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在进行北方大扫荡的时候,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也没闲着,他们两时有军事摩擦,张鲁见曹操初定北方,为求自保,赶紧向曹操示好,刘璋一看,不甘人后。派出别驾张松,去见曹操,也向曹操示好,结果曹操见张松样貌丑陋,身形短小,一副小人的样子,曹操心里的厌恶之心,顿时由心而起,不理张松,曹操放弃了这次收复刘璋的机会。
曹操对于刘璋这个二流的诸侯,则是不屑一顾。
首先曹操分别通过用兵,战胜了中原地区各大诸侯,吕布、袁绍、刘备等强者,皆是曹操的手下败将,曹操不仅通过战争,统一了北方地区,还收降了这些强者手下的兵士,已经是当时东汉时期最大的军阀了,对内,挟天子,以令群臣。对外,雄兵百万,虎视天下。
其次,益州的刘璋,在曹操的眼里就是一个“二流”诸侯,在曹操眼里根本没有“牌面”,对曹操构成不了威胁,在曹操眼里能够可以和他一分高下的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备这些强人,但是这些人最终都被曹操打败,袁术先死,吕布袁绍后亡,刘备出逃,所以曹操现在放眼天下,已经难有可以与他匹敌的人了,因此他根本没把张松的主公刘璋放在眼里。这也是曹操不搭理张松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曹操就没有瞧得上益州的刘璋,主公刘璋都没让曹操看得起,你一个二流诸侯的下属,在曹操眼里,更是如草芥一样,现在看来,冷落张松,都算是轻的。
第二,曹操见张松样貌丑陋,所以张松事不能成。
首先,张松这个人,样貌很丑陋,身材也短小,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东汉有名的爱美之人,他自身的形象就是比较伟岸的,他身边的幕僚跟班也皆是,风度翩翩,貌美之人,
杨修,郭嘉等人,皆是形象俱佳之人,要不曹操也不会接纳于他们。
其次,曹操看到刘璋派这等丑陋的人来出访自己,顿时感到刘璋在羞辱自己,轻视自己,一个偌大的益州竟然没人了,这让曹操心中很是愤怒。觉得自己脸上没光,因此在会谈中,一直都是正面回避张松的。
《后汉书》:十三年,曹操自将征荆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璋因遣别驾从事张松诣操,而操不相接礼
所以说,从上面的概述看,这次张松的出访没成功,一是和他的样貌有关联,二是因为曹操觉得自己被轻视了,被羞辱了,所以他才会全程冷落张松。
第三,张松恃才傲物,人丑不说,情商还低
首先,张松能够作为刘璋的别驾,必定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物,但是张松应该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处境,自己作为刘璋派来的一个说客,他的任务是说服曹操,能够和刘璋和平共处,而不是来激化矛盾的,但他情商低的缺点,在这件事情上,被无限放大了,曹操因为他的样貌丑的问题上,多少会在言语和形态上表现出厌恶,但张松却没有很好的处理,而是争锋相对,致使大家都很下不来台。
其次,曹操这个人一直讨厌恃才傲物的人物,杨修,许攸这些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身死曹操之手,而张松相对于杨修这些人来说,还是一个外人,曹操内部的人,就因为这个原因,不受曹操待见,你一个外来人还在曹操面前,玩恃才傲物的这一套,不是自寻死路吗?曹操没杀他,就是算烧高香了。
所以从上面的阐述来说,张松恃才傲物,情商低,也是他这次出使失败的一个原因
第四,曹操喜欢用战争的方式来让对方臣服,这是曹操的一贯伎俩
首先,曹操这个人,是个热爱战争的狂热分子,这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杀戮,而是他喜欢征服别人后心中的那种快感,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大大的战役和战争基本都是曹操发动起来的,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尤其他在击败袁绍后,问鼎中原后,那种内心的愉悦达到了顶峰,这也是他为什么后面要强势当魏王的原因,他喜欢众人对他的膜拜。
其次,曹操是个权力上瘾的人物,他享受膜拜的感觉,不管是对自己人,还是敌人,曹操在击败吕布后,吕布作为一个曾经的诸侯,向曹操求饶,曹操顿时,感到内心愉悦,要接受吕布的投降了,可这个时候,刘备跳了出来,悉数吕布的过往,说到丁原和董卓的下场,曹操才派人杀了吕布,本身曹操还在享受吕布对他的跪拜之中,但是因为刘备的劝诫,才动了杀心,杀掉了吕布。
而东汉的另一件事情,则更说明曹操喜欢降服对手,曹操在宛城事件中,纳了张绣的婶娘,使的张绣起兵造反,杀了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后续,曹操对张绣用兵,张绣兵败,张绣被迫向曹操再次投降,本来,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和大将,曹操必定会杀死他来报仇,但曹操却一反常态,接受张绣的投诚,还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曹操这么做,一是理亏,自己先搞了人家的婶娘,理亏在先,二是因为张绣作为封疆大吏,向曹操下跪,投诚,让自己心里很是舒服,愉悦。所以曹操才会对张绣的过失既往不咎。
《三国志》: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众降。语在诩传。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
所以说,曹操是个喜欢用战胜别人的方式,来让对方臣服,曹操在对待益州刘璋的问题上,早都做好了规划,他不接受刘璋的投诚,他要用战争的方式来让刘璋臣服于自己的脚下,所以说张松来不来,作用不大,曹操对对于张松的态度,也是曹操对刘璋的暗示,自己必定会率兵打益州。请你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曹操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接受刘璋的投诚,在加上刘璋派了一个不懂规矩,并且样貌丑陋的张松来当使官,使的曹操感到被羞辱了,以此加深了曹操对刘璋用兵的信念。所以说,张松出使荆州,当说客,只是曹操用兵益州的一个小插曲。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