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蓝玉案介绍:蓝玉案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蓝玉为什么必死?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明朝的蓝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这个案件可以说是让众人引起很多的争议,毕竟这个案件真的是一个大冤案!那么在这个案件中,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杀死蓝玉呢?蓝玉案对于明朝后面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蓝玉,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率大军十五万出塞追击蒙古军队,直至捕鱼儿海,俘获七万七千余人,大胜而回。因其战功赫赫,被封为凉国公。但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有许多义子仗势欺人,且总兵多年,麾下骁将十数人,威望很高。他还私自占有了元朝皇帝的妃子(这是一种大逆的事情)。北征以后更甚,曾天晚回师夜经喜峰关,城门不开,遂毁关而入。他与冯胜、傅友德,这两个大将一起去征云南,回来以后,他们两个人都被封为太师,蓝玉自己被封为太傅,蓝玉为此常有怨言。朱元璋曾对其多次申斥。
洪武二十六年(1393),锦衣卫指挥将领蒋献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蓝玉下狱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籍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25000人。
蓝玉一案,众多的高级将领束手待擒,毫无反抗的余地,如果他们是有密谋,串联好的,或者早想造反,不可能如此束手待擒。造反是假,要除掉这些悍将是真。洪武末年,很多公、侯全已经杀,没有人再带兵打仗了,这个蓝玉是朝廷倚重的对象,为什么朱元璋到了晚年了还要杀掉蓝玉?这牵扯到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太子朱标的去世。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中,朱元璋打天下,而坐天下的则是自己的子嗣后代。太子一死,皇太孙要继承皇位,面对的将是一群如狼似虎的骄兵悍将,所以他必须要给将来的小皇帝铺平道路。所以蓝玉必死。
蓝玉有无谋反之心朱元璋一定是知道的,但他还是将蓝玉捉拿,并且第二日就急匆匆的将其杀害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蓝玉之死就是朱元璋一手操办的!
但蓝玉为朱元璋平定战乱、扩张领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朱元璋还非杀蓝玉不可呢?
蓝玉的悲剧与他自身的言行是分不开的。蓝玉率建奇功,朱元璋对他十分看重,可他却渐渐变得骄横起来了。
蓝玉的手下抢占民田,御史知道前来调查却被蓝玉赶走。御史是专门监督朝廷百官的,是皇帝的人,可蓝玉公然将御史赶走显然也是没将皇帝放在眼中。第二件事是当蓝玉回京时,守城将士开门晚了,蓝玉一怒之下竟让人毁掉长城关卡。第三件事是蓝玉驱赶了元帝后,俘虏了元帝的妃子,强暴了元妃,元妃性情刚烈,被强暴后便上吊自杀了。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对蓝玉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至于朱元璋最终决定要杀蓝玉的直接原因,与太子朱标的去世脱不开关系。朱标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只有十六岁,对朝堂之事一概不知,为了替朱允炆扫除障碍,再加上朱标去世后,蓝玉没有了保护,朱元璋便顺势杀掉蓝玉。
蓝玉案是明朝时期一场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蓝玉作为战绩赫赫的朝中重臣,虽然为明朝做了许多事出了许多力,可是到底还是臣子,身为臣子总是要有着自己的原则,任何自己不能做的事儿都是应该不去做的,可是蓝玉却不一样,他的脾气性格随着权力而越来越大,同时对于朱元璋的敬畏之心也越来越小,这样一来朱元璋不得不下力气将他铲除,于是才发生了范围广影响大的蓝玉案,那么蓝玉案的影响是什么呢说到蓝玉案的影响,首先还是要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为了政权的稳定性,同时铲除一切对于自己不利的因素,这才策划了蓝玉案,而蓝玉案的影响根本上还是在于加强了朱元璋的中央集权。作为一个帝王重视权力是无可厚非的,朱元璋绝不允许他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地位,而蓝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触犯了这一点,蓝玉案的影响可以让朱元璋稳定政权,朱元璋当然要这么做了。
其次蓝玉案的影响还在于对其他大臣还造成了引以为戒的影响。当时蓝玉案牵连的范围还是非常大的,一些平时和蓝玉有关联的大臣都被统一称为蓝党,在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这些人同时都被一同诛杀,这样一来就为之后的官员起到了震慑的作用,相信有这样的例子摆在前面,之后的大臣凡是有任何不轨之心都要仔细考虑清楚的。但是蓝玉案的影响也不一定都是正面的,蓝玉毕竟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级别的大臣,对于这样的大臣却最后被他用谋反的罪名诛杀,对于朱元璋来说也算是不好的影响吧。
蓝玉案指的是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提高自己的震慑力而诛杀了一代功臣蓝玉的重大事件。蓝玉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能臣之一,但是到了后期蓝玉自信心过度膨胀,不仅触犯了许多的律法,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成了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毒瘤。蓝玉案在明朝也算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了,不仅影响范围比较广,而且杀的人的数目也是巨大的!
寇白门(1624年—约1669年),原名寇湄,字白门,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的一生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从世家娼门的少女到保国公朱国弼的夫人,再到重返秦淮歌...
寇白门 2025-09-18 黄子澄与黄香:跨越千年的宗族迷雾黄子澄(1350年—1402年)作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因削藩政策引发靖难之役而名垂青史;黄香(约公元64年—122年)则是东汉时期以孝行闻名天下的...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18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朱厚熜:朱棣一脉的皇权承继者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祁钰妻儿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家庭悲剧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