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为什么会把女儿嫁给刘邦?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高祖竟酒,後。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
简单翻译:
吕公说:“我会看相,你小子日后绝对发达,我有个闺女,你不嫌弃给你做妾都行。”
当时的吕雉年轻貌美,养在闺阁,吕公家也有点资财,按照现在的话说,算是一个白富美。
而刘邦呢,年近40,还只是个小小的亭长,却被吕公一眼相中,将女儿下嫁与他,而且态度谦卑。
难道他真有相面之术,可以看到刘邦的未来?
如果不是,那他为何只一面就将女儿下嫁?
这其中的确值得细细探究。
首先,司马迁的相面之说,肯定是不可信的。
历史是为胜利者所书写,作为西汉的开国君主,同时也是司马迁所在的时代,对于高祖身上不便言明的一些事,一些缘由,交给神灵传说,灵异术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甚至有的时候,为了烘托气氛,造大声势,司马迁也会效法远古迷信。
如:《高祖本纪》第一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不是太史公瞎编,难道还真的考证出来的不成?
当然是瞎编的,因为我们知道不可能。
其次,如果真的按照史记所载,吕公精通相面之术,那么他最先接触的是萧何,难道没有看出此人大贵之相?
读到吕公嫁女这段,大家疑惑最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刘邦一大把年纪,没什么本事,家里又穷。
如果他是一个土豪富绅,风度翩翩,潇洒帅气,大家大概会觉得吕公的选择很正常了。
1、刘邦家真的很穷吗?
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张耳,初为信陵君门客,授外黄县令。 秦国灭魏国数年后,秦始皇听说张耳和他的朋友陈馀是魏国名士,悬赏千金捉拿张耳,五百金捉拿陈馀。
被秦始皇千金捉拿的人物,够牛吗?
而刘邦数次跟随他一起做游侠,牛吗?
2、 再看看刘邦的弟弟: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
刘邦最小的弟弟,跟着浮丘伯学习
浮丘伯你可能不了解,但他的老师荀子你一定知道。
荀子的弟子李斯、韩非,理论上来说,是刘邦弟弟的师叔。
这里面的关系你仔细品品?
这背景能是一个穷苦人家?
3、再看看刘邦老爹
高帝母兵起时死小黄北,后于小黄作陵庙。汉王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阳。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刘邦是汉五年当皇帝的,这时候他的母亲刘媪早就已经去世了,所以才会追尊
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
汉十年,太上皇后才去世,之后是太上皇刘太公去世。由此可见,太上皇后这个太上皇的正妻,与刘邦的母亲刘媪昭灵夫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也就是说,刘媪是刘太公的妾室,刘邦是刘太公的庶子,一个能娶妾的家族,怎么可能穷呢?
4、刘邦是亭长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如果刘邦是穷小子,那么是不能当吏的。
韩信就是穷,所以当不了吏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由此分析,刘邦家族绝不穷,相反,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大背景。
刘邦在沛县的地位,通过两件事足以说明。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长大当了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气焰可谓是极其嚣张。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馀,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刘邦与夏侯婴玩的时候,不小心误伤了夏侯婴,结果被人告了。
而身为公务员的夏侯婴选择做伪证,证明不是刘邦伤了自己,结果自己搞到坐牢挨打,也要保全刘邦。
吕公遭难,到沛县投奔县令,县令自然知道吕公此时的处境。
吕公急需一个有力的靠山,能护他全家上下周全。
于是他趁机追求其女,但可惜吕公没有答应。
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所以县令组织了这次宴请。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县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听说县令有重要的客人,都去拜贺。
这次宴请,可以说其实是县令为了彰显自己实力的一次展示,目的就是向吕公炫耀一下,争取拿下老朋友的女儿。
可惜的是,这次完美的展示活动,为刘邦做了嫁衣。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刘邦去拜贺,大喊给一万钱,实际却一钱不出。
这不明摆着砸场子吗?
史书没有记载县令当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只写了这么一句。
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可以想象,县令对于这个下属的不礼貌行为,没有任何斥责,或者说他根本管不了刘邦。
于是刘邦落座
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他公开不给县令面子,还狎侮县令的客人,大大咧咧地坐在贵宾座上,吃喝起来,一点没有害怕的意思。
有他在,这顿酒没法喝,于是在座之人纷纷找借口离开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然后就提出把女儿嫁给他。
可以说,这场与县令的无声对决,让吕公见识到了刘邦的地位。
他知道,这个在沛县黑白通吃的人物,正是他们当前最需要的依靠。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廉颇老矣:历史回响中的英雄迟暮与时代隐喻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