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都体制
肃宗一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同时,对“三京”体系多次作出调整。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曾改京师为西京, 东都为东京,北都为北京,即京兆、河南、太原为“三京”。此三者,或称“京”,或称“都”,地位一仍其旧。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朝廷播迁导致“三京”体系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五京”体系的剧变始于江陵南都之置。上元元年(760年)九月甲午,唐肃宗以荆州为南都,命名为江陵府,官吏的建制如同京兆。蜀郡原来为南京,后又复称为蜀郡。 肃宗此举直接将成都由“五京”之一降为一般州郡,取而代之的是荆州江陵府。此时,“五京”系统改由原中、东、西、北“四京”与“南都”组成。玄宗曾经驻跸的成都遭降级的同时,肃宗曾经驻跸的凤翔地位并未动摇,而江陵“南都”异军突起,直接取代成都“南京”。
上元二年(761年)九月壬寅,下诏去原来的尊号,称皇帝;改元至德;以建子月为岁首;并且大赦天下。还下诏去京兆、河南、太原、凤翔四京及江陵南都的称号。当时天下战乱,民生凋残,肃宗此举暗含去除浮华与收复失地之志。但停“京”“都”之号不足半年,宝应元年(762年)建卯月(二月)辛亥,唐肃宗又大赦天下;再次以京兆为上都,河南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至此,四京的名号尽改为都,与江陵南都一道并称“五都”。
限制玄宗
玄宗避地西蜀,肃宗即位灵武,形成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特殊状态。玄宗通过颁行诰旨、委派宰相等方式对肃宗政治进行渗透和干预,肃宗则力图减弱玄宗的影响。玄宗回京后,肃宗通过罢免玄宗委任宰相、逼迫玄宗迁宫西内、离散玄宗身边亲信等手段,使其逐渐丧失政治权力,直至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父子相继驾崩,代宗即位,“二元格局”方告解体。
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后,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叛军首领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乾元元年(758年),肃宗派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等统兵
20余万攻打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安庆绪入邺城固守。郭子仪等人包围了邺城。史思明出动范阳兵十三万想要救邺城。乾元二年(759年),因为唐肃宗没有任命元帅,导致唐军各部队没有统帅,军队进退缺乏指挥。这时史思明率大军到达城外,唐朝官军与之开始大战。
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唐肃宗下诏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劝谏阻止,唐肃宗停止了这计划。 史思明率叛军进攻河阳,派骁将刘龙仙到城外挑战,李光弼派出白孝德杀死了刘龙仙,叛军大惊。 史思明列战船数百艘,并在前面设置火船,想要烧掉浮桥。李光弼先准备了长竿数百,用巨木承担其根部,在其头部毡裹铁叉,以阻止火船,火船没法前进,最终自己燃烧殆尽。铁叉有阻止了战船,唐军在桥上发射炮石攻击叛军的战船,被击中的叛军战船都被打沉,叛军没有取胜而离开了。
随后,史思明手下的将领李日越、高庭晖投降于李光弼。 史思明再次进攻河阳,李光弼派凤翔节度使李抱玉防守河阳。叛军攻城时,李抱玉出奇兵表里夹击,杀伤了很多叛军。唐军擒获叛军的大将徐璜玉、李秦授。史思明还不知道周挚战败。李光弼驱赶俘虏到河边给史思明看,史思明于是撤退。史思明派大将李归仁率领铁骑5000攻打陕州。神策兵马使卫伯玉用数百骑击破之,李归仁逃走。李忠臣与李归仁等人在永宁、莎栅之间交战,多次击败李归仁。
唐肃宗李亨(711—762年)在位仅七年,却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爆发迫使玄宗西逃,肃宗于灵武即位,肩负平叛复国的重任。然而,在内外交困的局势...
李亨 唐肃 2025-09-15 刘穆之:未入武庙的南朝“萧何”,何以成为历史坐标中的关键支点?在中国古代军事荣誉体系中,武庙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确立以来,始终是历代名将的最高精神殿堂。从最初的姜太公居中、张良配享,到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形...
唐肃 萧何 2025-08-07 李亨是个好皇帝吗?——从历史功过与时代困局看唐肃宗的复杂统治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以“灵武称帝”扭转安史之乱的战局,却因任用宦官、纵容后妃干政导致朝政腐败;他收复两京的功绩被后...
李亨 唐肃 2025-07-21 和政公主:以“和政”为名的乱世仁心在唐朝的公主封号体系中,“和政”二字绝非随意赐予的荣耀,而是政治寓意与个人品德的双重投射。唐肃宗李亨为第三女择选“和政”作为封号,既暗含对太平治世的期许,更成为...
李亨 唐肃 2025-06-27 李勣:从战场谋士到武庙十哲的传奇跨越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武庙十哲的评选是历代对名将最高规格的追封。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李勣与孙武、白起、韩信等兵家巨擘并列武庙,成为唐代唯一入选“十哲”的非...
白起 唐肃 2025-06-09 和政公主生卒年考:盛唐玫瑰的短暂绽放在盛唐的宫廷画卷中,和政公主如同一抹绚丽的霞光,其生命虽短暂却璀璨夺目。作为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她的一生交织着皇室荣耀与安史之乱的烽火,其生卒年之谜更成为解开其人...
李亨 唐肃 2025-06-05 安庆绪之死:唐室叛将的末路与权力游戏的终局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邺郡,一场改变安史之乱走向的权力更迭悄然上演。安史集团第二代领袖安庆绪,这位曾弑父篡位、与唐军对峙的枭雄,最终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沦...
唐肃 2025-05-30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秋风与苦难中绽放的人文关怀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流传千古,它不仅记录了诗人个人生活的艰辛,更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上...
杜甫 唐肃 2025-04-03 张良娣:权力与欲望的终局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的张良娣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和悲剧性的结局而引人注目。作为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的一生充满了权力与欲望的交织,而她的最后结局,更是成为了...
唐肃 张良 2025-04-01 唐代皇帝唐肃宗李亨:生平事迹与人物评介唐肃宗李亨(711年10月19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作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若不计...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亨 2025-03-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