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即魏文帝(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两次伐吴失利,让曹丕瘪了一口恶气。
曹操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对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做父亲的嘴里说出这种话,哪个做儿子的都不会舒服,更何况曹操又是当着众人的面赞扬孙权,曹丕自认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一直想为自己争回这口气,和同龄的孙权好好斗一场,可能更多的就是想证明一点:父亲你错了!你的儿子也很优秀。
公元225年八月曹丕再度伐吴,这次他换了一条水路,沿涡水抵达谯县,起兵入淮,十月抵达广陵前线。
经过两年战备,这次魏军准备十分充分,水军战船多达数千,一字排开后首尾能延绵数百里。
到达江都之后,曹丕组织了盛大的水上阅兵式,作为建安文学代表的曹丕现场写了著名的《广陵观兵》;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文章里面有一段话专门讲西汉名将赵充国以万人屯田开荒种地,最后击溃了羌人最强大的先零部落。
魏国一直将屯田作为基本国策(从建安元年(196)到魏元帝咸熙元年(264),这项制度推行了近70年,可以说它伴随着曹魏帝国兴衰的始终,成为曹魏势力崛起的经济基础。)在淮河泗水之间大力发展农业,为南征江东打下了基础。
诗中曹丕更是表达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在曹丕看来,曹魏的水军已经可以和江东媲美(至少是在数量上,可能战力还还略逊一筹),只要舰队出现在长江,赤壁之战前江东众人投降的场面还会出现!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经过数次大战后的江东已经不会被任何强权吓到,孙权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军事信心。
但是,大军出征前,魏国后起的顶级谋士蒋济曾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宜出征。
他的理由就是今年降水比较少,水道通行起来会比较困难。而中渎水毕竟是一条运河,受降水的影响始终要比天然河道更大。
为了劝说曹丕,蒋济还特别写了篇《三州论》。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
作为淮南当地人,蒋济对当地的天文水利、尤其是水军作战方式十分熟悉!
在曹丕三路伐吴的时候,蒋济曾劝中路的曹仁不要进攻濡须中洲。
蒋济认为吴军的战船列于上游,如果魏军进攻下游的中洲岛,吴军主力舰队可以顺水南下迅速支援。
曹仁不听,仍然下令常雕进攻,果然吴军水师迅速回援,和中洲的守备军两线夹击,魏军突袭的油船被全部摧毁,临阵被溺及被斩者多达千余。
曹丕刚检阅完水师,后方传来急信:淮河结冰了!
淮河结冰真的是百年难遇的稀罕事。
这是要普及一个三国的重大知识点:小冰河时期。
由于受到太阳活动的减弱等一系列复杂原因的综合影响,自东汉开国到西晋末年,整个世界的温度大约降了1.5摄氏度左右。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南方稍好,北方的沿海地区则依靠海水的巨大能力调节了沿海的气候与温度。
但是内陆草原的降温就十分可怕。
这也就导致草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因此变得更加的困难。
下面是整个小冰期时代的草原崩溃链条:
1、温度降低首先会使得草原上的冻土、冻冰增多,水蒸气大量减少。
2、然后就是降雨量减少。
3、降雨量减少和温度降低又将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存活。
4、植物的减少随后进一步加剧了降水量的减少。
5、随后就是旱灾。
6、草与水继续灾难式减少。
7、牛这种耗水量大的动物养起来就费劲了,马这种耗草量巨大的动物养起来就更费劲了。
缺乏牛和羊,草原民族就无法再生存下去,只能往南面去和汉人拼命了。
即便三国互相征战,但魏国仍然有实力碾压各种北方蛮族,曹家说五胡乱华这口锅我们可不背,那是司马家对全体汉人的亏欠!
使汉人免遭蛮族铁骑的碾踏,这点要向曹家致敬!
尽管大军主力已经抵达前线,但淮河这么一结冰,后勤补给能力必将大受影响。
精心准备的船队却不能入江作战,曹丕只能感叹“嗟呼!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中渎水虽然靠近大海,没有结冰,但是如蒋济所料,入冬之后水道窄浅,船队的先头部队行至津湖就走不动了。
从长江口到津湖邗沟水道将近三百里路,魏军的数千艘船,单线排列拥挤不动是很危险的。
身在中军的曹丕只能早早弃舟登陆。
这就给了广陵太守是孙韶突袭的机会。
孙韶是孙家内较为能打的将领,他在广陵镇守多年,十分熟悉当地地形。
得知魏军水师停滞不前后,孙韶派出部将高寿领五百敢死之士偷偷渡江,寻小路夜袭魏军,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曹丕本人。
曹丕没想到吴军居然敢在魏国本土发动袭击,很受惊吓,虽然吴军未能斩首成功,高寿等人还是取了曹丕的车盖而归。
那堵在邗沟的舰队怎么办?众人议论纷纷,大致有三种意见
1、不派军队驻守,把船留在运河。
问题是到来年春水一涨,如果吴军顺水而上,就能轻易把船都夺了。
2、留部分军队屯田驻守
蒋济表示反对,他认为这一带又是大湖又靠近淮河,水势一涨,吴军发动攻击的话, 水淹七军就会再度上演!大概率连人带船都没了。
3、烧毁船只
这是最无奈的选择了,不到万不得已,曹丕下不了这个决心,这是魏国积累多年才积攒下的本钱,一仗没打,就毁于自己人手里,实在让人痛心!
好在水战专家蒋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在精湖和樊良湖之间开凿几条平行的河道,把原本一字排列的船只,疏导到这些新河道里,然后将樊良湖北端堵住,顺势抬高津湖的水位,抢在春水再起之前,就可以将所有的船只顺利驶入淮河(过了冬后,淮河基本就融冰了)
曹丕已经被蒋济折服,在蒋济的筹划下,魏军水师全部安全撤到淮河。
只是五年之内,三次南征,寸土未得,曹丕心情郁结,转年就去世了。
蜀吴夷陵大战时,侍中刘晔劝曹丕:现在天下三分,咱们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互为联盟才没灭了他们,现在他们自己打起来了,这是天亡他们啊!(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
刘晔的策略就是先和刘备一起灭吴,瓜分江东的地盘后,再举国之力灭蜀。
曹丕起了妇人之心,说:人称臣降而伐之,这是疑天下欲来者之心啊!
不知曹丕有没有后悔这个决定,最佳的灭吴机会就这么从手里溜走了,魏国也失去了统一三国的最佳机会。
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 崔琰之死:东汉末年权力漩涡中的名士悲剧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以“腹诽心谤”的罪名将冀州名士崔琰下狱,先施髡刑贬为官奴,后因崔琰“接待宾客时吹胡子瞪眼”的姿态,最终赐其自尽。这起看...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8-15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郭嘉与杨修:同为谋士,命运殊途的东汉末年双生花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麾下谋士如云,郭嘉与杨修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虽同为智囊,却因性格、立场与政治选择的不同,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他们的人生轨迹,...
曹操怎么死的 郭嘉 2025-08-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