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0年前,此时的欧洲刚好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时代,也是我国最广为人知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代,最远的距离抵达到了非洲,行程有数万里,创下了世界航海历史上的一次空间壮举。但是很少人知道的是,比郑和下西洋还要早上70年的时候,元朝的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开始了自己的旅程。此人叫汪大渊,第一个发现、且用文字记载澳大利亚的人,可惜一直不为西方主流认同。
01
在探索海洋世界方面,数千年来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只是最近500余年才逐渐没落。
比陆上丝绸之路更早的是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商周时期,经过数千年的探索,汉朝时至斯里兰卡的航线已经非常成熟,《汉书》记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至唐朝时,《新唐书》记载的“广州通海夷道”远至非洲。怛罗斯之战中,被俘的唐朝士兵杜环,曾游历西亚、非洲诸国,在《经行记》中讲述了亚非诸国风土人情。公元762年,杜环从埃塞俄比亚马萨瓦港踏上回国的征程,到波斯湾后搭上了大唐的商船,随商船在广州登岸。
唐宋时期,中西方海贸非常发达,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海路来到中国,主要聚集在广州、泉州等地,而中国商船也会远航西亚,甚至非洲。
通过数千年的航海实践积累与航海技术发展,七百年前的中国人,已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全球性的航海探索。
02
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人。
从“大渊”二字来看,汪氏或是航海家族,其字“焕章”应该出自《论语·泰伯》中“焕乎其有文章”一语。古人名与字极为讲究,通常会相互辅助,因此汪大渊的名与字大概是“大渊中有大文章”之意。
由于汪大渊是民间航海家,个人经历难入古代官史,所以史料上没有留下汪大渊的记载。汪大渊留下的唯一一本著作《岛夷志略》中,也未提供关于汪大渊身世信息,所以对他的职业、生平、家世只能猜测。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虽是内陆地区,但在中国古代造船与水运史上的地位却不低。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命令洪州(南昌)造海船,史载可载六七百人或500吨货物。南宋时期,南昌所造的“杨么车船”则可载上千人。明朝永乐年间,江西工匠曾参与郑和宝船建造。因此,汪大渊能成为航海家,或与家乡发达的航运业密切相关。
虽然汪大渊个人信息一片空白,但《岛夷志略》这本书却给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得以见证了中国古代航海辉煌。
03
泉州,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海贸港口之一,更是元朝最大的外贸港口。
1330年,汪大渊第一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
1337年,汪大渊第二次从泉州远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1339年返回泉州。
每到一地,汪大渊都留下当地地理、政治与风土人情等较为详细的记载,第二次回国之后,汪大渊将其整理成《岛夷志》一书,之后再未出海。由于元末战乱,《岛夷志》一书大部分散失,明朝后终于失传,但汪大渊根据《岛夷志》节录而成《岛夷志略》却流传了下来。《岛夷志略》节录了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700年前世界历史地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通过汪大渊路线可知,郑和走过的路,汪大渊基本都走过,而汪大渊走过的部分路段,郑和却并未走过,比如摩洛哥、澳大利亚等地。
04
关于澳大利亚的第一发现者是谁,欧美学界一直颇有争议,但主要争论的是西班牙航海家托雷斯(1606年发现)、荷兰人威廉姆·简士(1606年发现,被西方人为首次记载澳大利亚)、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1770年)三人,而汪大渊一直被无视,至少不被主流认同。
那么,汪大渊发现澳大利亚有何确凿证据呢?
《岛夷志略》中澳大利亚的见闻有两节:一是麻那里,二是罗娑斯。当时,中国称澳大利亚为罗娑斯,根据马来语(marani)把达尔文港一带称为麻那里,泉州商人、水手认为澳大利亚是地球最末之岛,又称之为“绝岛”。
著名教授韩振华考证指出,麻那里一名是马来语Maharani、Marani的对音,意为女人国,其地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附近。
1,“石有楠树万枝,周围皆水,有蚝如山立,人少至之”。澳大利亚特有一种火焰树,与中国的“楠树”比较相似。“周围皆水”符合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以东一大片沼泽地的地理情况。“有蚝如山立”,指澳大利亚西北高峻的海岸附着很多牡蛎。
2,“有仙鹤,高六尺许,以榖为食,闻人拍掌,则耸翼而舞,其容仪可观,亦异物也。”汪大渊介绍的“仙鹤”,非常贴切澳大利亚的澳洲鹤,这种澳洲鹤仅见于澳大利亚东部、北部和新几内亚低地。
3,“界迷黎之东南,居垣角之绝岛”。古代罗盘24字,即东“甲卯乙辰巽巳”,南“丙午丁未坤申”,西“庚西辛戌乾亥”,北“壬子癸丑艮寅”,其中并无“垣角”,学者廖大珂认为“垣角”乃“坤角”的误写。由于坤字角位于217.5-232.5度之间,从泉州出发,澳大利亚正好位于“坤角”位。
总而言之,《岛夷志略》中的麻那里,种种记载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高度符合。因此,学者韩振华、廖大珂等认为汪大渊去过澳大利亚,比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雷斯发现澳大利亚早了300余年。
西方学者一直不承认汪大渊发现了澳大利亚,争执在于对“麻那里”的分析。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美国汉学家柔克义等认为,麻那里应该是在东非,而不是澳大利亚,但没有提出立论理由。
不过,尽管西方不承认汪大渊记载的是澳大利亚,但对于《岛夷志略》这本书却高度重视。1867年之后,尽管西方已经主宰了地球,探索了地球绝大部分地区,但《岛夷志略》依然给了西方诸多帮助,于是这本书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西文学者称汪大渊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承认汪大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师旷,字子野,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乐师,以高超的音乐造诣和深邃的政治见解闻名于世。然而,关于师旷墓的具体位置,却存在多地争议,山东、陕西等地均有与师旷墓相关的记载...
2025-05-20 丰岛海战的重要人物:历史漩涡中的关键角色丰岛海战,作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海战中,涌现出多位重要人物,他们的决策、行动与命运,深刻影响了海战的走向,也折射出那个时...
2025-05-20 古代通判:权力与地位的深度剖析通判,作为中国古代官制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其权力与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那么,通判官大吗?这需要我们从其起源、职责、权力范围以及历史演变等多个维度进行...
2025-05-20 探寻弗拉基米尔的小名:俄罗斯文化中的亲昵表达在俄罗斯丰富多彩的文化中,人名及其小名、昵称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历史内涵。其中,“弗拉基米尔”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名字,其小名更是体现了俄罗斯人之间的亲昵与温情。...
2025-05-20 马其顿方阵长矛:从辉煌到缩短的军事变革在冷兵器时代,马其顿方阵以其独特的战术和强大的战斗力,成为了西方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而方阵中那标志性的长矛,更是其威慑力的象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其顿方阵...
2025-05-20 关原合战西军失利之谜:多因素交织下的败局关原合战作为日本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决定了日本未来的走向。在这场战役中,西军在初期占据诸多优势的情况下,最终却惨遭失败。深入探究其失败原因,...
2025-05-20 孝德天皇:日本变革的引领者在日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孝德天皇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远的改革举措,为日本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生平事迹,不仅见证了日本从奴隶社会...
2025-05-20 淳于越为何被视为历史罪人:一场制度之争引发的悲剧在秦朝的历史长河中,淳于越这个名字常与“历史罪人”的标签紧密相连。这一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次政治主张,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025-05-20 耶律齐与完颜萍:情深缘浅背后的复杂缘由在金庸先生笔下《神雕侠侣》的江湖世界里,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感纠葛扣人心弦。耶律齐与完颜萍之间,本似有一段未尽的缘分,可最终耶律齐并未娶完颜萍,这背后有着诸多复...
2025-05-20 赵佗归汉老人嘱托真实性探究在探讨中国历史上赵佗归汉这一重大事件时,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赵佗在归汉前曾受到一位老人的嘱托,预言他归汉后会得到更大的尊重和荣誉。然而,这一说法在真实的历史资料...
2025-05-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