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他是我国封建历史中首位做大中国大一统的君王,堪称中国第一帝。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四处扩张到一统天下,秦朝自然是欣欣向荣了,可是六国的贵族却恨死了嬴政,所以都想着去刺杀嬴政。于是嬴政这一生也免不了遭遇许多刺杀,总的来看,比较著名而且具有危险性的主要是四次刺杀。
公元227年,在好友高渐离击筑和主使人燕太子丹在易水边为他送行的情况下,荆轲和着节拍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其实燕太子丹和嬴政早年间由于境遇相似,还曾是好友。当时由于燕国国小民穷,无奈就把太子丹当人质被送到赵国,而嬴政此时也在赵国当人质。可惜后来嬴政风水翻转当上了秦王,而燕太子丹居然又被当做人质送到了秦国。(真够悲催的!)
后来太子丹逃回燕国,不久秦国攻破了赵国,军队继续北上直抵燕国边境。燕国地偏国弱,根本挡不住秦国侵略的脚步。况且秦国灭六国平天下的目的再明显不过,燕国迟早是要亡国的。无奈间,太子丹决定通过直接刺杀秦王来延缓秦国吞并的步伐。荆轲主动请缨承担刺杀秦王的任务。
图穷匕首现,荆轲拿起匕首刺向秦始皇,秦始皇惊慌中躲过了,而后秦始皇用剑砍伤了荆轲,卫士上前当场把荆轲杀死,行刺最终功败垂成!
(说个题外话:侥幸逃过刺杀的嬴政大怒,立刻猛攻燕国。于是燕王喜杀死太子丹向秦国谢罪太子丹本想刺杀嬴政,没想到刺杀不成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
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是为善于击筑的乐师。(筑是中国古代汉族击弦乐器,形似琴。)燕国灭亡后,嬴政大肆搜捕太子丹的门客以及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只能隐姓埋名给别人当酒保。当时高渐离忍不住在酒馆击筑一首,不曾想出了名。而且名声越传越大,秦始皇知道了这位击筑高手,也知道了他是荆轲的好友。但是由于秦始皇喜好音律也爱才,于是召他入宫。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命人熏瞎了他的眼睛。
作为荆轲的生死之交,高渐离一心想要为荆轲报仇。虽然眼睛被熏瞎,他还是打算拼死一搏。他将筑中灌上铅,同时在演奏的同时,预想着嬴政所在的位置。举起筑来用尽全力向秦始皇砸去,可惜没办法确定方位,筑还是打空了。
秦王惊魂稍定之后,大为恼怒,下令把高渐离绞死,同时把尸首烧掉。高渐离刺秦王也失败了。
“汉初三杰”的张良,本是出身于韩国的贵族世家。韩国被灭,身份地位全部没了,巨大的身份落差让他对秦国恨之入骨。为了报仇,他散尽家财招募死士,准备刺杀秦王。
可是贴身刺杀风险大而且成功率极低。而远程打击,就算是计划失败也能逃走,张良于是打算远程打击。
他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且打造了一个60斤的大铁椎。张良带着他埋伏在秦始皇巡游的必经之地:博浪沙。当皇帝车队经过时,张良让大力士对准车队中最大,最豪华的那辆车就扔了过去,一声巨响,马车被砸了个粉碎。
张良以为大仇已报,志得意满地逃之夭夭,几天后才发现高兴早了。原来秦始皇当时准备了多辆副车,而且还经常更换车驾,那天大力士打中的就是副车,秦始皇本人并不在其中。
光天化日刺杀秦王,而且要不是更换副车,可能此时已经龙御归天。秦始皇又惊又怒,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凶手。可是十天的搜索,居然没有发现任何刺客的消息,后来张良苦学兵法,成为一名深通兵法韬略的谋士,最终辅佐刘邦灭秦建汉。
秦始皇带着四个侍卫在咸阳城微服私访,至当他们走到兰池时碰上了一伙强盗,这伙强盗上前敲诈勒索,甚至还想谋财害命。当时情况紧急,这伙强盗人数不少,而且各持兵器。眼看着秦始皇就要死在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强盗之手,四个侍卫拼死护主,杀了好几个人后将强盗们吓跑。逃脱之后秦皇暴跳如雷,又迎来一波“地毯式搜查”,然而结果又是没有任何强盗的信息。
总体来看,在咸阳城遇到的刺杀,比起前面三次刺杀,要凶险而且吊诡。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刺秦王以及张良刺秦王,这些都是六国贵族残存势力对秦国统治的反抗,这些六国贵族跟秦国有世仇,所以报仇不难理解。可是在咸阳城遇到的刺杀,却是发生在秦国自己的都城内。秦法施行数百年,秦国百姓他们不会不知道法律严苛,却仍当盗匪横行不法。可能正如陈胜说的“六国苦秦久矣”,不但六国百姓,就连秦国百姓都忍受不了!虽然秦国“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但是苛刻的秦法施行势必会引发老百姓的痛恨,大秦帝国二世而亡,从这次刺杀里便能窥其原因!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商业思维,将落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包装成政治期货,最终通过精准运作助其登上王位,自己也从市井商贾跃升为秦国丞相。...
吕不韦 2025-09-28 本纪与项羽:历史书写中的帝王逻辑与英雄叙事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