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是在装傻还是真傻?
说到后主刘禅这个人,脑海中就不自觉地想起了那句“扶不起的阿斗”,不过也有很多翻案文章说刘禅他是大智若愚。人们给出的主要论据,就是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依然能够支撑蜀国29年,投降之后又能够装疯卖傻躲过了司马昭的屠刀。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两个论据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诸葛亮死后真的是刘禅在出力支撑吗?他在司马昭面前到底是装疯卖傻还是真的傻?
想要真正弄明白刘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他的身份,他是皇帝同时也是政治家,判断一个政治家的卓越与否,就要看他对权力的运用。
开局亡国状
蜀汉后主刘禅上台的时候,面临的情况那真的不是一个惨字了得。刘备在夷陵之战,全军覆没,之后跑到重庆的白帝城里头据险抵抗,刘备集团进入四川本来就是通过不光彩手段,进入四川之后带给四川人民的就是持续不断的战争,这一次更是把川蜀几十年的家底全部输光了,又有什么颜面回去见四川父老呢?
一旦回到成都他的政治权威必然要受到极大的挑战,所以只能一直在前线保持战时状态,牢牢地把握住权力,夷陵之战还没有完,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直到李严和诸葛亮来到白帝城,刘备才敢放心地闭眼,自从公元219年以来蜀汉就像是犯了太岁,五虎大将死的最后只剩下赵子龙一个,法正死了、孟达跑了、刘封关平马良全都死了、荆州没有了、上庸也丢了,更要命的是蜀汉的地头蛇开始纷纷造反,屋漏偏逢连夜雨,辅政大臣诸葛亮跟李严面和心不和,随时要搞两个蜀国。
相忍为国
就这样十七岁的刘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刘备临死前重新给他留下一句话:你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丞相!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忽略了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把他当作了一句随便的叮嘱,可是就在这句话他已经告诉了刘禅怎么当皇帝,你一定要把国家大事全都交给诸葛丞相,一定要充分信任他,你只需要垂拱而治就行,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去抢班夺权。
要了解做到这一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权力是世界上最诱惑人的东西,没有之一,任何人都抵抗不了他的诱惑力,任何人一旦沾染上她都会变成衣冠禽兽。
不说来自权力的诱惑了,单单是作为弱势君主他天然就缺乏安全感,在应激反应之下难免会做出一些蠢事,比如明代的皇太孙朱允文,一上位就害怕叔叔们造反不相信老爷爷给他留下来的政治安排,直接推翻老朱的布局,引发靖难之役。
如果他缺乏足够的政治定力,像朱允文那样的水平,他一定会去猜忌诸葛亮甚至会杀掉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要么等死要么直接谋朝篡位,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蜀汉必将内乱。
要了解弱势皇权跟强势权臣的猜忌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能够被有心之人放大到政治阴谋的高度,日积月累就算是亲生父子也要刀剑相见。那会不会是因为他神经大条,对权力不够敏感呢!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他是很敏感的,有一次诸葛亮北伐,前线节节胜利,李严不了解从哪里搞来一封书信,说是诸葛亮跟司马懿暗中勾结准备谋朝篡位,刘禅马上就把诸葛亮从前线叫了回来,由此可以看得出来他对权力是很敏感的,但只不过是一直在保持克制而已,能够克制足足十多年,这份政治耐力也不是常人能够做得到的。
时代奇迹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至少在蜀汉政权灭亡之前,蜀汉政权内部都没有发生过什么流血政变。历史学家经常把三国两汉南北朝划分为一个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说了,父子相残,宫廷喋血,那是家常便饭。
就说同一时代的曹魏跟东吴两个国家,曹魏那边的辅政大臣就是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可是由于老曹家,对司马家族充分不信任,不停地剥夺人家的权力,最后让司马懿绝地反击,曹魏皇帝曹芳被废掉,高贵乡公被司马昭杀掉,大好江山落到了司马家手里。东吴那边也不容乐观,生存死了之后,小皇帝孙亮联合孙峻,杀死了辅政大臣诸葛恪。然后小皇帝孙亮跟辅政大臣孙峻火并,不幸被杀。
由此看来刘禅跟诸葛亮能够做到善始善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正是刘禅的清醒,诸葛的忠诚造就了那个时代不可复制的政治神话。
维护君权
诸葛亮死了之后,蜀汉内部的政治局势也逐渐开始稳定,刘禅开始由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变成了一个实权君王。现在特殊时期已经过去了,再也不需要像诸葛亮那样集大成于一身的丞相。刘禅设立了尚书令,取代了丞相的位置。
公元251年诸葛亮的接班人,蜀汉大将军费祎,回到成都述职的时候,曾经问算命先生:成都城里有没有宰相的位置!对于这个想要当第二个诸葛亮的费祎,刘禅也没有跟他客气,联合了尚书令陈祇,卫将军姜维利用一个魏国投降过来的刺客,在宴会上把费祎干掉了。费祎被杀的消息,被朝廷封锁的7个多月,国家运转一切正常,跟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里头要是没有刘禅的功劳说不过去的。
也许你会说他终究是个亡国之君,确实,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就那么几千人,又没有后勤。只要坚守不出拖都能够拖死他。路上看得明明白白,邓艾路上势如破竹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蜀汉内部投诚派实在太多,成都守不住的。
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陈祗算忠臣吗:历史迷雾中的权臣悖论在蜀汉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陈祗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侯”的尚书令,既因破格提拔姜维北伐、制衡宦官黄皓等举措被部分史家视为“权臣中的能臣...
刘禅 2025-07-15 霍弋与姜维联手:蜀汉末年的“如果”与历史的必然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此时,远在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庲降都督霍弋,与驻守剑阁的姜维,均未料到政权崩塌如此迅速...
刘禅 2025-06-23 郤正试探刘禅:乱世忠臣的无奈与智慧在三国鼎立的动荡时代,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命运充满了波折。而在这段历史中,秘书令郤正对刘禅的试探,不仅揭示了乱世中臣子的忠诚与智慧,也映照出蜀汉政权末期的复杂局势...
刘禅 2025-05-16 刘禅在位41年之谜: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刘禅作为蜀汉后主,在位长达41年,其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被贴上了“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等标签。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
刘禅 2025-04-21 刘禅:昏君还是明君?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因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后世争议的焦点。有人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并非一无是处,在...
刘禅 2025-04-01 刘禅:被误解的“扶不起的阿斗”还是权力旁落的君主?在历史的长河中,刘禅,这位蜀汉末代皇帝,常常被后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一称呼似乎暗示了他是一个无能且依赖他人的君主,尤其是在与丞相诸葛亮的对比之下。然而,...
诸葛亮 刘禅 2025-03-21 刘禅对诸葛亮:是君臣更是“父子”,情深意重在三国历史的篇章中,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蜀汉的末代皇帝,刘禅对丞相诸葛亮的态度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如史书所载,将诸葛亮当做父亲一般看待?君臣之礼,...
诸葛亮 刘禅 2025-03-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