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太宗时期,李承乾、李治、李恪都是当时太子之位的热门人选,互相内斗,这场内斗随着李恪自缢而结束,而李恪也留下了诅咒,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为格言,励精图治,为百姓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段时期可谓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历史上将这段时期成为“贞观之治”。虽然唐太宗是一位明主,但是皇家内部的政治斗争,是很难避免的。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这个道理。
李恪的出身并不低微,他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孩子,他的外祖父来头也不小——隋炀帝杨广。他的母亲杨妃正是杨广的女儿,前朝的公主。由于血统高贵,李恪两岁的时候就被封为长沙郡王,五年后又被封为汉中郡王。从小被优待的李恪并没有形成贵族的骄矜、傲慢的性格,相反他十分平易近人。
成年后的李恪,不仅聪慧,还十分勤勉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对兵法谋略的掌握也非常娴熟。有时候他在书房里认真读书,侍从放在桌子上的茶凉了好几次,换了好几次,而他都不曾发觉。如此优秀的人才也深得唐太宗的器重。公元六三四年,他被皇上任命为益州大都督,但皇上下旨时即告知他不需赴任,只是作为一名亲王挂名而已。
在这之前,这种情况是从未有过的。这足以看出皇上对他的厚爱以及器重。奈何天妒英才,如此优秀的人却在皇家斗争中被伤得体无完肤,最终落得自尽的下场。
在李承乾谋反事件之后,李治与李恪便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大臣们也都纷纷站队,希望在唐太宗百年之后,自己能有一个稳定的靠山。而唐代著名的大臣长孙无忌就是李治坚定的支持者。在这场内斗中,长孙无忌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所以他与李治的关系十分密切。
长孙无忌既是朝廷的官员,又是皇亲国戚,故而唐太宗对他十分信任,还将修律的重任交给他。当时唐太宗认为李治的性格过于软弱,优柔寡断,不是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选,因此想把太子之位传给李恪。此时长孙无忌却强烈反对,并表示李治虽然性格软弱,却能够体察民情,体谅百姓的疾苦。
正是这番话改变了唐太宗的主意。随后李治便稳坐太子之位,但是长孙无忌的心里却开始生出忌惮,李恪的存在对李治一党来说,始终是个威胁。于是一场阴谋随即开始酝酿。公元六五三年,高阳公主被揭发谋反,长孙无忌便在这个关键时候指示官员房遗直指控李恪谋反。就这样,在案情不明不白的情况下,李恪自尽了,用的是三尺白绫。那时他只有三十四岁。
李恪的弟弟李愔也难逃死亡的结局。长孙无忌为了斩草除根,连李恪的弟弟李愔也划为李恪同党,将之一并害死。可是李愔从小才能并不出众,可以说是众皇子众十分普通的存在,即便他对李治登基并无妨碍,也难逃死亡的命运,这让李恪的内心更加愤愤不平。
李恪心中明白自己在如此情境之下难逃一死,但是他对长孙无忌的恨意却不能消减分毫。就像窦娥含冤时毒咒发誓的那样,李恪死前也表达了自己对长孙一族的怨恨,他希望祖宗保佑,帮他平冤昭雪,他希望在他死后,长孙一族就如江河日下,再也不能崛起。尽管此时长孙家族依旧位高权重。
但是“功高震主”是所有历史故事里难免的结局。位高权重之人,说话办事难免倨傲不已,再加上当时武则天暗中图谋皇位,明里暗里调拨李治和长孙无忌的关系,李治开始慢慢疏远长孙家族。后来长孙无忌被流放,长孙家族也流放的流放,赐死的赐死,果真如李恪所言,江河日下了。
而李恪究竟有没有参与谋反呢?显然是没有的。武则天成为皇帝后,曾为李恪一案平反。从李恪的性格来分析,他遇事沉着冷静,又果敢坚毅,是一个非常有决断力的人,绝对不会犯糊涂去参与谋反。加上史书上记载,长孙无忌性格十分阴险,且心胸狭隘,并且李恪与高阳公主一党私交并不深刻。
综上一切因素,可以得见,李恪并没有参与到谋反当中。也就是说,李恪果真是被冤枉的。而长孙无忌家族的覆灭,也是他们咎由自取,害人终害己,这不仅仅是所谓的“现世报”,还是历史中不可逆的潮流。
通过李恪的一生,我们可以反观自我。为什么优秀且才能出众的人最后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通过分析李恪的事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的。不能单单用个人的努力和意志去取代环境的作用和群体的作用。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深入地观察历史,可以让我们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一些历史的潮流和趋势,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当下社会的发展,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变迁,做那个站在时代潮流浪尖上的人。
在唐朝贞观年间的历史长卷中,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女李丽质与齐国公长孙无忌嫡长子长孙冲的联姻,堪称一段兼具政治智慧与家族荣耀的佳话。然而,这段被史书浓墨重彩记载的婚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无忌 2025-08-04 萧瑀:疾风劲草中的忠臣本色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政治舞台上,萧瑀是一个极具争议却又无法忽视的存在。唐太宗李世民曾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赞誉他,将其比作狂风中屹立不倒的劲草、乱世中坚守忠诚...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8-01 韦贵妃并未让长孙皇后失宠:从历史脉络中还原真相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长孙皇后以“贤后”之名垂范千古,而韦贵妃作为四妃之首,常因墓志铭中“宠冠后宫”的记载引发后世猜测。然而,综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所谓“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7-29 李治为何钟情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政治的交织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始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位以“永徽之治”奠定盛唐基础的皇帝,为何会对大自己四岁、曾是父亲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倾心不已?...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8 李世民为何称薛仁贵为“王兄”:一场君臣际遇中的虚实之辨唐太宗李世民与名将薛仁贵的关系,在史书与民间传说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史载薛仁贵于贞观末年投军,在安市城之战中以白衣冲锋的勇猛形象被李世民赏识,但正史中从未出...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25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痴迷,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段跨越伦理与权力的情感,既非单纯的男女之爱,也非简单的政治联姻,而是情感需求、权力博弈与性格互补共同...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4 李建成能力到底如何:拨开历史迷雾的客观审视在唐朝开国与权力更迭的历史叙事中,李建成长期被贴上“庸碌无能”的标签,成为衬托李世民光辉形象的“背景板”。然而,随着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深入与原始史料的重新挖掘,一...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7-22 王皇后被废的真正原因:宫廷权谋与家族博弈的双重绞杀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王皇后被废事件堪称皇权与门阀势力角力的标志性案例。无论是唐高宗李治废黜太原王氏之女,还是唐玄宗李隆基罢黜同州王氏之后,两起事件均以皇后无...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7-21 唐太宗李世民女儿群像:长乐公主的璀璨与高阳公主的争议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治国韬略与军事才能广受赞誉。然而,这位铁血君王在家庭生活中展现的柔情,同样为后世留下诸多传奇。在李世民的21位女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18 高阳公主:从天之骄女到权谋牺牲品的真实结局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高阳公主的一生,堪称大唐宫廷最富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室明珠,最终因卷入谋反案被兄长唐高宗赐死,其命运轨迹折射出盛唐表象下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