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发掘之后,学界对出土的大量汉简文献,尤其是其中的《论语·知道》篇佚文与“智(知)道”篇题极为关注。学者推论海昏侯简本《论语》应该就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据研究,此章与1973年发现的肩水金关汉简《论语》佚文一致。现谨就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知道》篇首章文意加以疏解,发掘其思想内涵。
海昏侯简“知道”简文可隶定如下:[孔]子智(知)道之昜(易)也,昜昜(易易)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学者指出,海昏侯墓“智道之易”简与肩水金关“73EJT22:6”号简内容相同。其中“智”通“知”,文献习见,如“知者乐水”亦作“智者乐水”,海昏侯简习惯作“智”,而金关汉简作“知”。“昜”当为“易”之讹,为汉简书写习惯。有学者指出其应读为“荡”,但这与《礼记·乡饮酒义》相似文句汉唐版本一直作“易”不合,且文意难解。另外,有学者怀疑“日”字当为“曰”,但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均作“日”,且“三日”可作合理解读,应不误。两简句首皆称“孔子”,可证为后人所记,与《知道》篇本属“齐论”所增的性质相合。
以“子曰”为界,前半章难点在“易易云者三日”。目前学界有两种断读,一为“易易云者,三日”,一为“易易云者三日”。若从第一种,因“云者”一般用为判断句,即“所谓‘易易’,(是指)三日”,明显不通。若“易易云者”后加句号,则“易易云者”之下无从连属,且“三日”二字极为突兀,不知所从。若从第二种,可作合理解读。根据文意,“易易云者”与上一句“孔子知道之易也”相关,而《礼记·乡饮酒义》亦有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一句。根据后者“吾”字可知,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中类似的“易易”叠字很可能本来就是孔子的话。由此推测,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的“孔子知道之易”为“知王道之易易”的简省,而之所以不用叠字,很可能是避免与下文“易易云者三日”的叠字重复。
“易易”之所以用叠字,孔颖达正义解释:“取其简易之义,故重言‘易易’,犹若《尚书》‘王道荡荡’、‘王道平平’,皆重言,取其语顺故也。”也就是说,叠字有加重语气,强调道之简易的意味。显然,此处“易易”无关《周易》之“易”,而根据《礼记·乡饮酒义》用第一人称“吾观于乡”,可推知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中所论“易易云者三日”应该是在描述孔子连日感叹“易易”等句。古时以“三”表“多”,而“云者”二字表示对相关词句的省略,“易易云者”,取其中关键字“易易”加以省略,免与上句重复而已,即“‘易易’云者三日”。
后半章记录孔子原话,可作两种解释,一为:“孔子说:‘这道的美,没有人能够驾御它呀!’”一为:“孔子说:‘这是道的美呀,(可惜)没有人能够驾御它呀!’”《孔子家语·颜回》有类似的话,可帮助探寻孔子本意,云:“颜回问子路曰:‘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鲜矣,盍慎诸焉?’孔子谓颜回曰:‘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为闻者,盍日思也夫。’”王肃注“御,犹待也”,此义虽为《汉语大词典》采用,但未见其他用例,且如果用以解释《知道》简之“御”,似乎难通,故应取“驾御”“应用”之义。观《孔子家语·颜回》文本,尽管可能与《知道》简所论非同一主题之“道”,但由于孔子用同样的话来作评价,故有助于我们玩味《知道》简的含义,在两种翻译中作一取舍。
上文两种翻译方式,第一种突出了这“道”的高远,并强调没有人能够驾御它;第二种则突出了一种惋惜之情,即这个“道”如此美善,人们虽有能力驾御,却没有人能真正实行。结合《孔子家语·颜回》,释为第二种语意较顺畅,且更贴近孔子原意。因为在孔子心目中,道并非是不可捉摸不可掌握的,而是有其方法可循。故而孔子感叹不已以至多日的,并非是“道之美以至于没有人能够驾御它”,而是“道之美如此之易,可惜却没有人能够驾御它”。而“盍日思也夫”又与“三日”相通。
由此,全章翻译如下:“孔子明白道的简单易行之后,感叹‘如此简单’这样的话(感叹了)多日。孔子说:‘这是道的美呀,(可惜)没有人能够驾御它呀!’”
那么,什么是孔子所发现的“道之易”呢?据学者考证,此章与《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孔子家语·颜回》等联系紧密,然对比文本可见所论并非一事。《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皆点明“吾观于乡”,是针对乡礼所发;而《孔子家语·颜回》是就颜回对子路论勇力与德行而发,虽论道之美,却并未言道之易。因而,海昏侯墓与肩水金关《论语·知道》简应与《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属同一系统,而与《孔子家语·颜回》关系略远。或者,《孔子家语·颜回》此章为两章误合,这里谨存备考,不作过多推论。
《礼记正义》引郑玄注云:“乡,乡饮酒也。易易,谓教化之本,尊贤尚齿而已。”孔颖达正义云:“言我观看乡饮酒之礼,有尊贤尚齿之法,则知王者教化之道,其事甚易,以尊贤、尚齿为教化之本故也。”可知孔子感叹连日的道之易,是由乡饮酒礼所体现出来的。而孔子如此重视乡饮酒礼的原因,则在其虽为乡礼,却体现“尊贤尚齿之法”,这正是关乎王道治平的大事,以小见大,由此孔子感叹此道易易,却没有人愿意去践行。
孔子对乡饮酒的态度还见于《论语·乡党》“乡人饮酒”章,云:“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笔者家藏清代孤本文献论云:“上条敬老,下条尊神。敬老则人知高年之宜重,尊神则人知古礼之宜遵,皆以敬行之。俱在‘乡人’字上见人轻我重之意。”两条皆为乡人之事,饮酒、祭神俱为乡礼之大者,而乡礼之大端,正在于尊老敬神而主敬。由此可推论,孔子之所以尤重乡饮酒礼,正在于以小见大,从微细处见王道秩序之大端。这与《中庸》记载孔子由郊社之礼、禘尝之义论“治国其如示诸掌”有相合处,即“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类似的内容亦可见于《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可见,昭穆之序与老幼之序皆为伦理之反映,正为孔子所重者,而二者又是相通的。这也正是孔子在这两处都强调治国之易的原因。
笔者此件家藏文献正论及《论语·乡党》与《礼记·乡饮酒义》“知王道之易易”之间的关系,云:“试更观其乡人饮酒。夫乡之饮,有于庠者,则以宾贤能也;有于序者,则以正齿位也。在乡大夫则三年而一举,州长则春秋而再举,党正则一岁而一举。我鲁秉礼之邦,其犹行此礼,与夫子所以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昜昜(易易)也然,而非是四者。”其中可见乡礼与国礼相通之处。虽乡礼囿于条件,不能完备,仅略仿其一二,但其中宾贤能与正齿位已体现国礼尊贤敬老的精神。彼时乡礼渐不为人所重,而鲁犹行此礼,是为孔子感叹的原因。
此外,《礼记·乡饮酒义》也有相关阐释,如“致尊让”“致敬”“明尊长”“明养老”等,云“故圣人制之以道”。又云:“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礼记·射义》亦云:“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其中所体现出的尊让、致敬、尊长、养老、孝悌、名分等礼的内涵正是所云“圣人制之以道”和“政教之本”,也正是《论语·知道》简“王道之易”所在,由乡礼而见王道之义。
由此可见,在孔子那里,治国、御天下之道其实并不神秘,而有着切要钩玄、以小见大之效。所谓“道之易”,其实与孔子一贯主张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相合的,即假如人人回归礼的内涵,那么天下人自然都成为仁人,社会也就太平了。对于君王来说,只要从最细微处把握好尊贤敬老的伦理规范,那么治理天下就易如反掌了。可惜人们大多只关注宏大表象,忽略了最基础的人伦道德内涵。这正是孔子感叹连日的原因,同时也体现了孔子由“礼”见“仁”的思想内涵。
海昏侯是我国汉朝所封的爵位,2011年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大墓被发现于南昌市新建区,这一爆炸性新闻立刻享誉了全中国,它是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汉代墓穴,随着对墓穴的探索发现。刘贺的墓有没有被盗?刘贺尸骨复原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刘贺墓室怎么发现的?刘贺墓里为什么这么多黄金等等,越来越多关于海昏侯刘贺的故事被发掘出来,想了解更多海昏侯刘贺的故事吗?快来一起看看吧!
在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位皇子中,长子刘荣与次子刘德的人生轨迹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注脚。他们同为栗姬所生,却因母亲的政治失策与自身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场兄弟命运...
刘启 启 2025-09-30 汉武帝的求仙执念:与方士李少君的千年迷局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以开疆拓土、尊儒兴文的雄才大略闻名,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天汉之君”晚年深陷对长生不老的狂热追求。其与方士李少君的纠葛,不仅折射出帝王对...
刘彻 2025-09-30 权谋暗战:吕后如何绕过“三不杀五不死”诛杀韩信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宫女用竹竿刺杀。这场看似荒诞的处决,实则是吕后对刘邦“三不杀五不死”承诺的精准破解。民间传说中,刘邦为笼络韩信曾...
刘邦 韩信 2025-09-29 代王王后:汉文帝发妻为何在史书中“消失”?作为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的发妻,代王王后本应是史书重点记载的人物,但其姓名、出身、死因乃至具体事迹均未留下明确记录,仅在《史记》《汉书》中以“代王王后生四男...
刘恒 2025-09-29 汉武帝六子悲剧:权力漩涡中的宿命之殇在中国古代帝王家族中,汉武帝刘彻的六个儿子以集体性的悲剧结局,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他们或死于非命,或英年早逝,无一善终的命运背后,折射出皇权制度下...
刘彻 2025-09-29 李广利:被误解的将领与汉武帝的权谋布局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李广利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将领。他因多次军事行动中的表现被后世贴上“草包”标签,但若深入历史细节,会发现这位外戚将领的军事生涯远比简单评判复杂,而...
李广 2025-09-29 从盛宠到决裂: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情感裂变解析汉武帝刘彻与皇后卫子夫的情感轨迹,堪称中国古代宫廷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典型样本。这对从一见钟情走向生死决裂的帝后,其关系演变折射出帝王情感、政治博弈与人性弱点的多重...
卫子夫 刘彻 2025-09-29 刘穆之:寒门贵子的崛起与东晋末年的政治博弈在东晋末年动荡的政局中,刘穆之凭借卓越的才能与独特的政治智慧,从寒门士子崛起为刘裕集团的核心谋士,其人生轨迹折射出乱世中个人奋斗与时代机遇的交织。作为汉高祖刘邦...
刘邦 刘裕 2025-09-29 2万军队对战42万大军:王莽昆阳之败的深层逻辑公元23年的昆阳战场,新莽王朝的42万大军与绿林军不足2万的守军形成悬殊对比。这场看似必胜的战役,却以王莽军队的彻底溃败告终。这场战争的胜负手,不仅在于兵力数字...
王莽 2025-09-28 吕布辕门射戟:一场智勇交织的权力博弈公元196年的深秋,徐州小沛城外,一场看似荒诞的赌局改写了三国初期的军事格局。吕布以一箭射中辕门戟支,迫使袁术大将纪灵退兵,解除了刘备的灭顶之灾。这场被《三国志...
吕布 刘备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