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什么时候发现传染病,已经无源可考。可以想象的是,传染病史一定是贯穿着人类进化的历史。 我国自公元 2 年至 1911 年共发生有文献记载的大疫 266 次,其中北宋灭亡前的 1126 年中累积发生大疫 68 起,平均 16. 8 年发生一起。 南宋以迄元末 (1127 〜 1368 年)241 年中发生大疫 36 起,平均 6. 7 年一次。 明代(1368 〜 1644 年)276 年中发生大疫 53 起,平均 5. 2 年一次。 清代(1644 〜 1911 年)267 年中,竟发生大疫 109 起,平均每 2. 5 年便有一次。
从疫情的范围和程度上看,宋元以前,一种疫情波及3省以上者仅有 2 次,占该期总数 5. 5%; 而明代为 8 次,占该期疫情总数 15%; 清代为 33 次,占该期总数 15.6 %, 且史料中的用语亦渐趋酷烈。 可以说,我国历史上的疫情,有随封建王朝的衰亡呈不断频繁、加剧的趋势。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可以发现人类同瘟疫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每一次的瘟疫攻击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伤。但勇敢的中华儿女每次都会挺直了脊梁重新站起来,那么在古代瘟疫爆发之际,缺少有效卫生条件的中医师,是如何战胜瘟疫的?更多古代瘟疫资讯请参考【那些朝代出现过大型的瘟疫?瘟疫都带来了那些后果?】
在古代,中医师们就意识到了瘟疫有着极强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诊疗瘟疫患者。考古发现,在汉代中国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古代战争时期,军队中打仗时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离开来以防传染。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很有效果的,瘟疫不会大范围的扩散。
古人就非常注意环境的卫生,在秦朝时候甚至有刑罚规定:不可随便放置垃圾,“弃灰于道着”要被处以罚款或鞭刑,衣冠不整面容不洁者同样有处罚,古人也讲究焚香沐浴。而且在当时城市内就已设有下水通道!管道多为陶制,逐节相连,可以排泄污水。
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是极为先进的,彼时的西方国家,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垃圾排泄物随意丢弃,甚至有历史学家表示,当时的西方城邦是建立在粪土当中的,这也是西方瘟疫爆发严重的重要原因。
中医在古代就已经有消毒的意识了,在疾病爆发的区域,会使用醋或者石灰进行处理。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入城的宾客入城时,其乘车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宋代还用艾蒿等药物驱赶蚊虫以预防瘟疫。这样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
天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瘟疫。但中医在总结经验之后,在公元980-1567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以现代医学来解释,被接种的人会感染轻微的天花病毒,但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解决掉,从而获得了免疫能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防方式,还被引进到欧洲国家,挽救了千千万万人。
中医的诊疗手段多样,使得患者的安全更有保障。按照途径可分为内治与外治,内治指的是各种草药方剂;外治包括针灸、艾灸、砭石等等。这些手段在古代的瘟疫爆发之际,以中医系统的理论观念为指导,起到了极大作用。比如其中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诊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实践的基石。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诊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但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现代的中医逐渐衰落,西医的不断强化,导致中医生存空间被慢慢压缩,一代代的中医大师相继去世,后继乏力,有太多的精华遭到失传,是时候振兴中医的时候了。
在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工部侍郎作为六部副职之一,始终是支撑国家工程建设的核心角色。从明清时期的从二品高官,到现代国家部委副职的职能映射,这一职位的演变轨迹折射出...
2025-09-18 王凝之:名门之后的迂腐人生与艺术传承王凝之(334—399年),字叔平,东晋琅琊临沂人,出身于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其父为“书圣”王羲之,弟弟包括书法大家王献之、名士王徽之等,妻子则是“咏絮之才”谢道...
2025-09-18 楚方玉的婚姻抉择:才情与命运的双重交响在元末明初的江南文化版图中,楚方玉与苏坦妹并称“江南苏楚”,是江浙一带最具传奇色彩的才女。她以诗集《南国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闻名,更因与李醒芳的旷世之恋...
2025-09-18 司马奕年号考:太和六载的权力悲歌东晋第七位皇帝司马奕(342-386年)在位仅六年,却因一场精心策划的废黜事件成为史书中的悲剧符号。其年号“太和”(366-371年)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成为权臣...
2025-09-18 徐寿:被误读的“穿越者”与近代科学先驱的真实传奇1862年,安庆内军械所内,一位没有科举功名的江南匠人仅凭一本《博物新编》和三个月观察,便用锉刀手工打磨出中国首台蒸汽机核心部件。这位被后世戏称为“晚清霍金”的...
2025-09-18 魏王咎:乱世中以生命守护苍生的悲情贵族在秦末乱世的风暴中,一位名为魏咎的魏国公子,以短暂而悲壮的王位生涯,在历史长河中刻下独特的印记。他并非叱咤风云的枭雄,却以“以一人换一城”的壮烈抉择,成为乱世中...
2025-09-18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锁国时代下的变革暗涌19世纪中叶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末期。这个以“锁国”政策维持了200余年和平的岛国,表面上是东亚最稳定的封建国家,实则暗藏社会矛盾与变革势能。当...
2025-09-17 天下袁姓是一家吗?——从血缘、文化与迁徙看袁氏家族的凝聚力“天下袁姓是一家”这一说法,既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族认同的文化传统,也蕴含着袁氏族人数千年来血脉交融、文化共生的历史事实。从血缘起源的多元一体,到迁徙路线的交织共...
2025-09-17 阿难与迦叶:佛教文化中的关键人物及其正确读音解析在佛教文化中,"阿难"与"迦叶"是两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前者以"多...
2025-09-17 文天祥的历史评价:忠烈千秋照汗青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文天祥的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民族精神的巅峰。作为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与民族英雄,他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
2025-09-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