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进而作为一个历史典故,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罗贯中编这段故事虽然不是捕风捉影,但好像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头衔,但应该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空口白话能借来荆州这么大的地盘;同时,孙权也不会这大方,将将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地盘轻易送给妹夫刘备。
后来,翻看《资治通鉴》相关章节,发现司马光对刘备借荆州的解释还算合理。
荆州是谁的?
毫无疑问,原来荆州一直是东汉皇帝的,到了建安年间开始,荆州由刘表割据,这一点也都没争议,但荆州有两个强大的邻居:北边曹操和东边的孙权,是他们将荆州的所有权变得复杂了。
建安十三年(二○八年),曹操大举南下讨伐荆州,还没到荆州,刘表就病亡了,小儿子刘琮举州投降,曹操大军直扑襄阳,寄居荆州的刘备惊慌失措,准备逃往江陵,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因此,赤壁之战开始前,刘备逃到当阳时只剩下几十人,准备往南方投靠吴巨,多亏遇到鲁肃,并劝说与孙权一起联合共同抵抗曹操,刘备这才和刘琦一起占据夏口,荆州其他所有的地方都归了曹操。
火烧赤壁后,“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棋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曹操是走了,但留下曹仁等人继续留守荆州,孙权的周瑜和程普带兵攻打江陵,甘宁领兵攻下了夷陵,而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乘机引兵南下,占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
建安十四年(二O九年),周瑜攻下了江陵,孙权开始论功行赏: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程普为江夏太守,以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分江南四郡给刘备,刘备驻扎油口,改名公安。
至此,荆州的所有权变成了三家共有:曹操败北后只占有北边的南阳、襄阳,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和江夏部分;刘备最多,本来拥有南郡和江夏郡部分,以及向刘琦投降的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
刘备借荆州
建安十五年(二一○年),“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荊州”。此时刘备,不但脸皮厚,胆子还大,他只身去京口拜见孙权,一方面娶了孙权的妹妹,同时还找借口官多了不好安排,要求孙权将整个荆州(实际上是孙权控制的南郡,江南四郡周瑜去年已经分给刘备,不存在借的说法)划归刘备管理。对此,周瑜坚决反对,并要求扣留刘备,引兵西进攻取益州和汉中,占据整个南方与北方的曹操抗衡。而鲁肃却持反对意见,认为孙权目前实力无法与曹操抗衡,应该将南郡借给刘备,以此联合刘备共同对付北方的曹操。最终孙权采取了鲁肃的建议,暂借荆州与刘备(鲁肃聪明:说是借荆州给刘备,实际只借了个南郡,但到还的时候却要还整个荆州),作为交换,由刘备在南郡直接与曹操对抗,减轻孙权来自曹操的压力,并将刘备控制的江夏和长沙部分作为汉昌郡划给孙权。
自此荆州八郡,刘备拥有的江南四郡和南郡,曹操仍控制南阳和襄阳,孙权只占有江夏郡和原长沙郡部分。刘备顺利借得荆州,并以此作为西进攻取益州和汉中的基础,刘备实力大增,并占据孙权的上游,让孙权十分的不安。
讨还荆州
建安十六年(辛卯、二一一),刘备在法正等人的带领下,率领部队进入向西进入益州,孙权得知消息后迎回了自己的妹妹孙夫人。等到刘备取得益州,孙权便令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找刘备讨还荊州诸郡。注意孙权要讨还的是荆州诸郡,而不是当时借给刘备的荆州南郡,刘备当然不许,耍赖说:“我正在图凉州,等拿下凉州,乃尽以荊州相与耳。”就像赌鬼借钱不还,说等我赢了钱再还一样。孙权不听忽悠,直接任命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关羽也没客气“尽逐之”。孙权大怒,派吕蒙“督兵二万以取三郡”,三郡望风而降。
这样荆州的所有权又乱了,虽然孙权强行占据荆州江南大部分地盘,毕竟刘备没同意,刘备让关羽组织兵马南下收复那江南三郡,战争一触即发。总要商量个办法,鲁肃作为当时借荆州的经办人,同时刘备也是鲁肃引荐到东吴联合抗曹的,所以鲁肃必须想办法。
二十年(乙未、二一五)
鲁肃邀请关羽会谈,为安全起见双方约定“各驻兵马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被罗贯中说成了关羽单刀赴会)。对于借荆州不还,关羽态度强硬:赤壁之战,我家主公亲临前线战斗,不能白干,就一块地盘,难道不应该,你们还要收走吗!鲁肃反驳道:不对,我第一次在长坂坡遇到刘备时,你们只剩一校人马,穷途末路,正准备远投偏远南方吴巨,万没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就吧。我们主公可怜你们无处栖身,不爱惜土地士民之力,暂借荆州给你们有安身,如今你们已经占有益州,还想继续霸占荊州之土,就是凡夫俗子也不能接受,更何况原本土地的主人呢!关羽“无以答”。作为孙权的战略家和外交家,鲁肃选择谈判的时点是曹操准备进攻汉中的时候,刘备担心益州有失,不得已向孙权求和,因此双方更寻盟好。遂分荊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陽以東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
是借是还?关键看利益和实力
刘备借荆州和孙权讨荆州这两件事,虽然解决的不太完美,给人感觉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其实刘备和孙权都耍了心眼,通过借与讨,双方都取得巨大的收益。但这种借与讨都是建立在利益需要和实力的基础上,后来鲁肃死后孙权和曹操搞到一起,孙权就在背后捅了关羽一刀,罗贯中称为“大意失荆州”。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黄盖的传奇人生:从沙场宿将到寿终正寝的岁月考据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