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是但是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统称为战国七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看吧。
桂陵和马陵之役后,魏国进一步衰落,齐魏争霸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秦齐楚三强并立,魏、赵、韩、燕次之。此时的秦国,已占有崤函,又据黄河天险,有着十分优越的战略位置,东进的意图日渐明显,引起了各国的恐慌。
楚怀王承袭了先辈的基业,国力雄厚。当时,秦国和齐国势均力敌,若想压倒对方,必须与他国联合。楚国与秦、齐两国均接壤,且实力强大,成为秦、齐争相联合的对象。
然而襄陵之役的发生,使得秦惠文王不得不调整计划,转而选择与魏、韩、齐三国连横来扼制楚国,处于夹缝中的魏国更是借机激化秦楚之间的矛盾。在秦觉得伐三晋已得心应手后,秦惠文王对楚国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政策。
一、秦克巴蜀
1.古蜀的崛起
巴、蜀是较早生活在四川地区的两个部族。春秋至战国之间,巴、蜀立国。“此时的巴,东与楚,西与蜀,南与黔江,北与秦相界。”自春秋以来,巴国与楚国联系较为密切,呈战争与和平相交替的状态。
蜀国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历鱼凫、杜宇、开明三代王朝后,蜀国发展成为“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的泱泱大国。蜀国与楚国联系较频繁,但蜀国的敌人主要是秦国,双方曾因南郑展开长期的争夺。
“向东扩张是古蜀王国一贯的重要国策”,而巴国由于东、南、北三面的土地都被楚国掠夺,只得向西攻掠蜀国,因此两国世代战争,这为后来秦进占巴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魏国的衰落,秦国东部的局势大致稳定下来。
即便如此,从全局来看,以秦国当前的实力还不足以控制中原,且缺乏巩固的后方基地。当时的楚国占据着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上游并有汉中和巴、黔中地区,地理位置上相对占优势。可以说,巴蜀地区对于秦、楚两国的争霸战争都十分重要。
2.秦国软硬兼施
秦国历代统治者看到了巴蜀地区的重要性,并逐步向巴、蜀发展,到了秦惠文王时期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方针。秦惠文王时谋楚的第一步便是攻灭巴、蜀,争夺长江上游的优势位置,对楚国形成高屋建瓴之势。秦惠文王初立时便意识到蜀地“为入楚必由之道”。
后来,秦惠文王知蜀王好色,于是“数以美女进”,再加上当时楚国衰弱而秦国日渐强盛,蜀王便趁此时机与秦修好关系。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巴、蜀两国爆发了战争,两国都派使者求救于秦。是时,正逢韩国派兵向秦国挑衅,在伐韩还是伐蜀一事上,大臣们展开了激烈讨论。
最终,在司马错的建议下,秦惠文王更加坚定了伐蜀的决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有着明确的平定天下的目的和步骤,而且君贤臣明,上下一心,共同为东出的最终目标而努力。
另外,从全局来看,当时秦国东进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尚不成熟,且秦处于关中一隅,以一敌六仍力不从心,与东进相比,攻灭巴、蜀阻力要小很多,而且攻灭巴、蜀可以把巴、蜀变为自己的大后方。
另外,“在此之前,秦对楚的进攻路线集中于斜越秦岭的丹江与汉江通道,然而无论是南阳盆地南侧还是汉江通道东端上庸地,均属于楚国的掌控区,且由此攻郢,仍要面对大洪山两侧汉江、随枣走廊的楚军阻击。”攻占巴、蜀于日后伐楚十分有利,因此,秦惠文王决心伐蜀。
3.楚国的按兵不动
从楚国的角度来看,秦攻巴、蜀时楚国的不作为为秦灭巴、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首先,从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吴起变法后,楚一度注重西南的发展。自楚怀王继位以后,逐渐放松了对巴蜀地区的警惕。其次,从文化角度上来看,楚人主要生活在平原地区,长此以往,只喜原居而恶山居。
楚国之所以未能一统天下,与楚人的这一文化特色息息相关。再次,从战略角度来看,当时巴、蜀之地地势险要,若楚国要进攻巴、蜀,走水路则要从长江逆流而上,走陆路则要穿过崎岖的巫山山脉,难度较大,且楚国的周边有太多选择,取巴、蜀是最耗时费力的一种,因此,楚国虽与巴之间发生过冲突,但仅是设置巴郡、筑扞关进行战略防御,并未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而且,从楚国的兵力分布来看,“楚军力只有少数分布在楚国腹心与古矿冶遗址,大部分在楚国北、东、南部”,因此,楚国无意向西拓展。更为关键的是,楚国统治者对巴蜀地区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为秦顺利攻占巴、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秦攻巴、蜀时楚国的不作为是楚怀王在对秦策略上犯的第二大错误。
二、汉中的争夺
秦在攻占巴、蜀之后,为了威胁到楚国的核心地带,秦对楚国发起猛烈攻势,为的是争夺东部汉中,汉中的重要性也决定了秦、楚两国争夺这一地区的斗争将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战国前期,楚国是汉水流域最大的支配者,秦人虽知汉水流域的重要性,但却无暇南顾。直至秦厉共公时,被三晋阻于关中、无法东进的秦人开始向汉中盆地渗透。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时,“左庶长城南郑”,秦国开始将势力延伸到汉中盆地。
此后,南郑的归属屡有反复,历经数代,最终在秦惠公时期,秦国夺取了这一地区。至此,秦国终于在汉水上游这一最大的盆地扎根。此时,秦国所得地区为西部汉中。此后由于秦国当时的战略重心仍在河西,在占领南郑后便未继续深入。
直至秦惠文王时,才再次展开对东部汉中的攻势,并通过丹阳之战夺取了这一地区。对于楚国而言,汉中是楚国的战略重地。春秋中后期,秦国日渐强大,其势力范围开始扩展到汉中盆地和商丹盆地。楚国为了防止秦人南下东进,在汉水的中上游设汉中郡,郡治便在丹阳,因此,秦惠文王时,丹阳被攻占便标志着楚汉中郡的陷落。
战国中期,经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逐步成为楚国的心头大患。楚威王时,便已看到秦国的野心。因此,“楚令昭鼠以十万军汉中”,加强汉中的防务。到了楚怀王之时,楚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依旧十分重视汉中的军事地位。为了保护楚国的西北大门,他们纷纷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却对此置之不理,使得楚国丢掉了汉中,楚国的西北边境由此门户洞开,为后来鄢、郢的陷落埋下了隐患。
五国伐秦之后,秦、齐又各自开始兼并土地。秦、齐两国本无直接的利益纠葛,但是当时的局势已经从齐魏争霸过渡到了秦齐楚并立的阶段,其中楚国既与秦、齐两国接壤,又实力强大,是制约秦、齐争雄的关键力量。
因此,对于秦国来说,齐、楚联合,一方面不利于秦国在中原的势力争夺,另一方面使得齐国的势力更加强大,这不得不引起秦国的警惕。再加上当时秦觉得伐三晋已得心应手,遂决定“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将斗争矛头直指楚国。
面对秦国的野心,楚怀王与齐国结盟,并屯兵于鲁、齐两国的边境和魏、韩两国的南边,同时派兵向北攻打曲沃和於中,威胁秦的盟国。在齐国的帮助下,楚国顺利攻下曲沃并准备进攻商於之地。
“而秦惠王不但想要战胜楚军于商於之地,还想要乘胜夺取楚的汉中地区,因此必须设法瓦解齐楚的联盟,还要做好反击楚军于商於和乘胜夺取汉中的军事上的准备。”这是秦国谋楚的第二步骤。五国攻秦失败后,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在内外政策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夫人郑袖、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对内嫉贤妒能、不思进取,在对外政策上仍然固守传统的亲秦政策。以屈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楚国上层守旧势力太过强大,因而对内要求革除弊政、选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初期曾心愿图强,支持屈原的政治革新,遣“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
在此情形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张仪先是贿赂亲秦派的上官大夫靳尚、公子子兰和怀王宠姬郑袖等人,通过他们对楚怀王施加影响,将亲齐派代表屈原放逐出去。之后又要求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如此,秦、楚两国便可成为“兄弟之国”。
楚怀王听后欣然答应,“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并下令与齐国绝交。这是楚怀王第一次背叛齐楚联盟,也是楚怀王时期外交策略上的一大失误。等到楚国与齐国绝交之后,张仪却只承认献地六里,楚怀王方知上当,兴兵伐秦。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楚两国在丹阳交战,韩国亦联合秦国进攻楚国。结果楚国大败,楚大将屈丐、禆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被俘,损失八万人。不久,秦军又占领了楚之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结语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对楚国的战略包围主要围绕巴、蜀、汉中三个地方进行。巴、蜀和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影响秦楚关系以及秦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
巴、蜀的归附,不仅使秦国获得了富国强兵的基地,还使得楚国失去了对抗秦国的前沿阵地,解除了楚国对秦国的威胁,为日后秦国攻占楚国开辟出一条道路。秦得汉中,使得楚国的西北门户洞开,自此,楚国在两国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与皇室权力交织,婚姻成为巩固政治联盟的重要手段。桓容(字元德)与南康公主的联姻,便是这一背景下的典型案例。作为东晋权臣桓温之子与晋元帝之女的结...
2025-07-04 周德威为何未被李克用父子收为义子?五代十国时期,义子制度是军阀政权巩固权力的重要手段。李克用建立的"十三太保"体系中,义子多为少数民族将领或出身低微的武人,通...
2025-07-04 道家思想的精髓:从宇宙观到生命智慧的哲学体系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其影响力远超哲学范畴,渗透至政治、文学、艺术乃至现代管理领域。以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庄子》为核心的道家典籍,构建了“道法...
2025-07-04 曹刿论战:一场改变春秋格局的智慧博弈公元前684年,齐国大军压境鲁国边境,一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争却以鲁军完胜告终。这场被载入《左传》的"长勺之战",因谋士曹刿的...
2025-07-04 叶赛宁:苏联诗坛的璀璨星辰与悲剧传奇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这位活跃于20世纪初的诗人,以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意象派手法,在俄罗斯文学...
2025-07-04 明朝经济的发展:从农耕繁荣到商品经济崛起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封建经济的重要转型期。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明朝通过农业技术革新、手工业专业化、商业网络扩展及货币体系变革,推动经济从传统自给自足...
2025-07-04 小养由基庞万春:水浒传中的箭术传奇与悲剧英雄庞万春,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江南方腊部下的第一神箭手,因箭术高超被尊为“小养由基”。这一绰号源自春秋时期楚国神射手养由基,其“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传奇箭术在...
2025-07-04 张彦远:唐朝的书画大家与艺术史巨擘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是唐朝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书画理论家、画家与书法家。他出身于赫赫有名的“三相张家”,高祖张嘉贞、曾...
2025-07-04 扁鹊之死:一场医术嫉妒引发的历史悲剧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震天下的神医,以“望齐侯之色”“起死回生虢太子”的医术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后世奉为“医祖”的传奇人物,却因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终结了自己救...
2025-07-04 褚蒜子:三度临朝的东晋贤后与政治平衡术褚蒜子(324年-384年),东晋康献皇后,以三次临朝听政、辅佐六位皇帝的传奇经历,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政治女性。在门阀士族林立、皇权式微的东晋,她以太后之尊...
2025-07-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