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是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唐朝初年宰相、外戚。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受很多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提到隋末唐初这段历史,很多人会瞬间想起一些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李靖……这个名单如果要完整列出来的话,估计不比完整版的《报菜名》短。
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曾经在隋末唐初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却被严重淡化了。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的第一人,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作用,远比秦琼、程咬金等人更大。但是在绝大多数涉及到隋末唐初这段历史的文学作品当中,长孙无忌都成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仿佛他在历史上并不重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长孙无忌的身份,有点特殊。
长孙无忌幼年丧父,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长孙家虽然是大家族,而且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更是隋朝的大将军。奈何长孙晟很早就去世了,而且去世之后,长孙家对这对孤儿寡母很不友好。尤其是长孙无忌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这个人本事不大,但嗜酒如命。为了争家产,更是将长孙无忌与其母亲、妹妹,直接驱逐出长孙家。
好在长孙无忌的母亲那边,还比较靠谱,被赶出长孙家以后,这对孤儿寡母被长孙无忌的舅舅收留,总算过上了几天消停日子。
在寄居舅舅家的这段时间里,长孙无忌遇到了一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李世民。
早在他爹长孙晟还活着的时候,长孙晟就和李渊关系不错,两个人所以就给自己的孩子定下了一桩婚约。长孙家这边,结下婚约的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而李家那边,结下婚约的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长孙无忌小的时候,李渊一直在外地做官,所以长孙无忌对他家并不算熟悉。但是等到这对孤儿寡母被赶出长孙家以后,没过多久,恰逢李渊被调回京城任职。因为有那桩婚约在,长孙无忌自然也就和李世民走得越来越近,两人也结下了一生的友谊。
大业九年,李世民和长孙氏完婚。自此,李世民成了长孙无忌的妹夫。此后,又过了两年,李渊被调往山西做官,而长孙无忌也因为长大成人,得以受祖荫入朝为官。不过长孙无忌并没有一起去山西,而是留在了关中地区做官。
虽然成功入仕,但长孙无忌的仕途并不算太顺利。一来他本就是长孙家的弃子,长孙家不待见他,不愿给他做靠山;二来当时抚养他长大的舅舅,恰好和一桩谋反案有些瓜葛,所以被朝廷直接贬黜到了岭南。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长孙无忌在朝中没人,再加上年纪轻轻,自然不可能做什么大官了。
但这未必就不是好事。
此时的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到处都有民变,随时可能覆灭。如果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官做得很大,说不定反倒会随着隋朝的覆灭一起玩完。接下来的几年里,长孙无忌在官场上一边打酱油,一边奉养母亲,日子倒也自在。

但是到了大业十三年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再次打破了长孙无忌平静的生活。
李渊造反了。
长孙家和李家是姻亲,长孙无忌的妹妹又嫁给了李渊的二儿子。有这种关系在,长孙无忌自然也要被问责。不过好在仅仅两个月之后,李渊便长驱直入,一路过了黄河,直逼长安。等到李渊过了黄河之后,长孙无忌便来到李渊军中谒见。大家都是姻亲,自然也就不用再讲什么虚礼了。从这时开始,长孙无忌便进入李世民麾下效力,成了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
最得力的助手,没有之一。
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来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两人相识于少年,算是发小兄弟,而且两人又是实打实的姻亲。最重要的是,长孙无忌本人极为有才,绝对是文武双全。文则通晓经史典籍,可以帮李世民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武能带兵打仗,独当一面,上阵杀敌。
能够完全信任,而且还文武双全,这要是还不重用的话,李世民简直就是瞎了眼。
此后的几年里,长孙无忌一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在李世民身边扮演一个管家的角色。在李世民扫平诸多强敌的过程当中,长孙无忌看似没有什么实质战功,但其实一直处于一个辅助的位置上。除了帮李世民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外,长孙无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网罗各方人才,充实李世民的天策府。
随着李世民胜仗越打越多,围绕他形成的利益集团也越来越大。在这其中,长孙无忌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而随着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开始逐渐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在唐朝统一天下几年之后,李世民在京城发动了一场玄武门事变,干掉了李建成,然后逼李渊禅位给他。
在玄武门事变当中,长孙无忌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但是这场事变的主要策划人之一,而且还亲自带人进入玄武门,亲自和李建成厮杀。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取得玄武门事变的成功,长孙无忌是贡献极大的。
这一点,从事后李世民的封赏当中,也能看得出来。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大加封赏。其中宰相裴寂独得第一等,因为当时李世民皇位还没有坐稳,急需笼络这些老臣,所以对裴寂这位老臣领袖格外重视。而长孙无忌,则是和房玄龄、杜如晦、王君廓、尉迟恭一起得到了第二等的封赏。
这其中,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谋士,长久以来一直扮演着军师的角色。尉迟恭虽是武将,但是在之前的玄武门事变当中,对李世民有救命之恩,而且还是他主动入宫逼宫,逼李渊禅位。王君廓则是镇守幽州,肩负抵御外敌的重任。而且就在玄武门事变不久,王君廓刚刚替李世民平定了一桩宗室谋反案。为了拉拢也是为了表示善意,李世民才将他封为第二等。
能和这几个人并列,长孙无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李世民登基之后,首先任命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先把人事权抓到了手里。几个月之后,李世民又直接将长孙无忌升为宰相,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面对李世民的重用,长孙无忌却没有任何居功自傲的心思,反而多次推辞李世民的封赏。这种知进退、功高却不镇主的大臣,哪个皇帝会不喜欢呢?所以在整个贞观时代,长孙无忌都被李世民委以重任,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
贞观年间的唐朝朝堂上,如果说李世民是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那么长孙无忌就是唯一的二号人物。相比之下,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其实都要差一层关系。而如尉迟恭、秦琼等武将,地位更是远比不得长孙无忌了。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绘制凌烟阁功臣画像,长孙无忌名列第一。同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长孙无忌力保自己的另一个外甥李治上位,成为了新的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长孙无忌奉命辅政。
李世民病逝后,太子李治登基。李治刚刚登基的时候,只有22岁,资历浅薄。作为辅政大臣的长孙无忌,则是尽心尽力地辅佐李治。此时的长孙无忌,虽然大权在握,却并没有任何不轨之心。一方面,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是李治的生母。另一方面,长孙无忌也在用自己的竭尽全力,来报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但是,随着李治逐渐坐稳皇位,舅甥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出现了。
李治作为皇帝,自然想将所有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而长孙无忌作为辅政大臣,全力辅佐李治打理江山,同样需要权力。所以,当李治逐渐掌权之后,受到长孙无忌的制衡越来越多,长孙无忌就成了李治必须翻越的一座大山。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希望大臣当中有人可以直接制衡自己。
哪怕是自己的亲舅舅也一样。
李治在位初期,长孙无忌的权势到底达到了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当时后宫当中,李治十分宠爱武则天,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照理来说,一个皇帝想立谁做皇后,那是他自己的事情。然而当时的李治,却必须征得长孙无忌的同意才行。而且,为了征得长孙无忌的同意,李治甚至还得主动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到长孙家吃饭,变相地向长孙无忌行贿!
一个皇帝,想立皇后,居然要向一个大臣行贿。
更重要的是,长孙无忌收下了这些贿赂之后,事后依然不同意李治立后。
历史上权势能够达到这个地步的权臣,不是没有。但像长孙无忌这样,功高震主却又没想过谋反的大臣,那就很罕见了。
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不得善终。
这次立后行动失败后,李治对长孙无忌的忌惮,终于压过了敬重。所谓的舅甥之情,所谓的辅政老臣之恩,所谓的开国之功,都无法抵挡权力的诱惑。所以,从这时开始,李治开始逐渐渗透朝堂,开始试着剪除长孙无忌的羽翼,试着将长孙无忌从朝堂上逼走。
如果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能够急流勇退的话,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遗憾的是,长孙无忌并没有选择退却,而是依然坚定地站在朝堂上,继续做他的中流砥柱。
到了这时,长孙无忌再想善终,已经很难了。
就在那次行贿事件后,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李治终于取得了足够的支持,如愿以偿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当上了皇后,看似只是宫中私事,但实际上却是李治全面掌权的开始。从这时开始,长孙无忌想要继续制衡李治,就很难了。而且,因为长孙无忌之前坚决反对立后,也遭到了武则天的嫉恨。
从这时开始,武则天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开始积极寻找长孙无忌的弱点,想要将其扳倒。
四年之后,在经过精心的筹划后,武则天终于开始行动。首先,武则天让侍中许敬宗从朝堂上发力,让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许敬宗是武则天的人,自然听命于武则天,开始行动。而后,武则天开始在宫中发力,让李治同意由许敬宗来审理此案。如此一来,审理谋反案的人,就变成了武则天一党,长孙无忌再也没有翻盘的能力了。
经过一番审讯后,虽然没能查出什么真凭实据,但谋反这个大帽子,还是被扣到了长孙无忌头上。再加上李治对长孙无忌也十分忌惮,不希望长孙无忌再站在朝堂上,所以干脆就将顺水推舟,连对质都懒得对质,直接以谋反的罪名将长孙无忌流放岭南。

这显然是一桩冤案。
但是,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无力再多做什么。因为在这桩冤案背后,真正想要对付他的,是他的外甥李治。
不过,不管是李治还是长孙无忌,都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李治虽然想除掉长孙无忌这颗绊脚石,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想过杀自己的亲舅舅,所以流放途中还让沿途州府派兵保护。然而李治的保护,终究没能保住长孙无忌的性命。长孙无忌抵达岭南之后,武则天再次发力,让人追到岭南,去查找长孙无忌谋反的实际证据。然而此人到了岭南之后,干脆审都没审,直接逼长孙无忌上吊自杀了。
就这样,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第一人,终于死在了永徽年间的这场政治斗争当中,死在了武则天的手里。长孙无忌死后,长孙家也被武则天以各种手段株连。唐朝初年煊赫一时的长孙家,就这样彻底消失在唐朝政坛上。
回顾长孙无忌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长孙无忌之所以能够成为凌烟阁功臣榜上的榜首,除了他本人确实文武双全之外,他和李世民之间深厚的情谊,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到了李治时代后,长孙无忌虽然极为忠诚,却不知急流勇退,没有在合适的时间从朝堂上隐退,这才导致了他最后被流放身死的可怜结局。
古代权臣,能够位高权重,固然十分难得;但想要平稳落地,恐怕就更难了。
公元630年,唐朝贞观四年,一场决定东亚格局的战役在阴山山脉展开。唐朝名将李靖率领三千精骑,以雷霆之势击溃东突厥主力,生擒颉利可汗,彻底终结了这个曾称霸草原百年...
李靖 2025-11-05 战神之憾:秦琼凌烟阁末位的深层密码在唐太宗李世民亲设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中,秦琼位列末席,与尉迟恭第七、程咬金第十九的排名形成鲜明对比。这位以“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闻名的战神,为何在功臣榜中屈居...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秦琼 2025-10-24 李靖灭突厥后的雪藏之谜:功高震主与权力博弈的深层逻辑公元630年,唐军名将李靖率三千轻骑夜袭阴山,以雷霆之势击溃东突厥二十万大军,生擒颉利可汗。这场战役不仅解除了唐朝北方百年边患,更让李世民一雪“渭水之盟”的耻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靖 2025-10-09 尉迟敬德为什么姓胡:鲜卑血统与西域渊源的交织尉迟敬德,这位唐朝初年名震天下的猛将,以勇武善战、忠诚耿直著称,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秦琼并称民间最负盛名的门神。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铁血战将的姓氏背后,...
秦琼 2025-09-12 秦琼56代后人:跨越千年的家族荣光与传承在山东济南的秦氏家族中,流传着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一位自称秦琼第56代后人的秦先生,携家谱与祖传故事登上鉴宝节目,引发了公众对这位唐朝开国名将家族史的浓厚兴趣...
秦琼 2025-09-10 瓦岗结义谁是老大: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英雄群像在中国隋唐历史与文学的宏大叙事中,瓦岗寨结义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以“义薄云天”为底色的兄弟结盟,不仅塑造了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经典英雄形象,更因“谁是老...
秦琼 2025-09-09 麦铁杖的真实身份:从草莽豪杰到隋朝名将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麦铁杖的名字或许不如秦琼、尉迟恭等名将那般家喻户晓,但他的人生轨迹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名草莽豪杰到隋朝名将,麦铁杖的真实身份远比史书上...
秦琼 2025-09-08 秦琼真实武力:被演义弱化的唐初战神在《隋唐演义》的武力排行榜中,秦琼仅位列第十六位,与李元霸、宇文成都等虚构的“超级猛将”相比,似乎只是二流角色。然而,拨开文学虚构的迷雾,正史中的秦琼却是唐初最...
秦琼 2025-09-03 李靖灭吐谷浑:十万雄师定西疆唐贞观九年(635年),一场决定西北战略格局的战役在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间展开。唐朝名将李靖率领十万大军,以雷霆之势奔袭数千里,彻底击溃吐谷浑汗国,为唐朝打通西域...
李靖 2025-09-02 银锤坠地:隋唐猛将秦用的悲壮终章在隋唐交替的烽火中,秦用以"银面韦陀"之名横空出世。这位秦琼的义子,自幼随边山九阳观主贺昆习得绝世锤法,胯下赤炭火龙驹日行千...
秦琼 2025-08-2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