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朝鲜战争,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之后首次与外国势力进行的一起战争,这也被世界上很多人认定为是中国的立国之战。在这场战争当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抗住了美国为首的,装备各种先进武器的联合国军,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
战争的后来,因为在战场上的失利,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曾气急败坏的宣称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而且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做出了申请,并详细的列出了原子弹的使用数量为26颗,那么这个26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他准备怎么使用这些原子弹呢?

现代化的战争,很多都是在视距外作战,威力强大的各种火箭炮,高爆炸弹,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精确定位下,会让地面聚集的大量陆军,变成活靶子,这一点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战争中,就能够看出来。
但是二战刚刚结束后的50年代,美国人虽然武器装备先进,头顶上也有各种飞机大炮支援,可没有卫星导航配合,对于赴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实际上也只能采取一顿狂轰乱炸后,派陆军往前推进的办法。
但一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擅长运动战,快速行军,让联合国军指挥部总是摸不准他们的具体位置,二来各种强大的现代陆军装备,在朝鲜特殊的地形之下根本无法施展,这些因素促使了本来武器装备不如美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但正面抗住了联合国军,反而把他们打得节节败退。

而按照麦克阿瑟叫嚣的,要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施行外科手术打击的目标,首先就是在朝鲜的这些志愿军战士。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先后投入朝鲜战场的军队总数,超过100万,麦克阿瑟就在向美国总统杜鲁门申请的所谓“迟滞清单”上,计划用4枚原子弹攻击志愿军部队。
如果这个计划真的被批准的话,在原子弹强大的放射性尘埃下,我们真的是要吃大亏的。
除了直接攻击志愿军部队以外,麦克阿瑟还准备用4颗原子弹攻击中国志愿军在朝鲜的军事基地和空军基地。
这么算下来,实际上整个朝鲜战场只需要8颗原子弹就够了,为何麦克阿瑟要申请26颗呢?

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前苏联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原子弹了。这样就与美国形成了两个拥核国家互相警惕,平衡的局面。而当时的朝鲜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在前苏联的核保护之内。
同时,当时的美苏冷战之中,美国是处于进攻方,占优势的。而苏联是防守方,占劣势的。通常情况下来讲,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正因为苏联处于守势,实际上它才更有使用原子弹的动机,所以一旦美国直接用原子弹攻击中国,那么就等于是放开了苏联使用原子弹的限制,那么估计欧洲就该全体解放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麦克阿瑟尽管狂妄,但最开始并没有直接用原子弹攻击中国本土的意思,他是准备用剩下的原子弹,在中朝边境炸出来一条生化“隔离带”,因为核武器的污染效果,那么一旦这个隔离带真的形成,中国想要再支援困在朝鲜腹地的志愿军,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在26颗原子弹之中,除了直接攻击在朝鲜的志愿军部队和军事基地以外,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准备用在这个用途上的。
但事实上,如果美国真的在中朝边境使用的原子弹,那么随着放射性尘埃的飘散,不仅中国东北要受到污染,就连苏联靠近中朝边境的地区,也要受到污染,这就与直接向苏联投下原子弹也没什么区别了,美国总统杜鲁门当然不能同意,所以在看到麦克阿瑟这份计划以后,直接决定换帅。

战争真正恐怖的地方就在于,也许开始的时候,双方都觉得在掌控之内,可以控制战争的规模。最典型的比如二战之中,德国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欧洲,他们也觉得自己能够通过闪电战迅速获胜,战争不会持续很久。
但结果却是,全世界都打成了一锅粥,规模越来越大,被卷入的人也越来越多。
实际上人类社会用核武器之后的战争,也是一样的。也许最开始的时候双方都觉得不会使用核武器,很快就能获胜。但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死伤人数的增多,国内情绪的累积,很多时候战争就会朝着失控的方向去发展。

朝鲜战场上,最开始美国人是说不会动用原子弹的,后来因为战局不利,不管是麦克阿瑟,还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定都是动了使用原子弹的想法的,否则不会把原子弹运往日本。
而根据战后解密的原联合国军驻日本的司令部文件记载,当时的美国将军们,是真的计划过把原子弹扔到中国的,其中就包括祖国的心脏,也就是首都北京,以及东北工业基地。
还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之中,蒋介石积极准备着反攻大陆。这两个消息对比之下,就更显美国人要用原子弹攻击中国本土的真实性。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也许麦克阿瑟的那“26枚”原子弹里,还包含着准备投向中国本土的几颗。

当年麦克阿瑟说要用原子弹,对中国实行外壳手术式打击的话,很多人觉得是他是唬人的,但“26”这个具体的数字,却在告诉我们,美国人当年是真这么准备过的,否则数值不会这么精确。
而如果这个计划真的实施,不管其后苏联会不会报复美国,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说原子弹这东西,谁有都不如自己有来的保险。60年代那么困难,中国人还是举全国之力研究原子弹,只能说伟人的决定,太对了!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的离世为郑国埋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权力动荡伏笔。作为郑庄公的庶子,郑厉公(姬突)的命运因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而彻底改变,其流亡与复辟的历程,不...
郑国 2025-11-07 韩信临刑前:弃楚投汉,悔与不悔的千年之问公元前196年,长安未央宫钟室,一代兵仙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名处死。临刑前那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
韩信 2025-11-05 傅友德:大明开国的无双猛将与悲剧宿命傅友德(1327年—1394年),这位生于元末乱世、崛起于朱明王朝的宿州猛将,以七战七捷的北征传奇、平定巴蜀的果敢决绝、经略云贵的文治武功,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不...
朱明 傅友德 2025-11-03 萧何的两面:从“月下追贤”到“助吕诛将”的权力困局公元前206年,汉中军营外,萧何策马狂奔,衣襟沾满尘土。他追回的不仅是韩信,更是一个帝国的未来。但二十年后,这位“汉初三杰”之首却亲手设计,将韩信诱入长乐宫钟室...
韩信 萧何 2025-10-23 权谋漩涡中的生死棋局:萧何与韩信的命运共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张力的典故之一,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生死系于丞相萧何一人。然而,若将韩信之死简单归咎于萧何的“背叛”,则忽略了这场悲...
韩信 萧何 2025-10-23 兵仙余韵与权力漩涡:陈豨与韩信的师徒羁绊及其悲剧终章在楚汉相争的烽火中,韩信以“背水一战”“潍水淹龙且”等经典战役铸就“兵仙”之名,而其军事思想的传承者陈豨,却以一场牵动汉初格局的叛乱,在历史长卷中刻下复杂印记。...
韩信 龙且 2025-10-23 权臣掣肘与外交困局:郑厉公的放逐与复仇之路春秋中期,郑国作为中原首个挑战周天子的诸侯国,在郑庄公时代曾以“小霸”之姿威震四方。然而,郑庄公去世后,其子郑厉公(名突)的命运却因权臣祭仲的专权与宋国的外交胁...
郑国 2025-10-23 彭越:游击战鼻祖的崛起与陨落——从巨野泽盗寇到梁王之死在中国军事史上,彭越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名字。这位出身渔民的草莽英雄,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改写了楚汉战争的格局,成为与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然而,他的结...
韩信 英布 2025-10-11 韩信之死:吕后主谋背后的权力博弈真相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谜题。史书将矛头指向吕后,称其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但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谋杀远非吕后个人意志所...
韩信 萧何 2025-10-10 井陉之战:韩信的背水奇谋与楚汉格局的转折公元前204年10月,河北井陉县东北的黄土坡谷地,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此上演。汉军统帅韩信以3万疲弱之师,背靠绵蔓水列阵,面对赵军20万精锐的猛攻,最终通过...
韩信 2025-09-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