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顺治帝登基后,他担任摄政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历史长河中英豪无数,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或许大家不会陌生。熟悉清朝的人大多知道多尔衮的存在,因为他的一生战功赫赫。提到“摄政王”这个词,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多尔衮。
多尔衮作为清朝入关初期的摄政王,他的辅政为中国清朝的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将他追封为“宗义皇帝”,可见多尔衮在清初期的贡献之大,地位之高,那么如此名利双全的多尔衮为何不直接称帝呢?
其实多尔衮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虽然没有登上真正的皇位,但其一生也可谓波澜壮阔,期间也曾为了皇位经历过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通过多尔衮的生平,多尔衮不直接称帝的关键原因,我们可窥一二。
一、母亲去世,放弃王位
多尔衮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多尔衮的父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子嗣众多,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而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就是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继承了汗位的皇太极。故多尔衮和皇太极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多尔衮的亲生母亲阿巴亥可以说是努尔哈赤相处时间最长,也是最喜爱的一任妻子。阿巴亥很懂得如何照顾日益年迈的努尔哈赤,所以深得努尔哈赤的爱护。所谓爱屋及乌,努尔哈赤对多尔衮也有所偏爱,他认为多尔衮是他众多儿子中最有实力的一个。
可在多尔衮15岁时,努尔哈赤去世,在众人的逼迫下,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只得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被逼死,自己最亲近的人已经离世,无依无靠的多尔衮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了皇位的争夺。
这可以算是多尔衮第一次错过可以称帝的机会。多尔衮丧失了继承汗位的可能,但他心有不甘,在之后的日子里,他非常努力地证明自己。在带兵打仗以及军事谋略上多尔衮的能力超乎常人,时常以卓越的军功来作为他自己获得权力的筹码。
二、 皇太极后再夺汗位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崇祯十六年),接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的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皇太极的突然去世,皇位的继承权再一次成为了焦点。首先,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英勇善战,且战功显赫,于情于理豪格继位的机率很大。
但是豪格也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多尔衮。根据历史记载,虽然多尔衮辈分比豪格大,但豪格比多尔衮还要年长三岁。多尔衮又与豪格关系不合,这样一来,多尔衮便成为了豪格称帝之路上的绊脚石。
兵力上,多尔衮手下的牛彔与豪格掌有的数量相近,所以论实力,多尔衮足够和豪格争夺皇位。二人的皇位争夺之战一时难分伯仲。于是在一番明争暗夺之后,多尔衮和豪格谁都没能坐上皇帝的宝座,最后登上帝位的竟是年幼的皇太极的九皇子——福临。
姜还是老的辣,多尔衮选择了一种迂回的办法来夺得对皇位的掌控权。原来当时是多尔衮主动建议福临继承皇位,并且提出福临年龄尚小,过于年幼无法执政,所以可以找两位亲王代为辅政。许多大臣都同意了这折中的做法,于是年幼的福临“喜提皇位”。
三、关键原因——“摄政王”
皇位之争的结局以福临称帝告一段落。可福临太过年幼(当时福临年仅六岁),无法执政,所以众人推行实施了多尔衮的方案——让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共同辅政。名义上是辅政,实际上真正的权力被这二人收入囊中。
崇德八年(即公元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盛京皇宫登上了皇帝宝座。福临不满六岁,既是孩童,自是不会去理会复杂难懂的朝野之事,每天吃喝玩乐,享受着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导致治国权力彻底交到了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手中。
自此,多尔衮成为摄政王的计谋也终于得逞。成为了摄政王,虽然名义上不是真正的皇帝,但实际上已经与真皇帝无二。那么对于多尔衮来说,有没有直接称帝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身居“摄政王”之位正是多尔衮不直接称帝的关键原因。
但在摄政期间,多尔衮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他称自己在松锦之战里劳累过度,逐渐出现了疾病缠身,入关后又每天奔走于政务繁忙、日理万机,身体愈发不适,总是感到头昏目长。顺治四年以后,他的风疾再次加重,就连行跪拜礼都很吃力了。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多尔衮又一次因为疾病的困扰,心神不宁。他为了缓解烦闷,就让许多王公、贝勒等陪他一起去打猎散心,还派兵跟随,也一同打猎来助兴。十二月九日,多尔衮在狩猎时,不小心从马背上坠落,最终不幸不治身亡。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为了哀悼多尔衮,封多尔衮庙号“成宗”。但没过多久,顺治帝便改变了想法,他认为多尔衮迫害豪格,做事特立独行,便收回了给多尔衮的封号,并且公然开关掘墓,把多尔衮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以泄愤。一直到了乾隆年间,多尔衮的睿亲王的封号才被恢复,坟茔得以修复,得到了本该有的尊重。
小结:
多尔衮已经是摄政王,实际权力和称帝没什么区别,但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其他的关于多尔衮不直接称帝的原因的猜测。诸如多尔衮心中深爱着孝庄,为了她才甘心辅佐顺治皇帝放弃帝位;多尔衮无儿无女没有子嗣,即使当了皇帝也没人来继承等等。
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其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别无二致,治国的执政权力在他手上,朝中军臣也听命于他,他是否想做一个真皇帝,已无从考证。多尔衮年仅38岁就去世了,或许他还有下一步称帝的计划,只是没来得及实施罢了。
多尔衮一生军功显赫,他在顺治元年曾带领清军入主中原,权倾朝野,称得上是清朝入关的第一大功臣。这位英雄人物,既能打仗又能摄政,可谓是文武双全,他为清朝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属实是个令人钦佩的人。
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爱新觉罗·多铎:清初开国名将的功过人生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朝初年宗室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他...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7-30 多铎与豪格:清初权力漩涡中的双雄对决在清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多铎与豪格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分别以军事天才与政治强人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记。若以“谁更厉害”为评判标准,需从军事才能、政治博弈...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铎 2025-07-29 科尔沁最后的公主:寿安固伦公主与清蒙联姻的落幕在清朝与蒙古长达三百年的联姻史中,科尔沁部始终占据核心地位。从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科尔沁部共迎娶12位清室公主,同时输送58位公主远嫁草原,缔造了“一门...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寿安固伦公主 2025-07-21 富察·衮代:三十载大妃风云与身后谜局在清朝开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富察·衮代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继妃,以“大妃”身份执掌后金后宫长达三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不仅折射出女真部落的权力更迭,更因身后遭遇的“...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继妃 2025-07-16 也先与努尔哈赤:草原帝国的时空回响在欧亚大陆的草原帝国史上,也先太师与努尔哈赤的名字如同双子星般闪耀,却相隔两个世纪。前者以瓦剌部领袖身份重创明军,后者以建州女真首领姿态建立后金,两人虽无直接交...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也先 2025-07-03 清朝为何不敢删除明朝历史:政治智慧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往往伴随着前朝史籍的销毁与篡改,但清朝却是个例外。从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明史馆,到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最终成书,清朝历时近...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7-02 跨越四代的血脉传承:康熙与努尔哈赤的帝系纽带与历史回响在清朝十二帝的星河中,努尔哈赤与康熙帝玄烨如同两颗璀璨的双子星,一位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创基业,一位以“康乾盛世”奠定王朝巅峰。这祖孙四代的血脉传承,不仅承载着女...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01 查慎行:清初诗坛的孤光与历史褶皱中的文人标本在清初诗坛的星空下,查慎行如一颗孤星闪烁。这位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诗人,以万首诗篇镌刻时代印记,却在文字狱的阴影中活成惊弓之鸟。他的生平恰似一部微缩的清代...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