下注的北方士族对他失去了信心。
陈群、陈登等后来都跟了曹操混,陈群成为曹操的部下后,还举荐了好几个人才给曹操。
他在刘备手下做事时,可一个人才都没有举荐过,显然,刘备没有经受起士族的考验,区区一个徐州都守不住,凭什么能获得士族的支持?
没有了士族的支持,刘备又如何能留在北方,跟强大的袁绍、曹操等抗衡?只能跨过长江南下,继续寻找机会。
这一切,都是因原陶谦旧部曹豹、许耽等将领背叛刘备,导致他失去徐州而带来的后遗症。
二:糜芳、傅士仁背叛,刘备丢荆州,北伐中原失去先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获得了跟曹操之间进行的“汉中之战”的胜利,并进位汉中王。
此时的刘备集团,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时期,照此下去,北伐中原也许不再是梦想。
但很快,孙权就给了刘备当头一棒。
当年秋,关羽出师北伐襄阳、樊城,孙权以吕蒙、陆逊等为将,出兵偷袭南郡,关羽大意失荆州。
在东吴偷袭南郡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关羽并非无法援救,他距离老巢并不远。
虽然遭逢夹击,但如果能舍弃一半兵马当死士,挡住曹仁、徐晃,带一半人退回到江陵或公安城中,局势还有翻转的可能。
即使无法击败东吴,至少,关羽也能守到蜀中出兵援救。
不过,这需要镇守江陵的糜芳和镇守公安的傅士仁先顽强防守个十天半月,等待关羽回援。
从东吴历来打攻城战的战例看,在江陵和公安这样的大城中,守这么长时间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当初,周瑜夺南郡,可是打了一年多,才打下来,还让守将曹仁安全撤退了。
但糜芳和傅士仁却全部不战而降,拱手献出江陵和公安,关羽部的家眷全部落入东吴之手。
关羽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最后只能是败亡。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关键,其实就在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否则,东吴未必就能在关羽回援前,攻下江陵和公安这两座城池。
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没有糜家的财力帮助,刘备在徐州时就被打垮了。
糜家兄弟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刘备称王时,给糜芳的兄长糜竺的官职,比诸葛亮还高。
傅士仁是刘备的幽州老乡,从北方起就跟随刘备,也是刘备集团的元老。
刘备留他们在荆州辅助关羽,帮助关羽镇守后路,就是因为对他们相当信任,偏偏,两人全部背叛了刘备,背叛了关羽。
根据史书记载,责任是在关羽身上,他因攻打樊城不顺利,把脾气发在了糜芳和傅士仁身上,结果被孙权捡了便宜,《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后果相当严重,直接导致荆州战局无法挽回。
刘备集团失去荆州,也直接丧失了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完成一统的机会,“隆中对”中描绘的战略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当然,也失去了关羽这样一位可以镇守一方的大将。
三:孟达背叛,东三郡丢失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没多久,辅助刘封镇守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的孟达,率自己的数千部曲及家眷投降曹魏。
孟达背叛刘备的原因是,受到了刘封的打压,《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但实际上,孟达投降曹魏的根子是在刘备身上,刘备对其不公。
孟达是跟着法正一起投奔刘备的,麾下有数千部曲,但他跟了刘备八、九年,却在刘备集团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最早,他在南郡跟着关羽混,后来被派去守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关羽最后就死在宜都境内的临沮,夷陵之战也是在这里打响),没让他参与什么战争,蹉跎了八年。
刘备拿下汉中后,派孟达统兵攻打东三郡。
在孟达一路顺利进兵时,刘备派来刘封,成为孟达的上司,《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最重要的是,根据史书记载,刘备称王后,大肆封赏属下,但没有见到封赏孟达的记载。
也就是说,当时的孟达,在刘备集团内是个什么官都不清楚,混了八、九年时间,还只能作为刘封的附庸存在。
而刘备派刘封来领导和监督孟达,显然对其并不信任。
孟达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却被刘封来摘了桃子,还要被刘封欺负,升官发财更是不要想,他能不反?
于是,孟达投降曹魏后,还反过来帮助曹魏打跑刘封,攻占了东三郡,曹魏改东三郡为新城郡,孟达成为新城太守。
东三郡是个比较夹生的地区,地理位置不好,在东三郡用兵,只能从汉水到汉中或襄、樊,或走陆路攻宜都。
刘备死后,蜀汉和东吴再次结盟,攻打宜都是不要想了,于是,如果刘备集团继续拥有东三郡的话,只能起到援助汉中,或佯攻襄、樊的作用。
因此,有很多文章分析,在荆州丢失后,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没有荆州之兵配合的东三郡,已经没有了意义,是个鸡肋之地,丢了后损失不大。
但显然不是,孟达后来在诸葛亮出兵北伐前,试图反曹魏,司马懿却紧急出兵,八天赶到东三郡,就为了赶快干掉孟达。
从司马懿的反应来看,东三郡的战略地位未必就小了。
有这么一块地盘在手,有这么一支军队在手,在战术大师手里,估计还是能玩出些花来,不可能一点战略地位都没有。
起码,从东三郡可以攻襄、樊,即使是佯攻,也能牵制不少曹魏的兵力不是。
孟达的背叛,让刘备集团在失去荆州之后,又失去了东三郡,彻底堵死了刘备集团在荆州方向跟曹魏交手的可能和战术应用。
我认为,损失还是蛮大的,特别是在刘备集团已经很虚弱的时候,任何一块地盘都有存在的意义。
四:张达、范强背叛,张飞被杀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准备出兵伐吴,但在出兵前,张飞的部将张达、范强背叛,杀掉张飞,投降东吴,《三国志·张飞传》中记载: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张达、范强的背叛不是刘备的错,他们是张飞的部将,他们的背叛也是张飞自己对部下苛刻造成的后果。
之所以把这件事算在刘备集团的严重背叛事件中,是因为他的政治后果很严重。
军事上就不说了,张飞的死,让刘备伐吴时,失去了一个重要助力。
但更严重的是,张达、范强干掉张飞,让刘备集团内部的政治优势,全面倒向了荆州派,是后来蜀汉政权的大权被荆州派掌控的一个主因。
刘备死时,其势力内部的元老派已经没人可以扛旗了,关羽死了,张飞死了,糜竺死了,孙乾死了,简雍或许还在,但他扛不起。
最受人喜爱的赵云也还活着,但从刘备的态度以及一直以来对赵云的使用方式看,赵云也扛不起元老派的大旗,否则,刘备不会在托孤时对他视而不见。
至于魏延,资历差了些,出身也差了些,只能辅佐,不能当主导。
在关羽死后,刘备集团内,只有张飞能扛起元老派的大旗,历史上张飞有这个能力。
可张飞却因小小张达、范强的背叛而枉死,这就相当可惜了,特别是对刘备来说。
别看在史书记载中,刘备听到张飞死后的反应似乎一点都不惊讶:“噫!飞死矣。”
可实际上的苦,他哪能不明白?
一个政权中的政治势力,需要平衡,否则,不管是刘备也好,还是刘禅也好,都要受制于人。
关羽死后,张飞可以领导元老派制衡荆州派,张飞死后,荆州派一飞冲天。
刘备死前托孤,都只能找李严这样的人来制衡诸葛亮,如果张飞活着,哪需要用言语挤兑诸葛亮?
即使在刘备死后,刘禅执政时期,张飞家族也是元老派的领头羊,张家两个女儿嫁给刘禅当正妻,就是这种政治认可的体现。
只不过,张飞的后人在政治上肯定不是诸葛亮的对手,除非张飞活着。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示要:“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如果张飞还在,他有这个胆?
张达、范强一点都不出名,如果不是杀了张飞,谁知道他们是谁?
但他们背叛的后果,在刘备集团中的影响太深远了,让刘备集团中的元老派失去了跟荆州派抗衡的可能。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 吕布辕门射戟:一场智勇交织的权力博弈公元196年的深秋,徐州小沛城外,一场看似荒诞的赌局改写了三国初期的军事格局。吕布以一箭射中辕门戟支,迫使袁术大将纪灵退兵,解除了刘备的灭顶之灾。这场被《三国志...
吕布 刘备 2025-09-28 刘琰:从蜀汉元老到“桃色事件”牺牲品的陨落之路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刘琰曾是一位地位显赫却最终因荒唐行为断送前程的元老重臣。他的人生轨迹从刘备的亲密随从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冗员,最终因一场涉及皇权的“桃色事...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