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论者皆认为,蜀汉谋臣,也许只有三个人比较出众,自然就是卧龙凤雏与谋主法正,可是,实则不然,由于陈寿他老人家在《三国志》中用语简略,能省则省,使得很多蜀汉官员遭到了历史的埋没,不为人知。
事实上,在刘备集团坐守荆州阶段的时候,有着一人,其智谋计策足以与诸葛亮、庞统争锋,只不过其出场较少,史失其事,故而不为人知,此人,叫做殷观。
殷观,字孔休,生卒年和籍贯尽皆不详,史料失载到这种程度,三国诸臣也的确是“难以匹敌”了,据《襄阳志》记载,殷观是宜城人,也就是当时南郡后来的宜都郡下辖的人士。
殷观应该与众多蜀汉荆州籍贯的官员一样,最初可能供职于原荆州牧刘表的麾下,后来投奔了刘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赤壁之战刚刚结束之时,殷观已然成为了刘备的属下,担任主簿一职。
主簿,是当时各级主管下属掌管文书的职位,类似于今天的机要秘书或者说大秘,当时刘备身边的主簿可考的人数只有殷观一人,所以,殷观能得到这个职位,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以及刘备对他的信任。
而殷观的真正的表现机会,也是随之而来,当时,孙权派人送信给刘备,想要联合刘备一起进攻益州,当时,刘备群臣中,有人打算先答应孙权这个请求,但是也只不过是口头答应而已,因为他们认为,孙权一定不敢越过荆州,去进攻益州。那样一来,益州这块肥肉,最终还是会落到自己的嘴里,这也就是史料所提到的: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
对于这样的建议,刘备很想听,可是有一个实际问题却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自己既然口头答应了孙权,就必须要做出一些样子,到时候如果既不出兵伐蜀,也不让东吴军队过境,那岂不是将自己陷于不守信用的不利境地吗?
也就是说,在刘备看来,口头答应孙权是必要的,但是总归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啊,当时刘备手下的谋臣,不在少数,比如诸葛亮、庞统、廖立、向郎、潘濬等等,可是此时,历史的镜头,却给了荆州牧刘备的主簿,殷观,只听得殷观开口说道:
“主公,如果我们替孙权打头阵,那么,向前未必能拿下益州,一旦败退,还有可能趁机被孙权兼并,如此一来,我们大事去矣。”
“东吴假途灭虢之计,垂涎荆州之野心,昭然若揭,现如今,我们只可以口头赞成孙权的提议,然后和他们说,我们刚刚攻占荆南四郡,实在是不便于再兴师动众,这样一来,孙权一定不敢贸然经过我们的地盘独自进攻益州!”
“而这种有进有退的方法,能够使得我们坐收东吴与益州两方面的好处。”
刘备一听,顿时豁然开朗,当即采纳了殷观的意见,而孙权的做法果然如殷观所料,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那么,殷观的计策到底高明在哪里?
首先是刘备收降荆南四郡,东吴的确知晓,以此作为军马疲敝的借口,的确是合理,给孙权的感觉就是,我们不是不帮你,只是暂时的确没啥能力帮助你,你让我们歇歇,行不?
其次,殷观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孙权明白,我们看出了你的假途灭虢的计划,没拆穿你的同时,也显示了一下我们的肌肉,那就是荆南四郡在我们手里,拿下这里的时候也丝毫不费力气,你以为现在还是赤壁之前的光景吗?想要吞下我们,你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肠胃是否消化的掉。
第三,殷观替刘备拦截了孙权对益州的进攻,既是能够将益州牢牢的拴在刘备的战略目光下,也是能够卖益州牧刘璋一个人情,为以后刘备与刘璋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才是殷观的高明之处,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计谋与功劳,刘备当即擢升荆州牧主簿殷观为别驾。所谓的别驾,是指辅佐州刺史或者州牧的第一级别的属官,高于治中为首的从事,是荆州文官集团的行政官职第一人。
因此,在当时刘备集团的文官中,诸葛亮与庞统均为军师中郎将,是属于刘备独创的掌管大局的职位,其下的文官第一人,应该就是这位殷观了。
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此后殷观这样重要的人物,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史料的记载中,凭借他的地位,不可能史失其载,因此,殷观,很有可能是不久之后,便是病故了,当然了,这也是一种猜测,一切,还有待于史料的最新发掘。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