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1631年—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徐元文、徐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
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仕宦著学
康熙十一年(1672年),徐乾学作为副考官,与蔡启観一起典考顺天府乡试。他从已被放弃的试卷中挑出了韩菼,可以说慧眼识才,最终韩菼夺魁,成为状元。而由于他的此举,使文体发生了古朴而清新文雅的变化。后来,由于副榜遗漏汉军卷未取,遭给事中杨雍建弹劾,徐乾学、蔡启観二考官被降一级调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徐乾学捐复原官,后升为左春坊左赞善,充任日讲起居注官。不久,他的父母先后去世,丁忧回老家。
康熙十五年(1676年),徐乾学在别人帮助下,开始编纂一部关于丧礼的重要著作《读礼通考》,计一百二十卷,他博采诸家之说,剖析义理十分透彻。后来经多次校订
,在他去世两年后,由他的儿子开始刊行。应当指出,用于编纂此书的某些资料,乃抄袭万斯同。
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为纳兰性德搜集唐、宋、元、明学者的解经之书,纂辑成《通志堂九经解》一千七百九十五卷。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徐乾学被任命为《明史》总裁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翰林院侍讲。后来徐乾学升为侍讲学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徐乾学的儿子徐树屏、侄子徐树声等都考中顺天乡试。康熙帝一看所中大都是江南浙江籍,在来自南方的应试者中,居然有文理悖谬,文体不正的也中了举,康熙帝命令再勘察考卷。结果将原来典考的官员革职严办,徐家两名子弟也双双落第。年底,徐乾学迁任詹事府詹事。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大考翰林詹事于保和殿,徐乾学列为一等,徐乾学和韩菼、孙岳颁、归允肃等获皇帝褒奖赏赐,随即升徐乾学为内阁学士、在南书房值班。徐乾学出任《大清会典》、《一统志》副总裁,教习庶吉士,为庶吉士编纂一部《教习堂条约》,此书后来收入《学海类编》。同年,由他主持诠释康熙帝钦定的《古文渊鉴》脱稿,全书六十四卷。
这一年,户部郎中色楞额疏请禁用明代旧钱,户部尚书官科尔坤、余国柱等随声附和。徐乾学上奏,认为新、旧钱应兼行并用。指出如果设立严禁旧例,恐怕会无端产生麻烦和骚扰。最后,康熙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徐乾学授任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次年,升左都御史,并兼任《一统志》编纂局总裁。与明珠亲信佛伦、余国柱结怨。后来徐乾学又与索额图、熊赐履勾结,反击明珠。徐乾学利用其门生郭琇弹劾明珠,明珠、余国柱遂罢相。李光地说徐乾学“谲诡奸诈”。当时的民谣说:“九天供赋归东海(徐乾学),万国金珠献澹人(高士奇)。”
同年,擢升刑部尚书。任上,他整肃台纲,劾罢甘肃、山东两总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徐乾学任会试主考官,
乞归被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湖广巡抚张汧爆发贪污案,张汧被逮捕问罪时,供出曾向徐乾学行贿,并涉及高士奇和陈廷敬。后为康熙所庇,事遂不了了之。后又被许三礼劾“既无好事业,焉有好文章,应逐出史馆,以示远奸”,徐乾学上疏请“放归田里”,五月,康熙准徐乾学罢官,携书局即家编辑,随行有阎若璩、顾祖禹、胡渭与黄虞稷,致力于《大清一统志》编修,又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与万斯同、阎若璩、胡渭等排比正史、参考诸书,纂成《资治通鉴后编》—百八十四卷。
康熙三十年(1691年),徐乾学因曾写信给前任山东巡抚钱钰,包庇朱敦厚,事发后,徐乾学、钱钰均遭到革职。其子徐树敏亦被举发私收馈金。[10]康熙三十年(1691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清史稿》作傅腊塔,明珠的外甥)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招摇纳贿,争利害民”共十五款,闰七月二七日徐元文“惊悸呕血而死”。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三十一年(1692年)间,徐乾学一家被控不法事有二十多起。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下谕大学士推举文章学问超卓的人上来,王熙、张玉书等举荐了徐乾学与王鸿绪、高士奇,康熙帝命他们来京修书。徐乾学在之前已经逝世,遗疏将自己编著的《一统志》进与康熙帝,康熙帝下诏恢复他之前的官职。
编纂文献
徐乾学著作等身。康熙朝钦定官书,十之八九都是他监修总裁的,被世人看重。死后遗疏,呈进其所纂的《一统志》,可谓撰写终生,死而后已。徐乾学回南方编纂《大清一统志》时,邀请一些当时最著名的学者,到苏州西南太湖的洞庭湖别墅中参与编纂。这些学者中有阎若璩、顾祖禹、胡渭与黄虞稷。徐乾学与这些学者不辞辛劳编纂《大清一统志》。所据资料主要取自徐乾学著名的藏书室“传是楼”。
藏书成就
徐乾学是个大藏书家。他私家藏书于“传是楼”,有藏书楼七楹,藏书甲于康熙一朝,“一时通经学古之士,如阎若璩等亦多集其门”,先收购季振宜“静思堂”大部分精品藏书,后李中麓藏书也尽归麾下。藏书印有10余方,主要有“玉峰徐氏家藏”、“冠山堂”、“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昆山徐氏乾学健庵藏书”、“东海”、“嶦园”、“健庵考藏图书”、“昆山徐氏家藏”等。
此楼藏书目录《传是楼书目》4卷,以千字文为编号,不按四部分类。一字为一橱,凡56橱;收书3 900余种。每书上记卷数,下记册数。另编有《传是楼宋原本书目》,则专记所藏宋元精椠。,初印于民国四年(1915),并附有徐秉义的藏书目录《培林堂书目》。
次子徐炯,字章仲,号自强,官至刑部贵州司员外郎、直隶寻道、提学使等。继承其父藏书,有藏书印“徐仲子”、“徐章仲所读书”、“徐炯收藏秘籍”、“彭城仲子审定”等多枚,徐炯著有《五代史记补考》。第五子徐骏,亦继承传是楼藏书,有藏书楼为“清景山楼”。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后宫中,嫔妃的宠爱往往与权力、子嗣、家族背景紧密交织。康熙帝作为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后宫中德妃乌雅氏与宜妃郭络罗氏的宠爱之争,既是个体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宜妃 2025-09-19 奏折制度:清代皇权运作的精密齿轮奏折制度作为清代特有的官文书体系,自康熙年间萌芽至乾隆年间定型,贯穿整个清朝统治周期,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技术载体。这一制度通过“点对点”的保密通信机制,将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8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康熙末年,清朝看似延续“康乾盛世”的繁荣表象,实则暗藏危机。由于长期对外用兵、赈灾开支及官员贪腐,国库银两仅存800万两,财政濒临崩溃。地方官员为填补亏空,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1 叶天士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奠基与临床智慧的结晶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吴伟业:明末清初的诗坛巨擘与时代见证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是一个跨越朝代的文化符号。他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卒于清康熙十年,一生历经明末动荡、清初易代,...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8 钮祜禄氏: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与满洲权贵的政治棋局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钮祜禄氏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她是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清朝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后宫之主。这位出身显赫的满洲贵女,在政治联姻的浪潮中登上...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5 胤祥与兆佳氏:乱世中的深情守望在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的政治漩涡中,十三阿哥胤祥与嫡福晋兆佳氏的爱情故事,宛如一朵绽放在权力荆棘中的白莲,以温婉坚韧的姿态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这段跨越半个世...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5 孝庄是故意坑容妃吗?——从权力博弈与人性弱点中寻找答案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容妃的命运堪称一场悲剧:从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沦为刷马桶的宫女,最终被马桶砸死。这场悲剧的起点,是孝庄太后临终前的一道懿旨——“不得废太子,...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2 图里琛:从历史真实到文学演绎的官职之辨在清代历史与文学作品的交织中,图里琛(或称图理琛)这一人物形象始终充满争议。电视剧《雍正王朝》将其塑造为康熙、雍正两朝的“御前侍卫领班”,以精明世故的形象贯穿全...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1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