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鲁班,字大虎,三国时期吴国公主,吴大帝孙权长女,母步皇后,朱公主孙鲁育胞姐,会稽王孙亮异母姐。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嫁给偏将军周瑜之子、骑都尉周循。周去世后,再嫁于卫将军全琮,人称全公主。赤乌年间,参与“南鲁党争”事件,支持鲁王孙霸,废黜太子孙和。吴少帝孙亮继位,凭借外戚身份和拥立功勋,排除异己,权倾一时。太平三年(258年),谋划诛杀权臣孙綝,事情泄漏后,流放于豫章,不知所终。
人物生平
初嫁周循
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黄武年间,孙权为太子孙登聘娶周瑜之女为太子妃,又将孙鲁班嫁于名将周瑜的长子周循,并拜周循为骑都尉,周循很有当年周瑜的风采,可惜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再嫁全琮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登基为帝,孙鲁班下嫁刚升迁的卫将军全琮,自此以后,孙鲁班也被称为全公主,全琮此前已有长子全绪和次子全寄。婚后全公主又生有全琮三子全怿及幼子全吴。
大帝很宠爱全公主,全公主的两个儿子全怿后来袭父爵,全吴则以外孙之故封为都乡侯。赤乌七年(244年)以前,全公主又被册封为长公主。大帝另有爱子孙和及孙霸,后来分别纳张承之女和刘基之女为妃。全、张、刘家三家待遇并列,一年四季都获得不少恩赐。
手足阋墙
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去世,第二年,孙和被立为太子,孙权打算立孙和之母王夫人为皇后,王夫人的宠爱曾仅次于步夫人,大公主素来怨恨她。孙和与孙霸不睦,这给了全公主可乘之机。
大帝卧病在床时,曾让孙和到宗庙祭祀,孙和太子妃张妃的叔叔张休的住所靠近宗庙,便邀请孙和到家中,被全公主派人监视看到,挑拨说孙和不在宗庙,而是在妃子家暗谋大事。全公主又说王夫人见状面有喜色,引发大帝震怒,王夫人惊恐忧虑而逝。父子就此产生了隔阂。全公主曾试图拉拢胞妹朱公主与之一同反对孙和拥立孙霸为太子,却遭到了朱公主的反对,而其夫朱据又是孙和一党,于是姐妹之间自此产生了嫌隙。
推荐全妃
随着朝廷内外大臣分为两派,大帝认为再以孙和或孙霸为储君,会造成国家大乱,遂有改嗣之意。太子、鲁王既有败象,全公主心中常心虚不安,深恐自己陷害太子一事也败露。而当时孙权的妃子潘淑和她所生的孙亮有宠,全公主仗恃孙权的心思,打算主动跟他们预先交好。全琮的族孙女也就是全尚的女儿全氏生的美丽善解人意,非常得全公主喜欢。以前觐见父皇时就常带着她一起进宫。全公主多次提起全尚的女儿,劝为孙亮纳之为妃。。
赤乌十三年(250年),太子孙和被废,孙霸亦被赐死,他的党羽全寄、吴安、孙奇、杨竺也被一同诛杀。孙亮被改立为太子,以全尚的女儿为太子妃。
神凤元年(252年)大帝驾崩,在他病重期间,感到后悔,曾一度打算再召回孙和,由于全公主、孙峻、孙弘等人阻止而作罢。
权倾朝野
少帝孙亮即位后的第二年(253年),全妃被立为皇后,全氏家族作为外戚颇受优待,当时有五人被封爵,其中皇后之父全尚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接替滕胤任太常卫将军,加封永平侯,总领朝政。是自东吴自建国以来外戚中最为兴旺的。自此,全公主地位可谓是稳如泰山。
同年,诸葛恪被诛杀,孙峻把持朝政,当时众人都以之为患,由于全尚之妻是孙峻的姐姐,所以唯有全公主祐庇她。孙峻素来谄媚侍奉全公主,便将废太子孙和迁移到新都居住,后派使者赐死孙和(另一原因为诸葛恪曾私下打算迎立孙和为帝)。
五凤二年(255年),孙仪等密谋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孙仪自杀。全公主深恨朱公主当年不肯帮自己,就说朱公主也是同谋,孙峻不辨是非,将朱公主杀害。
政变流放
五凤三年(256年)孙峻病死,他的堂弟孙綝把持朝政。少帝厌恶孙綝专权,便开始有意追究朱公主被害之事,向全公主盘问朱公主的死因。全公主害怕,就推卸责任道:“我其实并不了解实情,那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告诉我的。“少帝降诏怒责孙綝的亲信虎林督朱熊与外部督朱损当年没有匡正孙峻诛杀朱公主的错误,并派遣左将军丁奉诛杀了朱熊与朱损。自此少帝和孙綝的矛盾开始白热化。
太平三年(258年),少帝与全公主、太常全尚、将军刘丞(承)等讨论诛杀孙綝事宜。但全尚谋事不密,被其妻知晓,全尚妻心疼弟弟孙綝,于是偷偷向弟弟密报此事。孙綝连夜带兵缉拿了全尚,派其弟孙恩杀了刘承,率军包围皇宫,废少帝为会稽王,改立孙权六子琅琊王孙休为帝。又派中书郎李崇带兵进宫,夺取了印玺;逼迫孙亮夫妇离宫,押送到会稽居住;将鲁班公主迁徙至豫章郡,全尚则被流放至零陵郡。
不久以前诸葛诞献出寿春城归附东吴,孙綝派全怿与全端、文钦、唐咨等步骑三万救诞。听闻全怿之母鲁班在吴国获罪,全怿侄子全祎、全仪自知孙綝嗜杀无道,就带着他的母亲和家将数十人渡江,投降了司马昭,并修书劝父全端同降。全怿得书后,便与全端出城而降。其吴中家眷后随后果遭孙綝诛戮。自是全氏家族开始衰败。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 凌统与甘宁:东吴双雄的武力与价值之辩在三国东吴的武将谱系中,凌统与甘宁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猛将。前者以忠勇孝义闻名,后者以悍勇善战著称,二人因杀父之仇结怨,又在孙权的调和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共同成为...
孙权 2025-07-28 东兴之战:魏国折戟沉沙的惨痛代价公元252年冬,曹魏权臣司马师借东吴孙权新丧之机,调集15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意图一举荡平江东。这场被后世称为“东兴之战”的战役,最终以魏军在东兴堤的惨败告终,其...
孙权 司马师 2025-07-21 江东霸业铸帝冕:孙权称帝的史实考辨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孙权常以"吴侯""吴王"等身份出现于《三国演义》的文学叙事中,但...
孙权 2025-07-09 孙策为何不传位孙翊:江东基业背后的政治权衡建安五年(20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遭刺客伏击,生命垂危。临终前,这位江东小霸王做出一个改变三国格局的决定:将印绶兵符交给二弟孙权,而非性格更似...
孙权 孙策 2025-07-01 贾逵之子的政治抉择:忠臣血脉为何背离曹魏?贾逵,这位曹魏名臣,一生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以“忠毅清直”著称。他在壶关之战中冒死救主,在石亭之战前力谏曹休,其“临终叹曰:‘吾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6-27 丁奉:三国烽烟中的八旬宿将,见证王朝兴衰的“活化石”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武将:他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从东汉末年的烽火连天活到西晋初年的天下一统,以85岁高龄见证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兴衰存...
孙权 孙皓 2025-06-20 孙匡后代:从江东宗室到西晋显贵的命运转折孙匡(?—约200年),字季佐,是孙坚第四子、孙权同母弟,虽英年早逝,但其后代在三国至西晋时期却经历了从东吴宗室到西晋显贵的复杂命运转折。孙匡一支的兴衰,既反映...
孙权 2025-06-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