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字仲,晏氏,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史成为“晏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晏婴是齐上大夫晏弱的儿子,其父死后便继续继任为上大夫,三朝辅政,拥有非凡的政治、外交才能,且聪明机智善辩。其思想与事迹著录于《晏子春秋》。总的来说,晏婴在治国辅政方面,很多时候能够身体力行,机制灵活,聪明善断,弃私利,为大义,爱民,严于律己,唯才是举等等,一心为君,被史学家司马迁评为“义”与“利”完美融合者。

晏婴时代,齐国公室衰微,经常发生弑君、取代的血腥故事。那时齐国征收赋税过重,王室贵族骄淫浪费,在这种腐朽的生活态势下,晏婴心焦急不安。《左传》记载:“齐景公欲诛杀祝吏,而晏婴不同一,并且希望公行仁政,薄赋税,国家财物人民无法享用,况且国家取之太过,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齐国民众众多,向天祈祷是有益处,但是被无论如何抵消不了人们因痛苦而发出的诅咒之声。君与其诛杀祝吏,不若行仁政,减赋税。”
晏婴有一次从监狱中赎了有个叫越石父的贤人,并将他送至自己家中,因回卧室没有跟这位贤人打招呼,越石父想请求自己离开,晏婴不知所以然道:“为啥这么快就想走呢?”越石父将离开之由说了出来:“你由于了解我而把我赎了出来,但是却不以礼相待,不如将我关起来。”晏婴听后后悔自己所做,于是以上宾之道对待他。
1.仁政爱民,与民同乐
晏婴作为齐国三朝老臣,本身具有极高的政治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为了辅助国君治理好国家,殚精竭虑,其治国谋略基本点在仁政施民,与孟子儒家的“民贵君轻”如出一辙。认为国君应该还政与民,将恩惠普及国之百姓,要“勿夺农时,勿乐民之哀,勿重赋税。”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要重视民心所向,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如不能体恤民心,民众不拥戴国君统治,则是社稷之危。

2.甘居清贫,做到知行合一
在生活作风方面,晏婴清廉朴素,晏婴在齐三朝为相,位高权重,但是却不为此铺张浪费,始终保持着不失去自己理想方位,甘居清贫,与为政初心相合。他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在住行上,没有住进豪华深官邸,而是选择避居闹市一所旧的低矮房子;他反对齐国王公贵族奢侈腐化、铺张浪费的过度行为。《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言道:“晏婴为国相三载后,齐景公欲给他增加封赏,遭到晏婴的拒绝;还有一次,晏婴于家中吃饭,宫内使者来,便招呼吃饭,吃完后两人都没食饱,齐景公听后欲制千金,也找到晏婴的反对。”
3.任人为贤,唯才是举
晏婴在治国之道上有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国君只有得到大量贤才的辅佐,国家大业才能实现。曾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国家如何治理才能完成霸业?”晏婴严肃地回答道:“国家各方面人才具备,然后可以实施好的政令。”因为晏婴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光靠国君是不行的,必须大力网络天下贤才美味其效力,国家才能富强的可能。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可见民众的力量。晏婴正因为能客观看待民众之力量,所以才劝导齐国君施仁政,行仁义,而要做到这点,须修仁德之心,知行合一,依靠贤人治国。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与秦国商鞅先后掀起变法浪潮,二者均以法家思想为根基,通过制度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然而,历史长河中,商鞅之名如雷贯耳,李悝却逐渐隐入史册角落。这种...
商鞅 2025-10-28 犀首纵横:公孙衍的战国浮沉与秦魏恩怨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棋局中,公孙衍以其“合纵连横”的谋略成为搅动风云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的纵横家,曾身佩五国相印,也三度沉浮于秦魏韩之间,其人...
公孙衍 2025-10-27 商鞅之死:权力博弈下的悲剧与历史惯性公元前338年,商鞅在彤地(今陕西渭南)被秦军围困,最终因“谋反”罪名遭车裂之刑。这位推动秦国从边陲弱国走向强盛的改革者,其结局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而更耐人寻味...
商鞅 2025-10-27 魏国衰落:孙膑之去仅是冰山一角,地缘困局与制度崩坏才是主因战国初期,魏国凭借李悝变法、吴起练兵迅速崛起,成为首个称霸中原的强国。然而,自魏文侯去世后,魏国仅用百年便从巅峰跌落至被秦国灭亡。传统叙事常将魏国衰落归因于孙膑...
孙膑 2025-10-24 武庙独尊:诸葛亮何以成为三国军事家的“唯一标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朝廷设立武成王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张良为副祭,并遴选白起、韩信、诸葛亮等十人入列“武庙十哲”。这一名单跨越千年,囊括了从西周到盛唐...
白起 姜子牙 2025-10-23 战神之殇:白起之死与秦国权力的残酷博弈战国末期,秦国以雷霆之势横扫六合,而白起作为秦军统帅,凭借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旷世奇功,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石。然而,这位“杀神”的结局却充满悲剧色彩——...
白起 2025-10-23 庞煖:战国末年大器晚成的军事奇才与合纵先锋战国乱世,英雄辈出,但能在耄耋之年横空出世、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者,唯有庞煖。这位隐姓埋名五十余载的赵国将领,在战国末期以军事谋略与纵横捭阖之才,书写了一段“老骥...
庞煖 2025-10-22 王翦:战国第一将的传奇人生与军事智慧在战国烽火连天的历史长卷中,王翦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脱颖而出,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核心人物。他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更因率六十万大军灭楚的...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10-21 宋襄公入列春秋五霸:公爵身份与礼治理想的双重支撑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以武力与权谋称雄,而宋襄公却因“泓水之战”中坚持“不击半渡”的仁义被后世讥为“迂腐”。然而,在《史记》《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他仍被...
宋襄公 齐桓公 2025-10-21 血火淬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忍辱复国之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烽火席卷江南。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在夫椒之战中惨败于吴国,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被吴军层层围困。这场败局不仅让越国濒临亡国,更将勾践推向了...
勾践 2025-10-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