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入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入川时,益州将领都是何种表现?汉军的最大妨碍是谁?
公元211年,益州刘璋听信别驾张松的建议,命法正去荆州迎接刘备入川,本意为西川抵御汉中张鲁。刘备将计就计,率军入川,名为为了同宗兄弟,实则是想夺取西川。
公元212年,刘备入驻葭萌关抵御张鲁,还没等张鲁动手,刘备就按捺不住要开始动手了。用计夺取涪水关,然后进军雒城。刘璋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帮手居然会反戈一击。按照原著中描述,张任,泠苞,邓贤,刘璝四人率军在雒城阻击汉军。黄权,刘巴,李恢等人也为刘璋忙前忙后,出谋划策。如张任在雒城小路埋伏,射死了刘备的军师庞统,黄权见形势危急又出使汉中,到张鲁处去搬救兵。个个都堪称是刘璋的忠臣良将!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正史中他们的表现又是如何呢?谁才是汉军的最大妨碍?
演义中阻击刘备的主要有以下将领:张任,泠苞,邓贤,刘璝,李严,黄权,刘巴,李恢等人。
张任作为蜀军第一大将,在正史中也算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不过与演义不同,正史中的张任并没有下落凤坡射杀庞统,庞统是攻打雒城中流箭而亡,与张任一点关系都没有。张任在涪城一带与刘备交战,结果被刘备一一击败,于是退守绵竹。也就是演义中李严出场的绵竹之战。张任在雒城之战时,出城迎战汉军,不想在金雁桥被俘,由于拒不投降,被刘备斩杀。
泠苞可以说是仅次于张任的蜀中将领。演义中的泠苞力战魏延“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被擒放回后,又献计掘汉水水淹汉军。不想此谋被彭漾看破,泠苞趁夜掘江之时,被魏延擒获,刘备怒而斩之。在正史中,泠苞与张任等人在涪水关战败后,退守绵竹便没了记载。
邓贤在演义中与泠苞一起阻击汉军,在魏延劫营时,与泠苞前后夹击魏延。在两军阵前被黄忠一箭射落马下而死。但在正史中邓贤与泠苞一样,在绵竹之战时便没有了记载。
刘璝是西川四将之一,在演义中刘璝雒城之战时,见泠苞,邓贤战死,张任被杀,待汉军攻打雒城时,刘璝在城上大骂。最后被张翼趁其不备,砍倒刘璝,献城投降。但在正史中同样于绵竹之战后没有了记载。
下面几位就开始了投降派作风,无论在正史中还是演义中最后都成了刘备的座上客。
李严,演义中的李严可是一员猛将,在绵竹之战时与黄忠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被诸葛亮称为“不可力敌”。最后被黄忠引诱,中了汉军埋伏,不得已投降。而在正史中,李严被刘璋命为护军,在绵竹抵御刘备。不想李严“率众降先主”,与汉军不战而降。可谓让刘璋啪啪打脸!
黄权,演义中的黄权是第一个反对刘备入川之人,对刘璋可谓苦口婆心,甚至为了阻止刘璋与刘备见面,用牙齿咬住刘璋的衣服,最后刘璋不听忠言,黄权两个门牙被生生拽落。在刘备反水时,黄权又提及封锁各处关隘,甚至在绵竹被攻破后,还亲自出使汉中搬救兵。
在刘备攻克成都后,黄权闭门不出,直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访才归顺,可以说对刘璋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而正史中的黄权,刚反对让刘备入川,就被刘璋外放到广汉做县长。等刘备入主成都时,黄权还没有投降,直到刘璋投降,黄权才表示归顺。
刘巴也是反对刘备入川之人,也是与黄权一样最晚归降刘备之人。在正史中的刘巴却很看不上刘备,被刘备所忌恨。如曹操攻取荆州时,很多人才都向西投靠刘璋,而刘巴却直接投奔了曹操。奉命去招降荆州南方四郡时,不想赤壁之战曹操战败,荆州南方四郡又成了刘备的底盘。刘巴不愿归顺刘备,又无法向北,于是继续向南到了交趾,最后辗转到了刘璋手下。总之就是不想投奔刘备。
等到刘备入川时,刘巴反对无效,刘巴干脆闭门不出。等刘备夺取成都后,刘巴不得已出来做事,成了刘备的部下。
李恢,同样在演义中表示反对让刘备入川。待刘备大战马超之时,李恢将刘备必成,于是又经赵云引荐,为刘备说降马超,自此成了刘备的谋士。
但在正史中的李恢却不大相同,李恢被董和推荐到州府任职时,听说刘备要在葭萌关进军成都,李恢了解刘备必定成功,于是直接北上去投奔刘备,随军攻打雒城。
可以说,刘璋的手下与赤壁之战时的江东将领极为相似,武将纷纷请战,而文臣到多是投降派。甚至黄权,李恢等人的表现还不如演义。所以说刘璋“暗弱无能”确实是真的,再加上张松孟达法正等人公开反叛,许靖跳城投降刘备,直接说明刘璋御下无方!
不过要说谁是刘备入川的最大妨碍呢?当属刘璋的长子刘循,正史记载刘备击败诸将后,刘循在绵竹一直抵御了汉军一年之久,从公元213年一直到214年才将绵竹攻克。刘循最后随父投降,被刘备任命为奉车中郎将。
所以说,打虎不一定是亲兄弟,而上阵一定是父子兵!刘璋虽然懦弱无能,却有一个争气的儿子!比那些见风使舵的小人更值得刘璋倚重!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