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经过多年的拼杀,终于建立了魏蜀吴三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2000年,在浙江杭州西湖竣疏工程中,无意之中发现一批东吴钱币,除了钱范之外,一共有13枚钱币,铜钱上的“大泉五百”四个大字,揭开东吴一段隐史,以至有学者感慨:难怪孙权得不了天下!那么,“大泉五百”到底是什么钱币,与天下大势又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东吴铸币,史料记载非常少,只有一句话,却令人不寒而栗。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又云:“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
通过历史解读和考古发现可知,孙权称帝之后,于263年春铸造了“大泉五百”,重十二铢,与当时的五百个五铢钱等值。换言之,五铢钱重量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的500倍面值使用,这与抢钱没什么区别。(所谓“大泉”,即为大钱;所谓“铢”,即为汉代重量单位)
此后,“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即孙权又铸造了“大泉当千”,一度成为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更夸张的还在后面,孙权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又铸造了“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
可以想象,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大泉出现,必然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百姓被越榨越穷,尤其遇到官府拿着大泉强行购买时,损失之大可想而知;二是物价进一步上涨,弄得人心惶惶,所以当时东吴民间物价一天翻几番,才敢收取铜钱,要么索性恢复了物物交换,要么使用以前正常的五铢钱。
《晋书·食货志》记载:孙权嘉禾五年,铸大钱一当五百。赤乌元年,又铸当千钱。故吕蒙定荆州,孙权赐钱一亿。钱既太贵,但有空名,人间患之。权闻百姓不以为便,省息之,铸为器物,官勿复出也。私家有者,并以输藏,平卑其直,勿有所枉。
吕蒙偷袭荆州得手,杀死了蜀汉名将关羽,孙权大手一挥,赏钱一亿。按说,得到一亿赏钱,吕蒙应该兴奋吧,但问题在于赏赐的是大钱,老百姓根本不接受,买不了什么东西,所谓“钱既太贵,但有空名,人间患之”,只能堆在家中。另外,吕蒙杀关羽是在公元220年,说明早在这时孙权就已经铸造“大泉五百”了。
当然,到了246年,由于民间反对声太大,这些大泉被孙权废除,但只是名义上废除,实际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流通,尤其面值相对不高的“大泉五百”。
无独有偶,远在四川的刘备,也玩虚拟货币这一套,与孙权半斤八两。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刘巴,这是很多人认为被严重低估的谋士,却出了一个馊主意,建议刘备铸造“直百五铢”,就是一枚五铢钱,却要当五铢钱的100倍面值使用,还是明目张胆的抢钱,造成的后果与东吴一样。过了几年,蜀国甚至还推出“直五百铢”,并一直用到蜀国灭亡。
孙权、刘备在玩货币掠夺时,曹魏却比较实在,做了两件事:一是曹操颁发盗墓证书,设立摸金校尉,盗墓弄钱;二是由于连年战争,经济崩溃,先是废除五铢钱货币交易,钱币在这一时期仅仅保留了赏赐作用,后来魏明帝元年(227年)又重建货币,“行五铢钱”,沿用的是汉朝五铢钱币制,没搞什么大钱。
《晋书》:司马芝等举朝大议,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铸五铢钱,则国丰刑省,于事为便。
显然,对于老百姓而言,曹魏政权更值得信赖,货币政策更为诚实,甚至东吴官员都在使用魏国五铢。考古发现,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江西省南昌高荣墓中,相继出土大量的两汉三国钱币,其中就有大量曹魏五铢。最终,“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说明曹魏五铢钱是健康的。
通过魏蜀吴钱币政策对比,可以看到东吴、蜀国的百姓,甚至可能非常欢迎魏国得天下。反过来看,孙权、刘备也就很难夺得天下,群众基础太差。
尤其是历史上的东吴,尽管军事、经济并不差:三国三大战役,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孙权胜了两场,曹操胜了一场,刘备胜了半场,可见东吴军事不弱;魏蜀吴三国统计人口,魏国400多万,孙权超过250万,刘备百余万,东吴人口基数并不少。但掠夺性的货币政策,足以摧毁东吴民众的支持。如此一来,孙权又如何能够夺取天下?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 凌统与甘宁:东吴双雄的武力与价值之辩在三国东吴的武将谱系中,凌统与甘宁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猛将。前者以忠勇孝义闻名,后者以悍勇善战著称,二人因杀父之仇结怨,又在孙权的调和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共同成为...
孙权 2025-07-28 严颜之死:忠义与传说交织的历史谜团东汉末年,巴蜀大地烽烟四起,益州牧刘璋为抵御张鲁与曹操的威胁,引荆州刘备入川。这场看似“同仇敌忾”的联盟,最终演变为刘备夺取益州的战争。在这场权力更迭中,巴郡太...
曹操怎么死的 张鲁 2025-07-24 曹节与曹丕:同为曹操血脉,却非同母所生——一场被历史迷雾遮蔽的家族真相东汉末年,权臣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姿态掌控朝局,其家族内部的关系网络亦如政治棋局般错综复杂。其中,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与魏文帝曹丕的兄妹关系,常因史料记载...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4 三国时期段煨:乱世中的忠义守护者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段煨(字忠明)以独特的政治智慧与民生情怀,成为凉州军阀中罕见的“另类”。这位出身武威姑臧的将领,虽未如曹操、刘备般名震寰宇,却以十八年驻...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7-24 曹魏宗室四将:曹真、曹休、曹洪、曹仁的家族关系与历史贡献在三国时期曹魏的军事版图中,曹真、曹休、曹洪、曹仁四位将领以宗室身份构成核心军事集团。他们或为曹操从弟,或为曹操养子,通过血缘纽带与政治联姻形成紧密网络,共同支...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7-23 建安七子为何没有三曹:文学集团的分野与历史定位的逻辑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群体命名的创作高峰,其核心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构成。然而,这一...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3 东兴之战:魏国折戟沉沙的惨痛代价公元252年冬,曹魏权臣司马师借东吴孙权新丧之机,调集15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意图一举荡平江东。这场被后世称为“东兴之战”的战役,最终以魏军在东兴堤的惨败告终,其...
孙权 司马师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