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当中,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不少秦国统一路上,六国的很多人,其中郭开这个角色也是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郭开所做的各种行为,放在赵国来说,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奸臣,但是从秦国统一上来说,他又堪称是秦国的大功臣。那历史上的郭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郭开最后真的是被强盗所杀死的吗?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最近在追《大秦赋》的小伙伴儿对郭开这个角色并不陌生,因为他演的太逗了,每一次镜头切换到赵国的时候,看到他和赵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看小品。
不过,电视剧不能当正史来看,虽然剧中的郭开很搞笑,但是在历史上这个人物不容小觑,郭开乃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大奸臣,更“厉害”的是,他以一己之力毁掉了赵国两个有名的大将:廉颇和李牧,可以说赵国的灭亡,他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那么,历史上的郭开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郭开在两代赵王面前得宠,是悼襄王的一名陪读,自小就陪在襄王身边,襄王继位后,他又坐上了丞相的位置,但是,这个人品行太差,最终将赵国推向了深渊。
我们再来讲一讲他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毁掉廉颇和李牧的。
他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大将之一,我们读书的时候,课本里有一段关于廉颇的故事,“负荆请罪”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赵国非常有名的一位老将,打仗的经验特别丰富,特别能打,立下不少战功,深受赵孝成王的器重。
不过,赵孝成王去世后,赵悼襄王并不信任廉颇,再加上郭开怕廉颇一直手握兵权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一直在赵王面前煽风点火。
因为郭开从悼襄王做太子的时候就开始侍奉,所以,两人关系很是亲密,不过,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很会逢迎拍马,而且自私自利,在赵国捞了不少油水,君王身边有这样一个人,那简直就是一颗炸弹。
因为郭开是赵王宠臣,没人敢得罪,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有勇有谋的廉颇看不惯郭开的这副嘴脸,自然处处和他作对,怀恨在心的郭开发誓不会放过他,于是将廉颇给挤兑走了。
后来,廉颇逃到了魏国,秦国知道赵国失去了廉颇这名大将,于是趁机向其开战,打得赵国实在是顶不住了,此时,悼襄王才又想起了廉颇,不过毕竟廉颇年纪大了,知道还是不适合再去战场,于是,悼襄王先派人去打探,可就在这个时候郭开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郭开用钱买通了悼襄王派的使者,告诉他千万不能在大王面前说廉颇的身体好。
当时真实的情况是,廉颇的身体非常好,而且特别能吃,为了向使者展示自己依然强壮,又骑马耍了一番,就这样使者回去向悼襄阳禀报了。
这位使者倒是如实说出了廉颇的身体情况,说他年龄虽大,但是特别能吃,不过,最要命的是最后一句话。
那最要命的这句话是什么呢?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廉颇和我在一起仅仅坐了一会儿,就多次往厕所跑。
很短的时间里多次往厕所跑,这是人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悼襄王一听,认为廉颇确实年纪大了,不适合再打仗了,最后,廉颇也是在郁郁不得志中客死他乡,就这样一代名将廉颇毁在了郭开手里。
战国末期赵国屡战屡败,被打得很惨,而李牧是在和秦军交战中唯一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可以打胜仗的将军。
谈到李牧,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李牧死,赵国亡”,李牧的死确实加快了赵国灭亡的速度,所以,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将却因为郭开的陷害而身亡。
因为秦国知道李牧的能力很强,对他自然是忌惮三分,为了灭掉李牧,收买了郭开,让郭开在赵国散布谣言,说李牧叛变,准备投靠秦国,然后攻打赵国,而赵王听信了郭开的话,将李牧斩首,直到后来,赵王才明白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不过为时已晚。
李牧死后,赵国没有了善战的将军,三个月后秦国名将王翦率兵拿下赵国,赵国就此灭亡。
有人说,倘若悼襄王不听信郭开的话,或许赵国不会灭亡那么早,不过,历史就是历史,即便有再多的假设,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郭开这个人的人品都不行,注定要背负骂名,遗臭万年。
赵幽缪王赵迁继位,郭开依然受到重用。因为在赵迁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郭开的熏陶下成长,为了博取未来主人的好感,郭开就经常传授一些别人不会交的新鲜事物给赵迁:比如什么酒好喝,什么事好玩。所以赵迁继位后对郭开十分器重。
此时赵国多数由才干的将领相继去世,秦军攻来没有像样的防御措施,屡屡战败。赵国人便想到了去请廉颇回国组织兵士对战。郭开怕廉颇回国危害自己的利益,于是从中作梗,买通了前去请廉颇回国的特使,让他诟病廉颇年纪老迈,已经无法再重用了。没有得到召回的廉颇深感失望,再没回归赵国,最后在他乡郁郁而终。
后来秦国大将王翦率领十万大军进攻赵国,眼看无人能敌,赵国迅速派遣在边关镇守的名将李牧前去对抗。李牧征战多年,军事能力出众,一时间和王翦分庭抗礼,不分伯仲。算是暂时遏制了秦军的进攻路线。
长时间的相持不下让秦国十分头痛,于是便立即召见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纷纷表示:如果要灭了赵国,一定要先除去赵国最后的支柱李牧。除掉李牧的最好办法就是再次利用反间计,找一个人去说服赵王夺了李牧的兵权。
秦国大臣普遍认为,能担此任的非郭开莫属。因为此人的小人声誉不胫而走,早已传遍了列国。再者郭开的性格本就自私自利,如果能许给他一定的利益,他一定会帮助秦国陷害李牧。
于是嬴政就派王敖带着万两黄金去收买郭开,得到黄金和成为秦国大夫的许诺后,郭开便声称找到了李牧通敌叛国的证据,诬陷李牧谋反。赵王迁本身就对郭开十分信任,看到了所谓的证据后,就罢免了李牧兵权。接任将领怕李牧东山再起就残害了他。至此秦国扫平赵国再无障碍。
此后郭开便来到了秦国,为了将家中的财物运到秦国,郭开亲自前去,却在会秦的途中被强盗伏击杀害,不得善终。但真的是这样吗?想必这些盗贼不是赵国的义士就是秦人的埋伏!因为如郭开这种人,在那个时候都是必须死掉的。出卖了国家,国人不会原谅;无用的小人秦国也怕他反复。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秦国将领,其人生轨迹因一场惊天刺杀计划而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他以自刎献首的决绝,成为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象征,其故事背后交织着...
樊於期 2025-09-19 孔庙有薛瑄吗?——从祀孔庙的明代第一廉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历代儒家学者精神传承的象征。从祀孔庙的先哲先儒,需经严格遴选,代表着一个时代思想与道德的最高成就。在明代,有这样一位...
孔子 2025-09-19 孙子兵法从未失传:一部兵学圣典的千年传承与全球影响《孙子兵法》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自春秋末期成书以来,始终以鲜活的生命力活跃于历史舞台。尽管历史上曾出现对作者身份的争议、部分篇章的散佚,以及《孙膑兵法》...
孙膑 2025-09-18 秦穆公寿命考:春秋霸主的生卒之谜与历史争议秦穆公(嬴任好)作为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任国君,其寿命与殉葬制度、政治遗产等问题长期引发学界争议。结合《史记》《诗经》等典籍记载及现代考古研究,本文将围绕秦穆公的寿...
秦穆公 2025-09-18 楚威王:战国时代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楚国作为南方大国,在楚威王熊商的统治下迎来了最后的强盛期。这位以恢复楚庄王霸业为志业的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与外交举措...
楚庄王 2025-09-17 春申君殒命棘门后:李园的权力幻灭与楚国终局公元前238年,楚国权臣春申君黄歇在棘门遭遇伏击,被李园豢养的死士刺杀身亡,其家族三百余口尽遭屠戮。这场血腥政变标志着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彻底覆灭,也揭开了李...
黄歇 2025-09-17 齐桓公“尊王攘夷”: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布局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衰微,诸侯割据混战,戎狄势力南侵,华夏文明面临存续危机。在此背景下,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
齐桓公 管仲 2025-09-16 樊於期:战国末年血色悲歌中的义烈之魂在战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樊於期是一个被血色浸染的名字。这位秦国叛将的命运轨迹,从咸阳宫阙到燕国边陲,最终定格在咸阳城外的血色黎明。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
樊於期 2025-09-16 孙膑的妻子与后代:历史迷雾中的家族轮廓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