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大英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经这样评价他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更是说自己不如他。西汉著名丞相、开国元老萧何也曾经评价他是"国士无双"的大将军。他就是气吞山河的韩信。
韩信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他的性格比较懒散,不喜欢被礼节所约束。年轻时的他,既没有选择去当官吏,也没有经商的能力,以至于自己没有经济来源,经常吃不上饭,去其他人家里蹭饭,于是很多人都不喜欢他。韩信的母亲死后,他甚至穷得没有钱可以为母亲办丧事,只能寻找一块又高又宽敞的地方,当作是母亲的坟地。
当时下乡南昌的亭长,看见韩信后认为他并不是凡夫俗子,便多次邀请他来家里面吃饭。韩信这闲饭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渐渐地开始厌恶他的这种行为韩信有一次去他家蹭饭,开饭的时候,亭长的妻子故意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对此感到十分愤怒,一气之下便离开了,再也没有来蹭过一次饭。
韩信被人厌恶可不止这一次。他在城下钓时,有几位老太太也在河边漂洗涤丝棉,有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得实在不行了,便可怜他拿出自己的饭给韩信吃。在老太太漂洗的这段日子里,韩信一直都吃的老太太给他的饭。韩信对此心怀感激,对这位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报答你的。”老太太却生气地说:“你以为我是为了你的报答才给你饭吃的吗?堂堂的大丈夫却不能养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
想必大家都听过“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吧,他的主人公也是韩信。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但其实韩信在仔细打量对方后,发现对方人多势众,并且在这里逞英雄并不威风,真正的英雄是在战场上杀敌。
于是在当时相应起义时,韩信便带着自己的信念和宝剑,前去投奔了项梁,在投奔项梁的这段日子里,韩信默默无闻,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在项梁战败身亡后,他又归属项羽,这才得到了些许的提拔,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都没有被采用过。长期的不被重用,让韩信在刘邦入蜀后,选择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不过在刘邦这里他依然没有被重用,只是被派去做管理仓库的一个闲职。
韩信心里十分郁闷,做事情也心不在焉,十分敷衍,在一次不小心犯下错误后,被抓住要砍他的头。与他一起的是三个人都被砍掉了脑袋,就要轮到韩信的时候,韩信抬头,眼睛盯着当时的滕公夏侯婴,说到:“汉王这样就轻易的杀掉壮士,岂不是已经放弃了,要打下天下?”夏侯婴看他相貌威武,又说出了这番豪情壮语。便决定放了他,在和韩信交谈的时候,很欣赏他的想法,于是便找到刘邦向他推举了韩信。此时的刘邦依然没有发现韩信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了夏侯婴面子,所以又只封给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小闲职。
俗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这里韩信找到了另一位欣赏自己的人—萧何。
他经常和萧何交流自己的想法,萧何对他的想法十分的认同。这时的刘邦,已经被项羽封为汉王(实际的意思是被排挤到了汉中,这可能无法再打下天下了。),导致许多将领都选择带兵离队。
此时的韩信内心也十分的挣扎,因为这段时间萧何肯定已经多次在刘邦面前推举过自己了,在这种用人的时候,自己仍然不被重用,看样子自己的志向在这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了。于是几天后也选择逃跑,萧何听说韩信逃跑后,便急忙追赶。刘邦在得到消息后,十分的生气,认为萧何也背叛自己离开了。在萧何追到韩信后,便许诺他一定让他当上大将军,于是韩信便跟随萧何回到营中。
经过一两天的整顿,萧何便亲自去拜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回来之后,那是又生气又开心。萧何便向刘邦再一次地推荐了韩信,说到“逃跑的那些人都是很容易就可以再次找到的,但是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在当今这个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主公要是想要夺得天下,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您是一定要重用的啊。”
刘邦看在萧何的面子上封了韩信大将军,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这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切都是因为萧何曾经对他的重用,所以说成也萧何。
那为什么败也萧何呢?
有一句话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在一次刘邦与韩信的对话中,刘邦问他:“以大将军的角度来看,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道:“最多十万。”
刘邦认为自己不止能带这么多,于是反问到:“那将军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我的话肯定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刘邦便开玩笑的说:“那我岂不是在战场上打不过你?”
韩信说:“这不一样,主公是挑选将军的人,不善于训练士兵,而将士的本领是带兵打仗。”这看似只是普通的对话,却已经在刘邦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在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便开始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
于是刘邦找了个机会,将韩信手上的兵权没收,又将名号从“齐王”改封为了“楚王”;不久,又设计将韩信逮捕。释放韩信之后,将“楚王”换为了更小的官职。韩信只能在长安当个闲职,自己的才能又得不到施展了。此时的韩信却仍然在被人算计,有人偷偷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正在秘密谋划造反。
于是吕后便想把韩信除掉,又害怕这件事情不好做,便找来萧何和他一起商量。最后,萧何成功设计把韩信骗到了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成功的将韩信在长乐宫的钟室里杀掉了。
这样一位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大将军就被冠上了造反的名义轻易杀死了。先不说韩信此时是否想要造反,在先前为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韩信就有多次机会可以自立门户。
韩信在刘邦任命为大将军后一连灭了魏、徇赵、胁燕、定齐,他将齐国平定之后,便派人向刘邦传信说:“齐国十分的阴险狡诈,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他的南边又和楚国相交,如果不马上安排一个人来代理主公你通知这里,齐国说不定会出差错。我希望你可以让我做这个代理的王。这样对目前的形势来看比较有利。”
此时,项羽带兵正把刘邦死死地围困在了荥阳,暂时无法脱身,在看到韩信信中的内容时,刘邦十分的愤怒,大骂韩信不知道来帮助自己解困,只想之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劝阻刘邦,凑近他的耳朵说到:“现在的处境对我们来讲十分的不利?如果拒绝他有可能与项羽联手,发生叛变。不如就他成为齐王,好好的重用他,让他先镇守住齐国,”刘邦经过提醒也稳住了情绪,改口说:“韩信居然平定了诸侯,做个真的齐王又怎么样呢?何苦委屈自己,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便派张良去齐国,立韩信为齐王,然后让他调兵去攻打楚国。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齐国发生的事情,让项羽十分的慌乱。早早便派盱台人武涉去齐国游说韩信造反与自己联合。韩信谢绝说到:“我在楚国多年,做过最高的官不过是个郎中罢了,甚至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我说的话没有人听,我的计谋也没有人采纳,最终决定投奔刘邦。现在汉王刘邦任命我为大将军,让我带领数万士兵,任命我为大将军时,按最高的仪式办理,并且我的计谋都得到了中有,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汉王这样相信我,重用我,我到死都不会背叛汉王的,请替我辞谢项王的邀请。”
在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此时天下大局的关键在都握在韩信的手中,于是借用“相人术”来劝说韩信,说他虽屈居于臣子,却有当主公的能力,名高天下,如果刘邦统一了天下,对你来说很危险。这种说法虽然说动了韩信,不过他始终而不忍心背叛刘邦,自己虽然现在自封齐王,但他并不会自信到自己的功劳,可以让刘邦不来讨要齐国。所以其实在这个时候韩信就已经可以选择自己当王了,何必帮刘邦打下天下后再选择造反?
如果这个时候的韩信选择自立门户,与他们三分天下,最终他会取得成功吗?
我想应该是没办法取得成功的,就算是真的与项羽联手打败了刘邦,在项羽腾出手来的时候,韩信的兵力也不足以对抗。其次韩信所掌握的兵权都是刘邦手底下的,自身的实力不够,再加上韩信也从来没有想要自立门户的打算。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如果韩信选择自立门户,起码不会这样屈辱地死去。刘禹锡都曾经写下“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来评价韩信的死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昭哀后:从乱世遗孤到西汉尊荣的家族符号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一位名为"昭哀后"的女性以特殊身份被载入史册。她不仅是汉高祖刘邦的至亲,更成为西汉宗室谥号制度的...
刘邦 2025-08-20 从市井混混到千古一帝:解码刘邦的帝王级生存法则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硝烟未散,项羽的霸王戟折断在乌江畔。这个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最终败给了一个出身市井、年逾五旬的“老混混”——刘邦。...
项羽 刘邦 2025-08-19 李左车的结局:历史迷雾中的传奇谢幕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