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即蜀汉怀帝,字公嗣,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太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对于太子来说,虽然看似距离皇帝只要一步之遥,但是,真的想要顺利坐稳皇帝的宝座,自然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在玄武门之变中,太子李建成就败给了秦王李世民。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太子,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换而言之,太子在即位之前,就需要拥有一群可以称之为心腹的属官。
比如在三国时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对于担任太子中庶子这一官职的司马懿,自然可以称之为曹丕的心腹了,司马懿不仅辅佐曹丕即位称帝,还成为魏文帝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之一。而就本文所要说的后主刘禅,其还在太子时期,也拥有了三位可以称之为心腹的属官。对于太子刘禅的三位心腹来说,伴随着后主刘禅的即位,日和都成为蜀汉的朝廷大臣。其中,两人和诸葛亮齐名,一人镇守一方。
霍弋
霍弋的父亲霍峻跟随刘备入蜀,刘备与刘璋决裂时,霍峻驻守葭萌,先后阻挡张鲁和刘璋的攻击,刘备定蜀后,分广汉设置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太守。霍峻在郡三年去世,灵柩运回成都安葬。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对霍峻之死非常痛惜,率领群僚参加霍峻葬礼,并留宿霍峻墓上,养其子霍弋于府上。因此,霍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刘备的养子。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立刘禅为太子,霍弋被刘备任命为太子舍人,也即霍弋成为太子刘禅的属官。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即位,史称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任用霍弋为谒者,伴随刘禅左右掌管传达等事。
在后主刘禅即位之后,霍弋自然是备受器重和信任。诸葛亮北驻汉中时,用霍弋为丞相府记室。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去世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由此,对于霍弋来说,不仅辅佐了太子时期的刘禅,还在刘禅登基称帝之后,又辅佐了刘禅的太子。后来,南中地区出现叛乱,刘禅以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斩其豪帅,郡界宁静之后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执掌南中诸郡,也即镇守一方。景耀六年(263年),霍弋进号安南将军。
同年,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偷袭阴平,霍弋想率军救援成都,但刘禅以成都已有准备,不准,后刘禅投降,霍弋在得知司马昭善待刘禅后,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归降司马氏之后,霍弋仍为南中都督,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
费祎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今河南罗山县)人。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立太子时,费祎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迁庶子。太子舍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名,初设置于秦朝,是执掌东宫宿卫的,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继位后,以费祎为皇宫侍从。由此,对于费祎来说,长期作为刘禅的随从,并承担着护卫刘禅的重任。当然,对于费祎这样的人才,后主刘禅也没有长期将其留在身边,而是给了他一个更大的舞台。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的时候,请费祎为参军。以奉使称旨,常出使东吴。
建兴十二年至建兴十三年(235–236年),费祎为后军师。延熙六年(243年)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返回涪。十一月,费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在蒋琬之后,费祎执掌蜀汉朝政,堪称蜀国的宰相了。延熙十五年(252年),刘禅命费祎开府。到了公元253年,费祎被来自魏国的降将郭循(一作郭脩)行刺身死。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费祎执掌大权时,与姜维北伐的主张相左,执行休养生息的策略,为蜀汉国力的恢复尽心竭力,从而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董允
最后,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其中,太子洗(xiǎn)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处理事务的官职,秦汉始置,作先马,后人可能误写,作“洗马”,从此留下千古悬念。由此,对于董允来说,和霍弋、费祎一样,都是太子刘禅时期的属官。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也即在费祎离开后主刘禅,跟随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董允继续辅佐后主刘禅。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病重,不能处理朝政,朝廷于是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代替疆外处理朝政。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也即可以视为蜀国当时的副丞相。最后,董允于延熙九年(246年)逝世。因为辅佐后主刘禅有功,尤其是其生前压制了宦官黄皓,所以董允和诸葛亮、蒋琬、费祎齐名,被后人一起称之为“蜀汉四相”。总的来说,对于霍弋、费祎、董允这三位太子刘禅的属官和心腹,无疑是刘备生前为后主刘禅选择的良才,这三人后来都为蜀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显然体现出了刘备识人用人上的一流水平。
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陈祗算忠臣吗:历史迷雾中的权臣悖论在蜀汉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陈祗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侯”的尚书令,既因破格提拔姜维北伐、制衡宦官黄皓等举措被部分史家视为“权臣中的能臣...
刘禅 2025-07-15 霍弋与姜维联手:蜀汉末年的“如果”与历史的必然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此时,远在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庲降都督霍弋,与驻守剑阁的姜维,均未料到政权崩塌如此迅速...
刘禅 2025-06-23 郤正试探刘禅:乱世忠臣的无奈与智慧在三国鼎立的动荡时代,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命运充满了波折。而在这段历史中,秘书令郤正对刘禅的试探,不仅揭示了乱世中臣子的忠诚与智慧,也映照出蜀汉政权末期的复杂局势...
刘禅 2025-05-16 刘禅在位41年之谜: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刘禅作为蜀汉后主,在位长达41年,其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被贴上了“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等标签。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
刘禅 2025-04-21 刘禅:昏君还是明君?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因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后世争议的焦点。有人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并非一无是处,在...
刘禅 2025-04-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