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历史舞台上,名将辈出,杨家将、折家将、种家将等声名远扬,狄青更是威震天下。然而,有一位同样功勋卓著却名声不显的名将——张亢,他以文人之身投身军旅,在西北边疆屡建奇功,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弃文从武,投身边疆
张亢(998—1061),字公寿,临濮(今山东菏泽市西北)人。天禧二年(1018年),年仅20岁的他便进士及第,开启了仕途生涯。最初,他像同时代的普通文臣一样,入仕后先任地方僚佐,先后出任广安军(今四川广安)判官、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推官等职。在应天府推官任上,他大力治理水渠,兴修水利工程,消除了附近的水患,造福一方百姓,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然而,北宋时期“崇文抑武”的风气盛行,文臣地位高于武将,但张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选择。调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通判期间,他敏锐地察觉到西夏首领李元昊的野心,上书皇帝说李元昊嗜杀善战,需要多加防范,并向皇帝陈西北攻守之计共十章,得到了皇帝的赞许。这种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洞察力。此后,他毅然投身军旅,踏上了充满挑战的西北边疆。
临危受命,屡建奇功
庆历元年(1041年),西夏集结十余万大军,攻破北宋边镇丰州,隔断了麟州与府州,使两座城沦为孤城。朝廷许多官员主张放弃两城,收缩防线,但宋仁宗下定决心保住河东,将解围的重任交给了张亢。
张亢单骑进入府州城,迅速稳定局势。他先是以重金收买当地居民,让他们带路寻找水源,并趁夜里修筑堡垒。没过几天,西夏军发现府州城外拔地而起几座营寨,目瞪口呆。随后,张亢又以重金鼓舞士气,通过奇袭收复了要塞琉璃堡,解除了府州的威胁。
不久后,张亢率三千人运送物资,在归途中与数万党项军遭遇。他毫无惧色,在战前动员说:“敌人有战马,我们往前也许会阵亡,但逃跑会被屠杀殆尽,还不如以死报国!”将士们被他的勇气所感染,奋勇冲杀,激战正酣时突然狂风大作,宋军顺风追击,反败为胜,夏军溃散而逃,相蹂躏赴崖谷死者不可胜计,斩首六万余级,缴获战马千余匹。
此后,张亢又奉诏重筑建宁寨,夏军数来争夺,两军大战于兔毛川(在今神木市西三里,即芹河,俗名兔儿沟)。张亢摆开阵势正面迎敌,遣骁将张岊以短兵强弩数千人马埋伏于山后,又密令精锐之师禁军虎翼与新招募的万胜军(东军)交换旗帜标志。夏军果然上当,把勇悍的虎翼军误以为缺乏战斗力之万胜军,遭到宋军迎头痛击。张岊率领伏军从山后杀出,“贼大溃,斩首二千余级”。此后“不逾月,筑清塞、百胜、中候、建宁、镇川五堡,麟州路始通”。张亢的这些战绩,成功压制了夏军的攻势,提升了宋军的士气,让西夏损兵折将,谋图河外麟、府、丰三州之计破产,灰溜溜撤兵而去。
坎坷仕途,壮志未酬
尽管张亢战功赫赫,但他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庆历二年(1042年),范仲淹推荐张亢出任泾原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渭州。但不久就因与上司郑戬意见不合而遭到报复,“亢与戬议不合故也,戬寻发亢在渭州过用公使钱”。监察御史梁坚乘机弹劾张亢,“出库银给牙吏往成都市易,以利自入”,与官员滕宗谅一度被收于邠州(治今陕西彬县)监狱。范仲淹因深知张亢为人和前线情形,便主动为其担保,张亢虽免牢狱之祸,却仍不免贬官的处分。
此后,张亢多次被调任应对突发事件或紧张局面,但始终受到朝中一些人的排挤和打压。嘉祐五年(1060年)三月,张亢获迁河阳部署,他以身体多病请辞。御史中丞韩绛认为其以往在怀、卫二州有“贪横不法”行为,也反对加以任用。而张亢“亦自请复文资”,遂改为秘书监。仅仅月余,再复客省使、眉州防御使原官,出任徐州(治今江苏徐州)部署。次年九月,张亢卒于徐州部署位上,年六十三。
身后之名,流芳千古
张亢一生,文能提笔安天下,治理地方,造福百姓;武能上马定乾坤,驰骋疆场,屡建奇功。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元代宰相脱脱在修《宋史》时,毫不吝啬对张亢的称赞:“张亢起儒生,晓韬略,琉璃堡、兔毛川之捷,良快人意。区区书生,功名如此,何其壮丽哉!”
然而,在北宋“崇文抑武”的大环境下,张亢的功绩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他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淹没。但历史是公正的,张亢的传奇人生和卓越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公元前334年春,22岁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率军跨过达达尼尔海峡,一场持续十年的远征拉开序幕。这位被后世称为“大帝”的征服者,以闪电战击溃波斯帝国百万大军,...
2025-07-02 百越是蚩尤后代吗?历史迷雾中的文明溯源在中国南方广袤的山川湖泊间,曾生活着一个被称为“百越”的古老族群。他们断发文身、善铸青铜、精于舟楫,创造了独特的骆越文化。而蚩尤,这位上古传说中与黄帝逐鹿中原的...
黄帝 蚩尤 2025-07-02 三省六部制与行省制的区别: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双重革新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三省六部制与行省制是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前者确立于隋唐,标志着中央官僚体系的成熟;后者完善于元代,开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新范式。这两...
2025-07-02 陶三春历史原型:从演义传奇到五代史影的跨时空重构在戏曲舞台的聚光灯下,陶三春以“打瓜园招亲”“三打郑子明”的传奇故事深入人心。这位手持浑铁棍、武艺超群的巾帼英雄,其形象虽源自明代小说《飞龙传》与清代戏曲《斩黄...
2025-07-02 豫让之妻:沉默的共谋者与历史的失语者在太原晋祠的松柏阴影下,豫让桥的石栏上还留着千年前的剑痕。这位“漆身吞炭”的刺客用极端方式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却将妻子推向了历史的深渊。当《史记·刺客列传》...
2025-07-02 应城为什么叫大应国:从地理符号到文化认同的千年嬗变在江汉平原北部的膏盐之都,一座名为应城的城市承载着“大应国”的古老称谓。这个看似夸张的称号,实则是地理、历史与文化共同书写的地域密码。当我们拨开时空迷雾,会发现...
2025-07-02 刘过代表作:布衣豪情的千年绝唱在南宋词坛的璀璨星河中,刘过以布衣之身跻身“辛派三刘”之列,其代表作《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千古绝唱,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沧桑熔...
2025-07-02 谢朓最有名的十首诗:山水诗魂与永明体的绝唱在南朝诗坛的璀璨星河中,谢朓以“清丽居宗”的诗风独树一帜。这位出身陈郡谢氏的“小谢”,在齐梁诗风嬗变的关键时期,用十首传世名作勾勒出山水诗的成熟形态,更以“永明...
2025-07-02 张嘉贞:盛唐名相的双面人生在盛唐的璀璨星河中,张嘉贞(666-729)以“明法理政”的治世才能著称,却也在历史褶皱中留下耐人寻味的复杂印记。这位历经武周、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的宰辅,其人...
2025-07-02 天人三问:跨越千年的哲学与政治对话“天人三问”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核心命题,承载着不同时代对天人关系的深刻思考。这一概念既见于《庄子》中蕴含生命哲学的思辨,又见于《汉书》记载的汉武帝与董仲舒的政治...
2025-07-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