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族谱是追本溯源的第一件大事情,其实早在数千年之前的中国就已经建立了这种联系,汉代皇室之中对于汉高祖的子孙后代有着详细的记载。就像是刘备这种距离汉高祖年代数百年的人都能够在族谱之中查询到数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刘邦在秦朝灭亡之后吸收了秦朝的教训,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废除周朝的分封制太快,导致了秦朝在起义军攻打都城的时候没有兄弟国家帮忙,这使得秦始皇帝建立的千秋伟业毁于一旦。秦代之前家和国都是不分开的,天子的一大家其实就是整个国家,天子分封自己的兄弟叔伯到四方各地建立国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周朝众星拱月一般的局面,所以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屏蔽周室。
屏蔽其实不是指今天的那种隐藏一般的屏蔽,而是将周天子的国家包围起来保护住。以此形成一种围棋式的局面。一层层的围在其中。如果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首先抵御外敌的人就是最外层的蛮夷国家,其次才是稍外层的臣服了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一般来说都是忠心于周室的,他们会作第二层抵挡。第三层抵挡则是那些周天子的兄弟国家。
多层防御体系和周天子构建的反射弧可以使得这个战争准备得到拉长,然后周朝能够得到很好的反应,提前做好战前准备。不至于被突然袭击反应不过来受国家灭亡的命运。周朝存在历史是整个中国已知朝代之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周朝的这个分封制度保卫了周王室。秦朝没有这个制度,所以存活不长,这是刘邦的看法。
到了汉朝之后,刘邦开始对秦朝灭亡的这种教训进行总结,他觉得秦朝除去亡于暴政之外就是受到了没有兄弟诸侯国帮忙的影响,所以汉朝成立之初的时候就开始大肆进行分封。汉朝保留着对于关中和中原的治理,其他地方向江南,塞北和曾经战国七雄之中的很多地方都设置了诸侯国进行通知,所谓刘邦子孙如同犬牙交错一般其实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刘玄德家境贫寒从何而查
刘备自称自己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可是他所生活的年代东汉末年距离西汉中期的中山靖王时代早就过去了数百年的时间,按道理来说的话我们是很难知道刘备的祖先是谁,后代子孙又做过哪些官职,就像现在让你回到你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他曾经做过哪些官职,你是否可以回答的上来呢?
刘备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农妇家庭的孩子,他家庭衰落早就好多年了,而且东汉末年的时候,朝廷对于宗室子弟根本没有那么好,不像清朝末年的时候每个人都还会发放一笔俸禄。汉朝廷自己的财政都困难无比,又哪里有空去管汉高祖几十万的子孙后代呢?那个时候刘备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跟着母亲种菜,然后在空闲的时候去卖草鞋和凉席。
这种菜园浇水的爱好一直保持到了刘备后期,就连曹操看见之后都嘲笑刘备说做的好大的事业。刘备的身份和其他人根本就不能不比,孙权的父亲孙坚当时就已经是长沙太守的身份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更是做到了太尉的高官,他们这些名人大家的族谱记录的清楚还情有可原,可是刘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凭啥记录的那么清楚呢?
对于这种情况,东汉时期的族谱之中是这样记载的,刘备的曾祖父时代都还是一个侯爷,至于这个侯爷到底是县候还是亭侯又或者是一个村候就已经是不清楚了,到刘备爷爷的时候曾经靠着才华和德行被推荐成为了当地的孝廉。其中含义就是这个人既孝顺又具有高尚廉洁的美德。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所以还算的上是有据可查。
刘备在外的时候一直说自己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对于这一点大部分时间都是他的自娱自乐。真正到了清查刘备族谱的时候是刘备追随曹操晋见汉献帝的那一次。汉献帝一直听说刘备是汉室之后,想要让刘备效忠自己,帮助自己推翻曹操的强权统治,所以特地的让“史官”对刘备的族谱进行了清查。
依旧记得那个时候掌管汉代族谱的官员在读中山靖王后代的世系的时候一直读到了刘备祖父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后来通过询问刘备才得知刘备的父亲已经是沦落为了白身,刘备的爷爷还是一个孝廉,可以北记载进去,所以刘备家族的族谱到了刘备这里就中断了,是经过刘备的补充才有了后面的记载的,根据辈分看,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自此之后,刘备大汉皇叔的身份名扬天下。
东汉族谱登记方式
很多人十分的羡慕刘备哪个时代的族谱竟然能够记录到如此详细的境界,其实是因为那个时候刘备他们的祖上基本上都有做官的经历,只不过到了刘备父亲的时候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做官的时候在汉朝朝廷修撰皇室族谱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家族之中新出生的孩子取名上报给朝廷,一般来说都是逐级收集。
一个县之内的刘氏皇亲将新出生的后人登记成册之后上交到郡中,郡中整合资料再上交到中央朝廷之中,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刘氏家谱,只是后来刘备他爸爸那一代家道中落,再也没有那么多钱去将刘备上报到县城之中,所以刘备就只能自己上查追溯祖先情况。
今天族谱情况
到了今天的中国之后,很多人因为手中有钱,又比较重视传统文化,所以对于族谱又开始重视起来了,他们在修撰族谱的时候往往都会给自己找一个名人祖先,一般姓刘的必定的刘邦之后,姓李的必定是唐高祖李渊之后,不知道大家身边有不有这样的情况呢?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 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从理想主义到历史宿命的必然选择诸葛亮是否后悔跟随刘备?这一疑问跨越千年,始终萦绕在《三国演义》读者与历史研究者心头。若以“功成身退”或“个人得失”为标尺,答案或许令人唏嘘;但若回归历史语境,...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2 三国邴原:青州朱虚走出的清廉名士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北海朱虚(今山东潍坊安丘市凌河镇红沙沟一带)走出了一位以清廉自律、德才兼备闻名的名士——邴原。他虽未如曹操、刘备般叱咤风云,却以“...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8-11 临终断言:刘备为何断定马谡“不可大用”?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烛火摇曳,奄奄一息的刘备将诸葛亮召至榻前,留下那句流传千年的政治预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五年后,街亭的烽烟验证了这位枭雄的...
诸葛亮 刘备 2025-08-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