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是如何从威震华夏,沦落到走麦城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麦城位于现今的湖北宜昌当阳县东南五十里的地方,由于岁月荏苒,已经难以找到当年的城池了。当年关羽著名的走麦城事件就发生在这里。那么,一代名将关羽为何会落到走麦城的境地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因为胜利失去理智,走上危途的关羽。
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里,计划把荆州交给一员上将。这员上将在时机成熟后,与蜀中的刘备同时分路北伐。荆州的军队兵指宛洛,直插曹魏的心脏,而统帅这支军队的上将就是关羽。在发动北伐前,关羽的任务是守卫荆州,保卫好刘备的根据地。
荆州虽然号称沃野千里,可是落到关羽的手中时,已经四分五裂。北方的曹魏和东方的孙权,都占据了部分荆州的土地。这使得关羽的防御态势十分困难。荆州有江河之险,对于北方的曹魏,关羽拥有的水军还可以应对。可是对于身边的东吴,就无法应对了。
不过在关羽的防守下,荆州还是保持了稳定的。北方的曹军多次南下,都被关羽击退回去。可是在湘水之争时,在东吴的突袭下,关羽立刻就丢失了三个郡。从此可以看出,对荆州威胁最大的不是曹魏,而是东吴。
但是在刘备、诸葛亮的东和孙权的政策下,关羽对东吴采取了妥协政策。在湘水之争时,关羽不服从刘备进击东吴的命令,还和鲁肃进行单刀会,遭到鲁肃的指责而无言以对。最终湘水之争以刘备割地而解决,使得东吴气焰越发嚣张。此后吕蒙和孙权定下了武力夺回荆州,杀死关羽的决定,可关羽依然没有任何警惕之心。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由于兵力并不占优势,关羽无法迅速拿下襄樊。在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后,关羽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可是这个胜利给关羽带来了扩张战果的希望,也给他埋下了败亡的伏笔。
在当时,由于关羽的胜利,使得曹魏统治区动荡不安,那些反对曹魏统治的叛乱此起彼伏。很多人都打着关羽的旗号对曹魏进行攻击,使得曹操坐卧不安,甚至想要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在此关键时刻,他的手下司马懿、蒋济阻止了他,并献计让孙权袭击关羽的后方。恰巧孙权也主动要求袭击荆州,双方一拍即合,使关羽陷入了险境。
关羽正在集中兵力攻打樊城,一旦拔掉樊城这个钉子,关羽就可以解放手脚,进而扩张战果。由于汉水交通线的打通,关羽的襄樊和刘封、孟达的上庸连成一片,就立于不败之地。以此为基础进行北伐,就可能让《隆中对》的计划早日实现。
关羽被胜利的前景所迷惑,没有发现危险的到来。他手下的三万多军队,连曹仁守卫的樊城都攻不下,更不要说还要面对由徐晃率领的源源不断的援军。曹操将从汉中撤出的曹军主力全部派往了襄樊,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羽获得胜利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在战役后期,徐晃的营垒离关羽的营垒只相隔三丈,关羽都无法驱逐他们。
与此同时,关羽的兵力使用和后勤供应都达到了极限。关羽调动不了刘封、孟达的军队,只能把防范东吴的军队抽调北上。后方不但要为关羽的军队提供粮草,还要供应于禁三万俘虏的吃喝。正是由于关羽的胜利,让荆州陷入了绝境。这也是东吴出兵后,整个荆州不战而降的根本原因。
在得知东吴袭取荆州的消息后,关羽才撤军南下。此时的关羽前有东吴占领的荆州,后有曹魏的大军,处境危急。不过曹操为了坐山观虎斗,下令不让追击关羽,这才使得关羽顺利经大军撤回荆州。
二、关羽走麦城的经过。
关羽在南下的时候,对局势的判断还是比较乐观的。这是因为他还迷信“东和孙权”的策略,幻想能够和平解决双方的争端。在撤军途中,他连续派出使者去和东吴连续,对东吴的做法进行指责,表达和平解决的诚意。
谁知道此举却被东吴利用,为东吴使用反间计提供了条件。吕蒙让这些使者在江陵遍游关羽部下的家庭,让他带回书信。那些将领知道家里安好,受到的待遇超过了平时,都失去了战斗心。而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让关羽的大军陷入了绝境。
关羽撤军的时候,他拥有强大的水军。但是他没有顺汉水撤往上庸,而是回军南下,就是想要夺回荆州。他在撤过汉水后,放弃了水军,选择了陆路行军,真正的目的地并不是江陵,而是宜都。宜都在荆州的二线纵深,连接着蜀中,如果关羽的大军来到宜都,事情还有可为。
但是当关羽来到当阳的时候,才知道宜都已经丢失了。这主要是因为刘备把镇守宜都的孟达抽调出来,北攻房陵、上庸。随后刘备派往宜都担任太守的樊友,面对陆逊的进攻,弃城逃走,使得宜都轻易落入东吴之手。这样,关羽原本的打算就落了空,他的反攻之旅就成了自投罗网的行动。
面临绝境的关羽大军瞬间就崩溃了,关羽的部下纷纷离开军队,去投奔东吴。面对大军离散的局面,关羽率领残部走保麦城。麦城虽然小,但是比较坚固,应该是关羽早就修筑的一个要塞。为了收拾残局,关羽选择了这里。
不过关羽是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来到麦城的,他离开麦城突围则是在十二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关羽在等待什么呢?在此期间,关羽在等待外部的救援,企图依靠援军东山再起。他一面与孙权虚与委蛇,拖延时间,一边等待援军。但是最终也没有援军到来,关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只得选择了突围。
可是到这个时候突围已经为时已晚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东吴已经编制了严密的包围网。他们切断了关羽可能突围的所有道路。十二月,关羽等人在临沮被吴军的伏兵擒获,随即被杀。孙权把他的首级送往曹操那里,曹操以诸侯的礼仪安葬了关羽的首级。
结语:
关羽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到大军离散、走保麦城,只经过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关羽被眼前的胜利前景所迷惑,为此他孤注一掷,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在襄樊前线,给东吴袭取荆州创造了可乘之机。
在回师乃至被杀的这段时间里,关羽无时无刻想着夺回荆州。他先是想依托宜都为后方作战,后是想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在大军离散后,他还是死守麦城不去,想要等待援军反攻。可惜他以一人之力,无法对抗魏蜀吴三方的敌人,最终只能走向败亡。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忠义与勇武的传奇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过五关斩六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一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生动地展现了关羽的忠义无双与勇猛无畏,成为了千古...
关羽 2025-08-26 忠义传承中的父子情深:关羽与关平的羁绊考辨在三国历史的烽烟中,关羽与关平的父子关系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正史记载关平为关羽亲生长子,而《三国演义》却将其塑造为义子形象。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民...
关羽 2025-08-08 三国为何有两个马忠:历史重名现象下的英雄群像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但重名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中,“马忠”这一名字便同时出现在东吴与蜀汉两大阵营中,一位因擒杀关羽而声名狼藉,另一位则因平定南中而备受赞...
关羽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