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被朱棣看好的皇孙朱瞻基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其中有什么蹊跷?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职业,历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寿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虽嫌略早,但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寿命。
被黑成“促织皇帝”的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的爷爷朱棣以造反起家,总算从侄子手中夺了一份家业给儿孙们。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顺的帝王们更要努力,更自我节制,直到最后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当朱高炽上台时,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真正把朱高炽的“仁政”执行下来的,却是明宣宗朱瞻基。
自从元末以来,国家从没有得到喘息,百姓疲惫不堪,人民期待升平之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朱瞻基的历史使命有三个。
在仁宗制定了大量的仁政之后,不堪劳累的他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明,接棒的朱瞻基继承发展了他的政策,广施仁政,使民生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他甚至在田间地头曾亲自劳作,不消片刻就汗流浃背,于是感叹:“朕小试农具,即汗流浃背,民常年如此,何苦若何!”于是以后轻徭薄赋,成为一代贤主。“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成为他真实的写照。
这件事上,他那野心勃勃的汉王二叔给带了个好头,虽然汉王已经发展成了造反专业户,但始终没有成为大气候,在朱瞻基亲征之下,兵不血刃就解决了汉王的兵乱。借此机会,朱瞻基大力削减各藩王的护卫,并派出大量文官密探对各地藩王予以监控。自此,藩王乱政这个隐患基本已经消除,这不能不说宣宗皇帝政治手段高明啊!
三、国家财税改革
统一了征粮的度量衡标准,设立了“金花银”和棉布缴纳税粮的制度,加大了皇庄的缴纳比例,减少了平民的税率,通过这项改革,国家的税粮稳定地保持在2500万到2800万石之间,这还不算军屯,这样下来国家有稳定的税收,人民也能安居乐业,国家自然也就欣欣向荣。
经过他的治理,国家出现了“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实,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的大好局面,史家甚至将这一段大治称为能与“周之康成,汉之文景”相媲美的大治之世。
然而,就这么一个英明的皇帝,竟被清朝文人黑成了“促织皇帝”,也是没谁了,话说大清朝你们文人风骨呢?
由于明朝没有风骨文人们的不断抹黑,似乎宣宗皇帝成为无道昏君,他们不仅在皇帝的爱好上来抹黑,甚至还要杜撰皇帝的私生活,于是各种“桃色新闻”、“服食丹药”之说便应运而生,可见明朝的史书对他多不友好,所以他英年早逝自然也就被归入这些荒唐的原因了。
关于宣宗之死,服食丹药与纵欲过度是最没可能的。
《明实录》记载,朱瞻基同志的后宫嫔妃不过十四人而已,而且中间还有类似于皇后胡善祥一样后期不会临幸的女人,所以说纵欲过度实在是瞎说杜撰。而明朝服食丹药的皇帝中,只有世宗皇帝实打实的常年服用道家炼制的丹药。
朱元璋与朱棣晚年也曾服用,但皆是治病而已,宣宗皇帝也曾服用同样也是为了治病,更何况,年纪轻轻的朱瞻基会服用丹药求长生不老吗?清朝文人们笔下的神棍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两种原因是最先能排除的。
劳累过度引发急病而死。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朝自朱元璋取消丞相,处理政务的担子就全部压在了皇帝身上,到了朱瞻基即位后,虽然他创造性的发明了“票拟”和“批红”制度,但最后的负担还是在他身上,再加上老朱家的遗传基因有可能有些缺陷,十年下来,因劳生疾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所谓中丹毒。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在历史记载中,宣宗皇帝父亲曾服用丹药,而他自己很少服用道家炼制的丹药。即便有所服用,剂量甚少,形不成毒死人的丹毒,所以这种说法应该是不可能的。
第二、装修材料中毒。从乾清宫的陈设来看,所有染色材料都有汞、朱砂等有毒物质,长时间伴随着这些有毒物质下来,会产生慢性的汞中毒,这个非常有可能的。有可能大家会问,清朝皇帝也在皇宫,为何没有中毒?清朝自康熙起,乾清宫只有重大典礼才用,再说清朝的时候制漆工艺明显已经进步了许多,北方有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古法制漆的手艺,所以说清朝皇帝基本没什么事,跟技术进步大有关系。
第三、把玩器中毒。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众所周知著名的宣德炉就是宣宗皇帝命人制造的,在造成之后爱不释手,就连出门也带着。而且他也非常爱“斗蛐蛐”,好些罐子也是这种材质打造而成。而宣德炉的打造,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倭源白水铅”,长时间的接触下来,铅中毒是非常有可能的。
综合以上说法,宣宗皇帝之死,应该是常年与毒物接触,早已慢性中毒,再加上老朱家基因不好,有遗传病,在长期的工作劳累之下,一旦发病,将无药可救,这恐怕才是宣宗皇帝死亡的真相吧!皇帝由病而亡,往往会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而由中毒而亡,史书往往会一笔带过,这也是我们在史书中看到史书为何没有写宣宗因何死亡的原因。
虽然宣宗之死固然有蹊跷之处,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他主政期间政通人和,大明国力达到了极盛,不能因为个人爱好就抹杀了他的功绩,这一点上清朝文人,包括蒲松龄的确做得有些不妥。最后以一首宣宗皇帝关心民众疾苦的《减租诗》来结束本文。
官租颇繁重,在昔害有因。而此服田者,本皆贫下民。耕作既劳勤,输纳也亦苦。遂令衣食微,曷以赡其身。殷念侧予怀,故迹安得循。下诏减十三,行之四方均。先王亲万姓,有若父子亲。兹惟重邦本,岂曰矜斯人。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祁钰妻儿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家庭悲剧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 王守仁真的那么厉害吗?——从多维成就解析“千古完人”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以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被后世誉为“真三不朽圣人”。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思想影响远播...
王守仁 孔子 2025-09-15 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文学巨匠与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一说为山东东原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 2025-09-15 朱温与朱元璋:跨越时空的朱姓帝王,却无血缘关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姓虽非大姓,却诞生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后梁太祖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二者同姓且同为开国君主,又同为安徽人,常引发后人对其关系的猜测。然...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