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的皇大后,却嫁给了先皇的弟弟。是败坏人伦,还是另另有隐情?民间有着怎样的传说?文人又有着怎样的记载?

首诗中透露出来的秘密: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南明·张煌言《建夷宫词》
张煌言的这首诗写得很热闹。从字里行间中便可看出那种宫中奢华的气象。不过最后一句却透露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太后婚。所谓“太后”,即指皇帝的母亲,先皇的皇后或妃子。也就是说,肯定是与先皇结过婚的人。而在这首诗中,又出现了“太后婚”的字眼,也就是说此时的太后又出嫁了次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宋朝之后,封建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被进一步放大,女子从而终方算有贞洁可言,更不必提三从四德之类的条条款款。民间丧偶的女性改嫁,很多时候还要受到不少限制,尤其是对其名声所产生的大不利影响。更不用说堂堂一国的太后了
如果说皇后是六宫之主,一国之母,那么太后就相当于太上皇的位子,一举一动都要受到文武百官乃至黎民百姓的关注,更何况是再婚这件有悖于伦常之事?而张煌言笔下的这个太后,却大张旗鼓、大操大办地筹办自己的“二婚”庆典,唯恐天下人所不知。这位太后究竟是谁?我们从张煌言言所生活的时{代中便可看出来。
张煌言生于1620年,即明光宗泰昌元年,卒于1664年,即清圣祖康熙三年,如果不算南明时期,那么他曾经历过明光宗、明宗(天启帝)、明思宗(崇祯帝)以及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五代帝王。因诗中有慈宁宫的字样,因此可以认定是入主中原的太后,故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南明皇帝的太后可以排除,再加上张煌言卒于康熙三年,且一直因为是南明之臣而处于被清延的追杀之中,想来也无暇去写这种事,因此亦可以将康熙朝的太后排除在外。如此一来仅剩下一位,就是顺治朝的太后顺治帝的母亲一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即后世所称的孝庄太后。此事,也正是清初四大谜案之一:太后下嫁之谜。

民间之所以盛传太后下嫁的故事,就是因为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看,孝庄太后下嫁还是有原因和动机的。不过,后人经过多方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说法不ー一。有人说,孝庄太后有可能下嫁多尔衮,是因为她想报恩。这种说法多见于文人笔记:皇太极去世后,睿亲王多尔衮完全可以继任大统,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和条件。但是,他没这样做,而是将皇位让给了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自己则称摄政王。在他的影响下,诸王公大臣对福临的即位也就不敢多言,福临顺利地当上了皇帝。之后,多尔衮为了大清的江山,又亲率八旗劲旅,挥戈南下。经过艰苦的征战,多尔衮不但大败李自成军,还占领了北京城。
此时,多尔衮仍然有机会称帝帝,但是他还是没有这么做,北京局势一稳定,就立即迎请顺治帝移驾北京。福临成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天子。多尔衮的苦心和忠诚不但让皇帝感动,也感动了大臣们,大臣们都认为多尔衮理应得到回报。久未得到孝庄太后的多尔衮认为,不如如借此时机了了自己的心愿,于是,召来大学土范文程等,密谋迎娶孝庄皇太后之事。
第二天,百官上朝后,范文程上奏说:“摄政王功高望重,谦抑自持。自入关以来,大权在握,却并不以帝位自居,尽心辅辅佐皇上。如此让位之德,亘古少有,又如何能够报答得了呢?正好,摄政王是皇上的叔父,今日让位的事,就跟皇父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一样。摄政王既然像对待太子一样对待皇上,皇上也应当像对待皇父一样对待摄政王,以此作为报答,诸位觉得如何?”众人连连称好。范文程紧接着提议道:“近日闻说摄政王妃新亡,而我皇太后又盛年寡居。皇上既视摄政王如父,自然不可使父母异居两处。因此,伏请摄政王与皇太后同宫而居。”众人又都随声附和。于是,史官将此事记载于册日:“皇太后下嫁摄政王。群臣上贺表。”

相传,多尔衮和太后的婚礼极为隆重,京师除了一两个自命清高者,其余的人都亲临现场,同同瞻盛典。当时,还以顺治帝福临的名义诏告天下,说“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怕。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周室懿亲,元勋贵胃,其身份容貌,皆为国中第一人,太后颇愿纤尊下嫁。朕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有司予办。"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
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 。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阎崇年也认为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1688年寒冬,七十五岁的孝庄太后在紫禁城慈宁宫留下最后一道谕令:“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这道遗嘱如同一枚投入历史...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2025-10-20 权力与情殇:大玉儿与多尔衮的千年未解之谜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坛中,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即“大玉儿”)与睿亲王多尔衮的爱恨纠葛,始终如一团迷雾笼罩着历史长河。这段关系既是满蒙贵族联姻的政治产物,又因权力博...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10-17 权倾朝野却止步皇位:多尔衮为何放弃称帝的深层博弈清初政坛的风云变幻中,多尔衮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符号。他手握正白、镶白两旗精锐,掌控八旗兵力的四分之一;他以摄政王之尊统率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他甚至在顺治五年被...
顺治为什么出家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10-15 太后下嫁迷雾:多尔衮与孝庄的权力博弈与历史想象清初历史中,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始终笼罩在层层迷雾中。野史笔记、影视作品将这段历史渲染成“痴情王爷与隐忍太后”的凄美爱情,而正史却仅以“叔嫂”二字定义两人关系...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10-13 权臣绝嗣之谜:多尔衮十妻四妾为何仅留一女?清初摄政王多尔衮一生征战沙场、权倾朝野,却因无子嗣留下历史谜团。这位手握大权的亲王坐拥六妻四妾,却仅得一女东莪格格,其绝嗣之谜背后,交织着战争创伤、权力博弈与医...
多尔衮怎么死的 东莪 2025-10-13 鳌拜与多尔衮: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清初政坛,多尔衮与鳌拜两位权臣的崛起与衰落,构成了皇权与臣权博弈的典型样本。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掌控朝局七年,其权力之盛甚至超越皇帝;鳌拜则以辅政大臣身份专权九年...
多尔衮怎么死的 鳌拜 2025-10-09 多尔衮子嗣之谜:唯一女儿背后的身体与历史密码多尔衮(1612年—1650年)作为清初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其一生仅有一个女儿爱新觉罗·东莪的史实,始终是清史研究的焦点。结合《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记载与当...
多尔衮怎么死的 东莪 2025-10-09 多尔衮未自立为王的深层真相: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在清朝入关的关键历史节点,多尔衮作为实际掌权者却始终未迈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这一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实则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理性选择。从八旗制度到权力制衡,从继承传...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5 兄弟阋墙与权力更迭:代善与多尔衮的宗室权力博弈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爱新觉罗·代善与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其关系贯穿了后金至清朝政权交接的关键节点。从血缘纽带到权力角逐,从战场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4 吴三桂放清兵入关: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抉择1644年,中国历史因吴三桂的决策发生根本性转折。这位手握山海关重兵的明朝将领,在李自成大顺军与清军多尔衮的夹击下,最终选择打开山海关,放清兵入关。这一决策并非...
多尔衮怎么死的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9-1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