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字仲,晏氏,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史成为“晏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晏婴是齐上大夫晏弱的儿子,其父死后便继续继任为上大夫,三朝辅政,拥有非凡的政治、外交才能,且聪明机智善辩。其思想与事迹著录于《晏子春秋》。总的来说,晏婴在治国辅政方面,很多时候能够身体力行,机制灵活,聪明善断,弃私利,为大义,爱民,严于律己,唯才是举等等,一心为君,被史学家司马迁评为“义”与“利”完美融合者。
晏婴时代,齐国公室衰微,经常发生弑君、取代的血腥故事。那时齐国征收赋税过重,王室贵族骄淫浪费,在这种腐朽的生活态势下,晏婴心焦急不安。《左传》记载:“齐景公欲诛杀祝吏,而晏婴不同一,并且希望公行仁政,薄赋税,国家财物人民无法享用,况且国家取之太过,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齐国民众众多,向天祈祷是有益处,但是被无论如何抵消不了人们因痛苦而发出的诅咒之声。君与其诛杀祝吏,不若行仁政,减赋税。”
晏婴有一次从监狱中赎了有个叫越石父的贤人,并将他送至自己家中,因回卧室没有跟这位贤人打招呼,越石父想请求自己离开,晏婴不知所以然道:“为啥这么快就想走呢?”越石父将离开之由说了出来:“你由于了解我而把我赎了出来,但是却不以礼相待,不如将我关起来。”晏婴听后后悔自己所做,于是以上宾之道对待他。
1.仁政爱民,与民同乐
晏婴作为齐国三朝老臣,本身具有极高的政治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为了辅助国君治理好国家,殚精竭虑,其治国谋略基本点在仁政施民,与孟子儒家的“民贵君轻”如出一辙。认为国君应该还政与民,将恩惠普及国之百姓,要“勿夺农时,勿乐民之哀,勿重赋税。”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要重视民心所向,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如不能体恤民心,民众不拥戴国君统治,则是社稷之危。
2.甘居清贫,做到知行合一
在生活作风方面,晏婴清廉朴素,晏婴在齐三朝为相,位高权重,但是却不为此铺张浪费,始终保持着不失去自己理想方位,甘居清贫,与为政初心相合。他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在住行上,没有住进豪华深官邸,而是选择避居闹市一所旧的低矮房子;他反对齐国王公贵族奢侈腐化、铺张浪费的过度行为。《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言道:“晏婴为国相三载后,齐景公欲给他增加封赏,遭到晏婴的拒绝;还有一次,晏婴于家中吃饭,宫内使者来,便招呼吃饭,吃完后两人都没食饱,齐景公听后欲制千金,也找到晏婴的反对。”
3.任人为贤,唯才是举
晏婴在治国之道上有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国君只有得到大量贤才的辅佐,国家大业才能实现。曾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国家如何治理才能完成霸业?”晏婴严肃地回答道:“国家各方面人才具备,然后可以实施好的政令。”因为晏婴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光靠国君是不行的,必须大力网络天下贤才美味其效力,国家才能富强的可能。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可见民众的力量。晏婴正因为能客观看待民众之力量,所以才劝导齐国君施仁政,行仁义,而要做到这点,须修仁德之心,知行合一,依靠贤人治国。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键战役,决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关于赵国名将廉颇在此战中“守了三年”的说法广为流传,却与史实存在偏差。一、长平之战的...
廉颇典故 2025-07-04 齐桓争霸:春秋中期霸主的确立与影响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在位)的争霸历程,是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诸侯争霸的典型缩影。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其霸业集中于春秋中期,通过管仲改革与&...
齐桓公 管仲 2025-07-04 曾子:儒家圣贤的德行典范与千年传承的智者形象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即曾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晚年嫡传弟子、宗圣,更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构建者。他以“躬行君子”的实践精神,将孔子的仁学思...
孔子 2025-07-03 秦文公:秦国崛起之路的关键奠基者在周平王东迁、天下纷争的春秋初期,一位秦国君主以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为秦国日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奠定了重要基石。他,就是秦文公。这位在位五十年的君主,通过...
秦文公 2025-07-03 齐桓公称霸时间考:从北杏初鸣到葵丘鼎盛的霸主之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中,齐桓公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首位霸主。其称霸历程跨越三十余年,历经北杏会盟的初试啼声、鄄地会盟的霸业奠基,直至葵丘会盟的巅峰...
齐桓公 2025-07-02 范蠡娶了东施是真的吗?历史镜像中的虚实辨析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范蠡与东施的名字如同两条平行线,却因后世文人的想象产生奇妙交集。一个是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智者,一个是因“东施效颦”沦为千年笑柄的寓言人...
勾践 范蠡 2025-07-02 俞伯牙的琴弦之外:历史迷雾与文化符号中的婚姻传说春秋时期的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以一曲《高山流水》与樵夫钟子期缔造“知音”传奇,其事迹在《列子》《吕氏春秋》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这位“琴仙”的私人生活却如琴弦余音...
伯牙 2025-07-01 子贡赎人与孔子的批评:一场跨越千年的义利之辩春秋末年,鲁国的一道法令在贵族间掀起波澜——凡赎回在诸侯国为奴的鲁国百姓,可凭收据至官府领取赎金。这道本为鼓励善行的政策,却因孔门弟子子贡的一次善举,引发了孔子...
孔子 2025-07-01 鄢郢之战:三十万生灵的悲歌与楚国盛衰的转折点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境,以决水攻城之策攻破鄢城,继而焚毁郢都,这场战役彻底改写了战国格局。史书记载的“鄢城百姓淹死数十万”与“楚国死者...
白起 2025-07-01 宋襄公:礼乐余晖中的孤勇者与时代错位的悲剧在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史上,宋襄公的名字始终与“仁义”和“迂腐”两种极端评价相伴。这位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却因泓水之战中坚持...
宋襄公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