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唐宋八大家”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团体之一,他们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王国维曾经有句名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因为恰好这八个人都是唐宋两朝最著名的诗人,所以总让人奇怪,为什么唐朝的李白、杜甫、王勃、白居易、李商隐等人没有入选呢?
一、唐宋八大家的来历
在很多资料上可以看到,在明朝初年,朱右编成了一本《八先生文集》,到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收取了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以后不久,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从此唐宋八大家的称呼就固定了下来。
但是真正开始研究他们文章的时代并不是明朝,还要往前推很多年,这和研究他们的目的有关。
二、编篡唐宋八大家文集的目的是什么?
有一种说法,明朝人编篡这八位先生的文集其实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而已,如同今天高三学生要看的《满分作文文集》一类的书。历史上关于这些人的文章研究,在南宋就已经有人在做了。
南宋的吕祖谦于孝宗乾道、淳熙年间给自己的学生编了一部书《古文关键》,选取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张耒之文共60多篇,第一次确立了唐宋之间散文的经典。这本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编一本高考作文学习宝典。吕祖谦这部《古文关键》是文学史上最早带有点评的文章选本,其选文重议论文体,评论中讲解了文章的章法结构与写作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科举考试中写文章的要点。
四库全书记录:宋吕祖谦编。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张耒之文,凡六十馀篇,各标举其命意布局之处,示学者以门径,故谓之“关键”。
三、文与诗
看了以上的两段文字,大家就比较清楚了,唐宋八大家的选取是以文章为标准,那么仅仅在诗上有巨大成就的人就不可能入选了。比如李白和杜甫二人的诗虽然是泰山北斗,但是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就逊色一点点了。另外这两个人最大的特点是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科举考试。李白就不要说了,杜甫几次考场失利,是靠进献三大礼赋得到了一次特殊的机会。您学高考作文会把莫言的文章作为范文吗?不能,因为这不是高考需要的文章。
说道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唐宋八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李白杜甫不具备的,就是唐宋八大家每一位都是当朝金榜题名的进士。
四、科举考试律诗与律赋
隋朝的科举考试被唐朝继承下来,成为中国选拔人才的制度。大约是在武则天时期,进士考试中明确有了五言排律和律赋的规则。律赋和律诗差不多严格,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标准规定。在唐朝初期考试的策论是没有这么多要求的,因为格律的束缚,所以考试的诗文很难出现优秀的作品,五言排律还有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而律赋广为传唱的几乎就没有了。
这种律赋是骈体文的一种,甚至比一般的骈文还要拘束的多,我们知道最优秀的骈文之一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读过的人可能没有注意,这是一篇通篇对偶的文章。而考试时的律赋更难一些,不但要对偶,还要注意平仄和限韵。
五、唐朝古文运动
既然为了科举考试,历朝历代的进士多了,为什么进士之中选了这八个人称之为唐宋八大家呢?这还要从唐宋的两次古文运动说起。
南北朝的文风传到唐朝以后,首先受到了陈子昂的批判: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陈子昂不仅批判诗而且对于骈体文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虽然也有骈文,但是对策、奏疏,大多用古代散文,开唐朝风气之先。
到了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诗文革新运动对骈体文展开了批判,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一时搞得轰轰烈烈,但是韩柳以后古文运动缺少了领军人物,逐渐式微。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商隐为了科举,专门在令狐楚门下学习骈体文的写作技巧。
六、宋朝古文运动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李商隐、温庭筠追求辞藻华美的四六骈文又盛行起来,对于北宋初年的文风影响巨大。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主盟文坛,诗文学李商隐的华丽雕琢之风。杨亿编有一本《西昆酬唱集》,自述“雕章丽句,脍炙人口。”他们喜作骈文,轻视文章内容,注重形式上的对偶工巧、音调和谐,以及字句的精雕细刻。欧阳修评价道:“杨刘风采,耸动天下”,可见当时风气之盛。
宋朝反对这种风气不是从欧阳修开始的,但是欧阳修确是最重要的人物。特别是欧阳修办了韩愈柳宗元办不到的事情,他不但改变了当朝的文风,而且影响到了科举考试。在他主持的考试中,录取了苏轼兄弟、曾巩兄弟等一些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中曾巩虽然才气过人,但因其擅长古文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所以屡试不第,欧阳修可谓其伯乐。这也是唐朝李商隐当年为何要专门学习骈体文的原因。
七、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个共同之处
可想而知,高考作文的文风变了,下一届的举子自然要拿来复习备考。欧阳修以后王安石、苏轼继续推广古文运动,因为三人在文坛和政坛的地位,以及门生满天下的原因,使得宋朝文风彻底改变。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在南宋建炎时期流传的一个歌谣:“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因此才会出现上文所说的,开始有吕祖谦这种人为了科举给学生编写辅导书。这才是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由此可见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个共同之处是: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重要的参与者。所以李杜元白李商隐们不会被选入唐宋八大家。
结语
唐宋八大家们虽然反对骈体文,但是并不反对科举制度,他们都是科举的受益者。唐宋的古文运动主要是思想内容上的改革,明道载道复兴儒学,更加务实地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而骈体文这种文体也一直存在于科举之中,到晚清最后的科举依旧是骈体文,这就是我们所批判的八股文,它是律赋(词赋)的一种继承。
北宋文坛的星空中,"三苏"如三颗交相辉映的星辰,以文学成就照亮了整个时代。这组由苏洵、苏轼、苏辙构成的文学世家,因王辟之《渑...
苏洵 苏辙 2025-07-09 苏轼和苏辙:情深意重的兄弟情谊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苏轼与苏辙这对兄弟犹如两颗耀眼的星辰,共同照亮了北宋文坛的天空。他们不仅以卓越的文学才华著称于世,更以深厚的兄弟情谊赢得了后人的无尽...
苏辙 苏轼 2025-01-18 宋朝姑娘真难嫁!苏辙也得卖地给女儿凑嫁妆在中国古代,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尤其是在宋朝,由于社会风气和礼教的影响,女子出嫁往往需要丰厚的嫁妆作为陪嫁。然而,即便是名...
苏辙 2024-10-28 苏辙:北宋时期的杰出官员与文学巨匠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或才华横溢,或品德高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北宋时期的苏辙便是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文学家和官员。...
苏辙 2024-10-05 苏洵:文学世家的奠基者,苏轼与苏辙之父的一生轨迹在中国文学史上,苏洵、苏轼和苏辙这三位文人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着光芒。作为这个文学世家的奠基者,苏洵不仅是苏轼与苏辙的父亲,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
苏洵 苏辙 2024-05-07 曾巩:唐宋八大家中的低调文人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称谓,包括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六位文学巨匠。在这星光熠熠的名单中,曾巩的名字似乎不如其他人那样家喻户...
苏洵 苏辙 2024-03-20 苏门四学士:文学巨匠的辉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苏门四学士是一个璀璨的名字。他们是苏轼、苏洵、苏辙和苏小妹,这四位文学巨匠在宋代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
苏洵 苏辙 2024-03-15 宋仁宗的人文关怀:因苏辙生病推迟考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皇帝以他们的智慧和仁慈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其中,宋朝的仁宗皇帝赵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仁爱和智慧,他的统治时期被誉为“仁宗之...
赵祯下一任皇帝 苏辙 2023-12-06 苏辙调侃苏小妹不嫁人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其中,苏辙和他的妹妹苏小妹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苏辙是宋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一位才女。然而,苏辙经...
苏辙 2023-09-19 苏轼和弟弟苏辙之间关系如何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苏轼和苏澈,在古代都是非常有名的诗人。据了解,苏轼除了是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官员。苏轼有个弟弟苏澈,他也是历史非常出名的学者。那么苏轼和...
苏辙 苏轼 2023-07-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