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诸葛亮的多次北伐拖累的蜀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蜀汉的国力削弱了。其实关于这一点,不能说北伐没有影响,但是也没大家口中说的那么严重。与北伐带来的好处相比的话,其实这些坏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同样体现在北伐中。北伐归北伐,诸葛亮可从来没有打算赌上蜀汉的国运。

第一次北伐时,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立刻班师回朝,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失街亭就没有半点胜算,如果换一位主帅,说不定还能打一打。可诸葛亮不顾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回去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不想做无谓的牺牲。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计,自请带五千精兵经子午谷偷袭长安,这条计策看起来过于冒险,也有成功的可能,然而诸葛亮一直不同意,被魏延骂胆小也不改变主意。原因还是一样,不敢拿蜀汉本就不多的资本去搏一搏。
诸葛亮数次北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出发时声势浩大,令曹魏朝野感到恐惧,可一旦战局不顺或粮草出现问题,便不多做纠缠,而是很快收拾行李撤回蜀汉。

另一方面,诸葛亮最擅长的其实不是军事,而是治国、民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蜀汉才从两次大战都失败、刘备去世的困境中走出来,并恢复到可以对外作战的程度。这样的诸葛亮,怎可能因为北伐而致使蜀汉陷入窘境?
换言之,诸葛亮不会容许别人破坏蜀汉的正常发展,就连他自己也不行,因为那是他好不容易才构建起来的。
当年隆中对策,诸葛亮意气风发,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最终一统的策略,豪迈地宣称只要按这个计划走,就可成霸业、兴汉室。
但是,自从蜀汉失去荆州,以及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相继过世之后,诸葛亮大概就没有这么大的雄心了。北伐的真实目的不是攻破曹魏,而是向曹魏和东吴秀一秀肌肉。

要知道,蜀汉在三国中地盘最小、人口最少,力量最弱,如果不向外界亮出獠牙,别说强大的曹魏,邻近的东吴就能来割块肉,这种事东吴又不是没有做过。
正所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当蜀汉不断对敌人发起攻击,谁还敢小觑?至少东吴不敢。为啥诸葛亮主政时期的蜀汉明明实力不如东吴,却似乎能在两国联盟中占据主导位置?就是因为北伐。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班级里,某人要是攻击性很强,其他同学是不是不怎么敢招惹他?哪怕知道他力气不大,自己打赢他的机率很高,却还是下意识的离他远点。诸葛亮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当然了,除此之外,发动外部战争,也是最好的化解或转移内部矛盾的方法。蜀汉内部可不太平,刘备带过来的荆州集团、原有的益州集团、新投过来的各方夷族,这三方势力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争斗不休。

诸葛亮若是一个一个去处理,那这辈子他就别想干其它工作了,光忙这件事情都忙不过来,还可能陷进去。他采用了更为有效的解决措施,北伐。有了共同的目标,国内矛盾因此而缓和。
既然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诸葛亮就不可能让带出去的部队有什么闪失。因而动不动就下令撤军,也不敢兵行险着,宁愿被魏延嘲笑胆小怯懦。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北伐看似劳民伤财,实则蜀汉的损失并不大,士兵减员不算多,消耗的主要是粮草军饷,这是不可避免的。
认真算起来,损失最大的还是前面提过的第一次北伐。倒不是败得有多惨,而是死了十一位中高级将领,他们分别是谁呢?

其中八位,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过,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特别说明一点,赵云并不是战死,而是回汉中之后病故,主要是因为年事已高。
虽然赵云的出生年月不详,但从其人生历程来看,他和刘备是同一时期的人。刘备比诸葛亮大20岁,赵云至少也大了十多岁,此时大概已经是位古稀老人。
另位三位是马谡、张休、李盛,都因为街亭失守而被诸葛亮处以军法。
不过,马谡之死有点争议。和大家通常认为的不同,马谡并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那样主动请求诸葛亮治罪,街亭一丢他就畏罪潜逃了,还连累了朋友向朗。

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知情不报,包庇马谡,被诸葛亮厌弃,免官二十多年后才复职。马谡也没能逃脱,被抓回去下到狱中,诸葛亮下令处死,还没等行刑,马谡就死了。
除了赵云之外,其余十位也不是多厉害的将领。
总之,北伐对蜀汉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虽然每一次都没有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但也不算失败,而且政治上卓有成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荆州南郡的江面上旌旗蔽日,关羽率数万荆州军乘大船顺汉水而下,直逼曹魏重镇襄阳、樊城。这场被后世称为“襄樊之战”的战役,不仅改写了...
关羽 2025-11-13 智者权衡:诸葛亮对关张态度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同年,张飞于巴西之战大破张郃,巩固蜀汉北疆。两位同为刘备结义兄弟的猛将,在诸葛亮治下的蜀汉政权中却获得...
关羽 张郃 2025-11-13 草莽双雄:关羽张飞如何以市井之躯铸就三分基业东汉末年,涿郡街头一个卖草鞋的落魄宗室、一个推枣车的亡命豪客、一个杀猪的市井屠夫,因一张招兵榜文结成生死同盟。这看似荒诞的组合,却在三十年间演变为改写中国历史的...
关羽 张飞 2025-11-13 拨开演义迷雾: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魏文帝曹丕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曹丕常以“篡汉逆臣”的形象出现,其逼迫汉献帝禅位的场景被反复渲染,甚至被赋予“龙攀凤附”的祥瑞讽刺其得位不正。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
曹丕 2025-11-13 才高难敌权谋:曹植夺位败于曹丕的深层解析在三国风云中,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堪称经典案例。作为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同父同母兄弟,两人本应共享家族荣光,却因权力争夺走向对立。这场持续数年的博弈,最终以曹丕胜...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11-13 忠毅南疆:蜀汉守护神马忠的治世传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中,蜀汉政权以"兴复汉室"为旗,不仅需要关羽、张飞等猛将开疆拓土,更需要马忠这般兼具军事才能与政治智...
关羽 张飞 2025-11-13 邓方:蜀汉南疆的果敢守护者与夷夏交融的奠基人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西南边陲,邓方以轻财重义的品格与果敢决绝的军事才能,成为蜀汉政权镇守南中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荆州南郡的将领,自刘备入蜀后便扎根益州,以庲降都督之...
刘备 2025-11-13 蜀汉军权图谱:从“五虎虚名”到实权铁三角的权力真相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五虎上将”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深入史实,会发现这一称号更多是刘备为平衡各方势力而设的“政治秀”。真正掌握军权、能独立调兵遣将的将领,仅...
刘备 2025-11-13 韩信破局与诸葛亮困局:出川成败背后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06年,韩信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谋,率汉军突破秦岭天险,一举定鼎关中,为刘邦争夺天下奠定基础;400余年后,诸葛亮五次北伐,面对相似的地理屏障,...
诸葛亮 刘邦 2025-11-13 魏延之死:蜀汉权力漩涡中的必然与偶然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病入膏肓。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临终前对长史杨仪留下密令:“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日后,当杨仪...
诸葛亮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