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13岁嫁人到36岁去世,李世民为什么对她如此念念不忘?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但是他为了得到皇位却太过狠心,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放过。都说帝王是无情的,他想当皇帝,所以就必须绝情,兄弟之间的情谊在此刻变得一文不值。虽然说为了当皇帝,他用了一些手段,但是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也算是弥补了杀掉兄弟的罪过。

殊不知一个男人能够在事业上一帆风顺,跟他的后方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春秋时期大器晚成的晋文公,他能够成就一番霸业,他背后的女人可谓是功不可没。
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之治”,除了手下有一批能臣武将外,温良贤淑的长孙皇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之妻、文德皇后长孙氏,其正史形象无一例外是“千古贤后”、“皇后楷模”。例如,李世民钦定的《文德皇后哀册文》中给予她 “匹宋逾子,比齐越姜”的评价,意为长孙氏是超越先秦时代几位著名贤女的理想妻子;编撰唐书的史官更是毫不吝惜地向她献上“贤哉长孙,母仪何炜”的至高赞美。
虽然他是一位无情的皇帝,但是对于自己的妻子长孙皇后,他却一直都很有情。人们只知道他构造了一个繁盛的大唐,却不知道这其中有很多功劳都与他的妻子分不开。可以说没有哪个君王会一直爱一个女人,可是李世民却一直都爱着他的妻子长孙皇后。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女人能让李世民一直都这么爱呢?

年少时就嫁给李世民,陪伴李世民多年。长孙是在8岁的时候就被李渊许给了李世民。13岁时嫁给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正妻。别看他年纪小,但是毕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女子。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十分体贴照顾李世民,有这样的贤内助,李世民自然很开心。后来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她也就成了秦王妃。李建成是太子,但是相比于弟弟,他在处理事情,等各方面都有很多不足。

而李世民常年带兵打仗,掌握了很大的兵权,有兵权在手说话底气比太子都硬,这让太子心里感到害怕。于是他在很多方面都故意针对李世民,导致李世民和父亲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差。而这个时候长孙氏一直想尽办法调节他们父子的关系。虽然关系不好,但毕竟是父子,而且李世民善战,李家的江山还要靠像李世民这样的人才能守得牢,再加上长孙氏在中间调节,他们的关系倒也不至于差到互相都不能忍的地步。以至于后来即便发生了玄武门事变,心爱的大儿子被杀掉,李渊也没能把李世民怎么着。
时长督促李世民,让李世民时刻保持清醒。李世民成了皇帝以后,自认为大权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始变得有些骄傲浮躁。这时候,身为妻子的长孙皇后开始督促李世民。他告诉李世民,虽然证据稳定了,但是不能因此就安于现状,只顾享乐,要有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防隐藏的祸患。
李世民听了她的分析以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重视将士们的操练。经常举办一些骑马射箭的比赛,让将士们时刻不忘操练。身在后宫,无法参与朝堂政治,但是为防止李世民在国家大事上犯错误,她鼓励魏征积极进言,对于李世民不当的措施即使给予建议。魏征确实没辜负她的一片苦心,在朝堂上但凡觉得有问题他就及时向李世民提出来,防止李世民做出错误的决定。

处理问题客观理智,顾全大局,即使是自己的哥哥也丝毫不偏心。李世民十分宠爱长孙皇后,自然也不会亏待了她的家人。他曾经对长孙皇后说想让她的哥哥长孙无忌担任重要的职位。但是长孙皇后听他这么说不但没有感激,反而提出了反对。李世民非常不解,她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的哥哥得到重用。长孙皇后告诉李世民,自己是皇后,如果她的哥哥担任重要的职位,肯定会有人觉得哥哥是靠关系才得到重用的。即便担任了要职,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服气,甚至会被人说她想学吕后把持朝政,朝中的局面也会因此陷入混乱。为了大局,哥哥还是不要担任要职为好。
长孙皇后对于丈夫的事业一直以来都是全力支持的,作为皇后,她对于内宫治理上的优秀自不必多提。护俾忠良,赞成帝治更是十分出色。长孙皇后对于太宗是十分了解的,她知道丈夫为君不易,虽然李世民在纳谏方面做得已经是非常出色,但总有疏忽不及的地方,况且善始善终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不是易事。于是她常常劝说丈夫要始终记得容纳良言。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身染重病,唐太宗决定大赦囚徒为她祈福,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唐太宗便答应了她,不再释放囚徒。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重,不治而逝,时年36岁。阴廷内外无不掩面叹息。长孙皇后遗言要求死后薄葬,唐太宗答应了她,一切陪葬器物皆用土器、木器,葬于昭陵

长孙皇后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恐怕和她生育太多子女有关。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生育太多女子,子宫变薄,腰部受损,非常伤身,甚至影响寿命。长孙皇后产下长子李承乾时,年仅十八岁。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留下了三男四女: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四女: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
也就是说,她从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十八年间一共生了七个孩子,相当于两年多生一个孩子。如此密集地生孩子,再加上她曾患有“气疾”,身体又如何吃得消!
长孙皇后虽然只是个女子,但是她却很有头脑,是一个优秀的贤内助,李世民宠爱她可能就是看到了她的优点吧。可正是她太贤惠,导致操心太多,最后积劳成疾,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冠以“明君”之名。他前期任用贤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唐朝达到鼎盛。然而,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1-04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唐睿宗李旦:隐忍与智慧的帝王人生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作为唐朝第五位皇帝,其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见证了武周政权的兴衰,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铺就了道路。他...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2025-11-04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梅妃:才情与气节交织的宫廷悲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31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权力棋局中的理性克制:武则天不杀李治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政治框架中,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血腥与算计。然而,面对身患重疾却仍居帝位的丈夫李治,这位以狠辣著称的女皇却始终未动杀机。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