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秦国是奋六世之余烈,才换来秦始皇的一统大业。不过这六世是从秦孝公开始算起,其实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位期间推行了很多改革,并且颇有成效,商鞅变法能够顺利推行,其实也有秦献公很大功劳。秦献公是一位有使命感的国君,在他的带领下秦国慢慢好转,他也被认为是一位明君。有关秦献公的生平以及成就,下面就和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一起来了解下这位秦国不可忽略的人物。
1、秦献公出生
秦献公本名赢师隰(xí),是秦灵公赢肃的儿子。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赢肃的叔父赢悼子夺得王位。而当时的赢师隰才刚满十岁,为了不卷入朝堂的争斗中,赢师隰独自一人逃往魏国避难。当时的魏国国君,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并重用吴起、西门豹等人,使得国力昌盛,而当时的秦国国力不稳,朝局动荡,与魏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元408年,魏国国君派遣大将吴起,率领大军与秦军作战,顺利夺取了河西之地(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土地)。这一切都被赢师隰看在眼里,但是此时的他也无能为力,魏国贪得无厌,难保秦国不会被魏国吞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赢师隰主动与魏国国君联系。因为赢师隰原本就被赢肃立为太子,在政治上有着非常高的利用价值,魏国国君因而礼待赢师隰,赢师隰一面与魏国交好,一面学习魏国的治国之策,同时还在密切关注秦国的动向。
2、成功夺位
赢师隰很早就动了回国争夺王位的心思,奈何自己并无能力与秦国贵族对抗,只能将此事一拖再拖。公元386年,魏武侯决定帮赢师隰夺回政权,但是被赢师隰婉言相拒。因为当时秦国与魏国是死敌,倘若赢师隰通过魏国人夺回政权,将来势必会受制于魏国,同时也会得罪秦国的老贵族,所以拒绝魏国的帮助,反而是最有利的做法。赢师隰回到秦国之后,便暗中联系与秦出公嬴昌(当时的秦王)母亲不和的大臣,在民间散布赢师隰即将回国实行新政的消息,并且用大量的财宝,暗中争取秦军的几位得力将领。
赢师隰流亡魏国的那几年,赢悼子并没有什么作为,因此百姓对他都十分有怨言,如今听说赢师隰要回来实行新政,百姓们都十分高兴!筹划一年之后,赢师隰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准备行动。公元前385年,秦国庶长改在河西迎立公子嬴师隰为君,是为秦献公嬴师隰。秦出公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生气,立即派出军队前去讨伐赢师隰,然而秦出公的母亲不知道的是,这支队伍的将领早就被赢师隰收买,他们名为讨伐赢师隰,实际上是去迎接他。赢师隰率领大军进入雍城之后,杀了秦出公和他的母亲,顺利地夺回了王位!
3、推行改革
赢师隰夺回主位之后,立即开始着手改革:
①废除了秦国实行了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②编制户籍,户籍相伍,五家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③迁国都,推广县制,将国都由雍城改往栎阳;④允许商业活动,并对工商业严格管理,从中抽取商业税。赢师隰手握政权之后,便一直埋头苦干政绩,秦国在他的带领之下,慢慢地恢复了生机。
公元前366年,魏、韩两国起兵为难周天子,赢师隰遂率领大军以“勤王”为由,与韩、魏两军交战,并大败韩、魏两军。周天子顺势封赏了赢师隰,秦国的地位也因此有了提高。公元前364年,秦国向魏国发兵,目的是为了夺回河西之地。起初秦军接连获得胜利,国内一片欢呼,收回河西之地指日可待,可是赢师隰还没等到收复河西之地的那一天,便去世了,死于公元前362年,享年62岁。
秦献公一生都在为秦国的崛起而奋斗,他对秦国的影响力极大,倘若不是他回国实行新的政策,秦国恐怕早就被其余六国吞并了,更不会有后来秦国横扫六国的霸业。如果说秦始皇的功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那秦献公一定是撑起那片土地的巨人之一!秦献公时期,是秦国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虽然在位仅23年,却将秦国带向了另一个更加辉煌的方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楚王问鼎:春秋霸权与礼制崩坏的交响公元前606年,洛阳南郊的周王畿上空阴云密布。楚庄王亲率大军陈兵周疆,在九鼎陈列的明堂前,这位南方霸主突然发问:“九鼎之大小轻重几何?”此言一出,周大夫王孙满握...
楚庄王 2025-09-10 千年运脉: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与文明回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挥动第一锹泥土,邗沟的诞生不仅拉开了中国运河文明的序幕,更在2500余年的岁月中,将这条人工水道锻造成中华文明的精神动脉...
夫差 2025-09-09 卜商:孔子门下的文学巨擘与经学传承者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狐突:春秋忠臣与晋文公血脉的双重见证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长河中,狐突的名字与晋文公重耳的传奇命运紧密交织。作为晋献公的岳父、重耳的外祖父,狐突不仅以忠诚与智慧辅佐家族,更以“教子不二”的刚烈气节成...
晋文公 2025-09-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