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也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他在最后弥留之际,仍然牵挂着祖国的未来和发展,并深切嘱托时任总理李先念。
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要把生产抓好! ”
在朱德病重住院的日子里,叶剑英特别关注他的病情,几乎每天都要让他的女儿打电话到医院,询问治疗情况。邓颖超、聂荣臻等一些老同志也纷纷来到医院探视朱德。
在医院里,朱德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7月初,朱德已报病危,但神志还比较清醒。
朱德元帅剧照
一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来看他,朱德本来是闭着眼睛的,听说是李先念来了,立即睁开,两人紧紧地握手,朱德轻声缓缓地说:“生产为什么不能抓?哪有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他喘口气接着鼓励说:“要抓好!”
7月5日这天,李先念、聂荣臻、王震、邓颖超、蔡畅等来医院看望朱德,他吃力地睁开双眼,看着这些几十年风雨同舟的老同志,嘴唇翕动着,想和他们说话,但没有发出声音,想和他们握手,但胳膊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抬起来……
看着当年驰骋疆场、威震敌胆的总司令被病魔折磨得如此虚弱,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朱德元帅剧照
此后,朱德一直处于昏迷状态……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那颗为真理、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为社会主义事业跳动了90年的心,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开完追悼会后,康克清召集全家开了一个家庭会。会上,康克清说,朱德他老人家生前曾说,他还有两万多块钱存款,想把这笔钱当作他的最后一次党费,全部交给组织。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朱德的孙子协助康克清整理了朱德的遗物,并按照康克清的意见,以她的名义起草了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汪(东兴)主任:
朱德同志逝世已经七个月了,承蒙组织照顾由他身边工作人员清理了他的文件和遗物。这一工作现已告一段落,那几位同志也已相继离开了这里。此外还有几件事向您汇报一下。
一、遵照朱德同志生前嘱咐,现将他自发工资以来存放于中办特别会计室的存款(20306.16)全部上交党组织,另外他一件比较珍贵的白虎皮大衣也一并交上。
晚年朱德
二、组织上为了照顾朱德同志为他特制的一张新床和一辆手推车,现均退还给组织。原来朱德同志坐的红旗轿车,仍存放在六所,如何处理请组织安排。
三、朱德同志生前所发的文件资料等曾由尹庆民秘书整理,其中重要的文件和讲话、报告等资料均已上交中办。另外文字材料中,尚有朱德同志自39年至76年所作诗词除六十五首出版过,还有六百余首尚未出版。这些底稿现均存放在我这里。诗刊编辑部和一些老同志对朱德同志的诗词汇集表示关心。我考虑这部分遗物尚需找位比较熟悉情况的同志协助整理一下。如果中央决定出版,即可提供。据我了解,朱德同志的大部分诗词是经原秘书沈毓珂同志经手的,他比较了解,是否可请沈毓珂同志协助整理朱德同志的这部分诗词。(沈毓珂同志现为湖北十堰二汽党委书记)
以上意见,请您审处。
(东西上交何处,请批示)
康克清
一九七七年元月十五日
朱德元帅
10年以后,即198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朱德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致词,高度评价了朱德的一生,他说:朱德同志的一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功盖千秋,更令人怀念的是,朱德同志既是伟大的统帅,又是普通士兵,堪称楷模,他的德行与日月同辉。朱德同志光辉的一生,是同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融合在一起的。
40年前,在朱德60诞辰时,毛泽东称他为“人民的光荣”。其他中央领导也给他以高度评价。对这些称誉,朱德是当之无愧的。
朱德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他一生思想的高尚、人格的伟大,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亲切难忘的印象。他将传颂千古!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