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1451年—1510年),兴平人,明朝权宦,正德年间宦官。本姓淡,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明朝的政治生态,恐怕不少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宦官干政的问题。而明代宦官干政的集大成者,毫无疑问当属“九千岁”魏忠贤,毕竟明代天启年间的朝政,几乎完全被“阉党”所统治。但魏公公虽然权势熏天,可要论收掠钱财,“九千岁”大人倒还真不及自己的一位老前辈。
公元1510年,一群刑部人员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抄家活动。为什么要用“轰轰烈烈”来形容这次抄家呢?因为经过清点,刑部总共抄出来了1200多万两黄金,2.59亿两白银,而魏公公抓钱抓权了7年,最后抄家也只抄出来了2000万两白银,实在是甘拜下风。
那么,这位“明朝首富”是何许人也?他又是怎样积聚的如此雄厚的财富的呢?
明朝有三位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话,第一个是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他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最后搞出了“土木堡之变”,害得明英宗被瓦剌抓走,差点把明朝搞出了亡国之祸。而第二个就是我们这次的主角,“立皇帝”刘瑾。
刘瑾原姓谈,6岁净身入宫,认了一个叫做刘顺的老太监当干爹,也就改姓了刘。根据史书记载,刘瑾这个人实在不凡,胸怀大志。而他的偶像却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王振。
说实话,刘瑾把王振视为偶像,实在是让人颇感意外。虽然明英宗复位之后,把王振“平了反”又立了庙,但公道自在人心,王振的名声是什么样子的,基本早就有定论了。
所以,如果该史料不是后世史学家抹黑的话,那看来刘瑾这小小年纪就不学好,三观实在很 成问题,难怪后来也成长为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奸宦。
不过,刘瑾虽然心术不正,但是脑子还是有的。根据记载,刘瑾颇为奸滑,很能来事儿,因此,虽然在明孝宗时期犯了死罪,但也没有杀头,而是被贬去服侍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厚照。
而这个处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绝对是捡了大漏了,毕竟谁都知道,明孝宗的感情非常专一,只有一个皇后,而朱厚照是他的独子,大明王朝独一无二的接班人。跟朱厚照打好了关系,日后绝对不愁东山再起。
刘瑾也很懂得这个道理,他使出浑身解数,变着各种各样的花样陪朱厚照玩,史书中记载的是:“为狗马鹰犬、歌舞角斗以娱帝”。不光唱歌跳舞,还有勇士决斗,以及各种刺激的宠物。
当然,光刘瑾一个人,是不可能承担得起朱厚照的所有娱乐需求的。毕竟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少有的精力充沛,爱玩爱闹的皇帝。
与“道士”嘉靖皇帝、“宅男”万历皇帝、“木匠”天启皇帝不同,朱厚照极其好动,完全不乐意在宫墙里宅着,他甚至干出过半夜冲出神武门,跑到边关找仗打的事情。
所以,当时陪朱厚照玩耍的不是刘瑾一个人,而是包括张永、谷大用等八个宦官,人称“八虎”,而刘瑾正是这“八虎”的领头人。朱厚照登基后,对这几个玩伴也非常够意思,立刻升了他们的官职,而且允许他们参与政治决策。
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是一个与文官关系非常好的皇帝。朱厚照上台后重用宦官,文官们自然不服气了起来。于是他们准备联手逼宫。又是上折子又是闹辞职,折腾的朝政不得安宁。朱厚照哪里见过这阵势,一时间手足无措,“八虎”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天天抱头痛哭,等待皇帝下旨把他们拿下。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刘瑾展现出了他的机智。他力劝“八虎”冷静下来,然后带着八虎找到举棋不定的朱厚照,告诉他,现在您是皇帝,您有权力做任何事,千万别被那帮喷口水的文官吓倒。我们这八个人跟您感情深厚,您真的忍心抛弃我们吗?
朱厚照刚当上皇帝,还没有使用权力的经验,一听刘瑾这句话,立刻茅塞顿开,凭什么我要被这些文官牵着鼻子走?我是皇帝,我想用谁就用谁,你们想辞职,那就辞呗,想当官的人有的是。
于是,朱厚照一声令下,将“八虎”纷纷予以要职,而领头的刘瑾,自然就当上了号称“太监之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文官们一看朱厚照完全不像他父亲,也只能偃旗息鼓。从此,明朝正德的前五年进入了刘瑾的时代。
为什么说刘瑾担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太监之王”呢?因为这一官职专门掌管皇帝的印信,可以决定任何诏书的合法性。
明朝的内阁可以制定国家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决定权,则在司礼监手上,司礼监不给盖章,内阁的决策就是废纸一张。
有了这个身份,刘瑾自然是大权独揽,人送外号“立皇帝”,也就是“站着的皇帝”。毕竟朱厚照天天玩,给哪个文件盖章还不是刘瑾一个人说了算,他不是皇帝谁是?
但有一说一,太监本就是皇帝的家臣,理论上来说,盖章这事儿也只是替皇帝代劳的,到底还是得找皇帝知会一声。但刘瑾是何许人也,他专挑朱厚照玩得尽兴的时候找皇帝奏事,结果自然是朱厚照大手一挥,这事儿你自己不会看着办?然后刘瑾兴高采烈地自行决断去了。
太监作为一个生理结构不健全的人,很容易产生偏执的情绪。明朝三大权宦中,王振和魏忠贤比较喜欢抓权,而刘瑾掌了权之后,便把这份偏执用在了收敛钱财上。
但是在贪污敛财这块,刘瑾干得相当没品位,什么白手套、背锅侠全都不用,就是甩开膀子硬捞。刘瑾曾经忽悠朱厚照下令,要求全国各地方将其财产悉数上交到京师,理由是帮朱厚照改扩建自己的皇庄,但是改扩建个宫廷才需要多少钱?毫无疑问,这些钱财中有不少都进了刘瑾的腰包。
除了贪污工程款以外,刘瑾还下令,任何外地官员进京述职,都必须要给自己交钱,不然考核不通过。而索贿金额则视各地财政状况评定,但最少也得千八百的,一些比较富裕的省份甚至能索到五千两白银,搞得各大地方官上京如上坟,管这笔账叫做“京债”。
除了“见面费”以外,刘瑾还派出了不少自己的属下,渗透到各个地方,替刘瑾搜刮钱财,至于卖官鬻爵更是不在话下。
不得不说,刘瑾的敛财手段虽然高效,可吃相实在太过难看了,不挨骂是不可能的。但刘瑾大权独揽,朝中有谁敢阻拦他他敛财,刘瑾立刻就能罗织罪名迫害他,而且刘瑾作为宦官,估计是有点心理问题,杀人都不好好杀。
比如说,刘瑾曾经专门找人制造了一个几十斤的大枷,要是有人说他的不是,就把这个大枷给人套上,让他戴着这个沉重的东西游街。一般的文官摊上了这个刑罚,多半是九死一生。
但刘瑾的酷烈手段管得住庙堂,却堵不住民间的汹汹之口。挨骂挨得久了,刘瑾也开始“要脸”了起来,打算收敛一下捞钱的力度,尝试有“技巧”的贪污方法。
于是,刘瑾和他的党徒商量了一番,琢磨出来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清理军屯。
这个设想其实非常完美。明朝到了中期,土地兼并日渐严重。明朝在军事上采用的是“卫所”制度,军人们和平时期屯田种粮,打仗时拿起刀枪就能上战场,自给自足,还能给国家纳粮。
但是到了明代中后期,军人们仗着自己手里有刀枪,开始大肆侵吞自耕农的土地,这些土地他们也自然不会跟朝廷报账,上面种出来的东西就被军队吞了下去,而破产的自耕农则会变成流民,而流民向来都是不稳定的因素,最后葬送明朝的李自成大军,其主力正是流民。
因此,刘瑾下令,清理军屯,把军队吞掉的土地还给自耕农,这样一来,自耕农获得了土地,也会给国家上交更多的赋税,刘瑾也能从中多贪一点,实在是个利国利民,更利他自己的完美计策。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个办法却要了他的命。
原因很简单,军队手里是有刀枪的,叫军队把已经吞进去的土地吐出来?就凭县太爷手里的那点县衙捕快?所以,这个命令是根本没法推行的。但是圣旨已经下来了,按照刘瑾的设想,财政收入是必须要比之前高一截子的。既然法令在军队推不动,那这多出来的钱该从哪里要呢?
由此一来,各地方人民所受到的压迫越来越大,最终,早有野心的安化王朱寘鐇认为时机成熟,便起兵反叛。明武宗则命令杨一清和监军张永前去平叛。
张永是“八虎”之一,但是为人还算有点良心,对刘瑾丧心病狂的敛财与迫害文臣的举动十分不满。杨一清和张永合计了一下,决定除掉刘瑾。杨一清写了一份翔实的弹劾刘瑾的奏疏,请与朱厚照关系不错的张永回京后,在庆功宴上揭发刘瑾。
而张永不负众望,果然在庆功宴上靠着酒量喝倒了监视他的刘瑾,随后立刻找到了朱厚照,数落起了刘瑾的罪行,直接表示刘瑾想谋反,您赶紧抓他。
朱厚照本来喝得也有点迷糊,听张永嘚啵嘚啵说了半天,最后随口附和了一句:“瑾负我。”嘴皮子磨破了的张永终于等到了朱厚照的“准话”,赶紧带人去把刘瑾抓了起来,然后抄了刘瑾的家。
经过统计,刘瑾的家中一共发现了1200多万两黄金,2.59亿两白银,这笔数字在当时看来,无异于天文数字。毕竟明朝末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3000万两-7000万两白银左右。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笔数字过于夸张,用种种考证来证明它的不真实。但不管怎样,刘瑾当政的这五年是真没少捞。
但是朱厚照本来就是喝多了随口说一句,现在酒醒了,一看刘瑾真的被抓了,立即心疼了起来,他特别下令,给狱中的刘瑾送几件过冬的衣服。
但是朱厚照还没来得及继续发慈悲,就被抄家人员送来的几个东西震惊到了。原来,有关部门在抄刘瑾的家时,发现里面窝藏着大量兵器甲胄,还在刘瑾经常手持的一把扇子里发现了匕首。朱厚照瞬间冷汗直冒,意识到这刘瑾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下令以谋反罪判了刘瑾死刑,凌迟处死。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的刘瑾,就这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曾经权势滔天的“立皇帝”,就这样被朱厚照一句话给解决了,这可能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但实际上,明朝的皇帝拥有着任免任何官员和宦官的权力,所以别看明朝的皇帝个个看起来不务正业,大事小事全靠太监和文官决定,但实际上只要他们想要管事,那么立刻就能重新将权力收揽回自己的手中。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宦官乱政现象屡见不鲜,从东汉的十常侍之乱,到唐朝的宦官专权废立皇帝,再到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宦官把持朝政,给国家政治、经济和社...
王振 刘瑾 2025-04-17 杨廷和与朱厚照:权力斗争下的悲剧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杨廷和与朱厚照(明武宗)之间的政治斗争,是这一时期朝廷内部权力博弈的重要篇章。虽然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杨廷和直接杀害朱厚照,但两人之间的权力斗...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杨廷和 2025-04-03 明武宗自封大将军:皇帝的多重身份与追求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行为而著称。其中,他自封为大将军的举动尤为引人注目。那么,作为一位皇帝,明武宗为何要给自己加上这样一个身份呢?一...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2-26 刘瑾:从太监到首富的传奇之路在中国明朝中期,有一位太监以其非凡的手段和智慧,从一个地位卑微的宦官崛起为世界首富,他就是刘瑾。刘瑾的财富积累之路充满了权谋与贪婪,一、早年经历与宫廷崛起刘瑾,...
刘瑾 2025-02-18 揭开历史面纱:真正真实的正德皇帝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正德皇帝朱厚照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明史上评价最为两极分化的皇帝之一。有人称他为昏君,沉溺声色,不理朝政;也...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2-12 刘瑾:明武宗时期的权阉太监刘瑾,作为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宦官,以其权倾朝野的势力和臭名昭著的行为,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一、刘瑾的生平背景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一说淡),因六岁时...
刘瑾 2025-01-18 朱厚照无子嗣之谜:多重因素交织的历史遗憾在中国古代皇朝的历史长河中,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复杂的一生,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他为何没有留下子...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1-10 夏皇后:朱厚照原配的悲情人生在中国明代历史的长河中,夏皇后作为明武宗朱厚照的原配妻子,其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尽管贵为皇后,夏皇后却并未享受到应有的尊荣与幸福,反而因种种原因,成为了历史上一...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1-05 明武宗惩贪奇闻:因贪官“不贪”而处死?在中国历史上,明武宗朱厚照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而著称。他不仅沉迷于玩乐,对朝政事务漠不关心,而且在处理贪官污吏的问题上,也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决绝与荒诞。据史...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4-11-28 明武宗朱厚照处死贪官的荒唐逻辑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武宗朱厚照以其荒诞不经的统治方式和独特的个性,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位期间,宠信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导致朝政荒废、国库空虚。而他...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刘瑾 2024-11-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