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操的起步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有什么资本能在乱世中崛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这个问题,曹操一定很不满意:小瞧了校尉不是?那可是二千石高官呐!小瞧了俺爹不是?他老人家早就用一亿钱替俺铺好了康庄大道!小瞧了咱谯县曹氏不是?养一支军队不成问题!
曹操的崛起不是偶然,我从他的个人因素、祖父留下的政治遗产、曹氏家族的背后支持,以及曹操崛起的历史大背景四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因素:25岁位居二千石高官,曹操的起点很高
两汉的军阶分为名号将军、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校尉下有“曲”,曲下有“屯”。
西汉时期,名号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虽不多,但一定不会空缺,杂号将军多如牛毛,比如征东将军、楼船将军、定南将军等,因此校尉显得很不起眼。
东汉时期逐步收紧了对将军的授予,名号将军几乎绝迹,偶尔出现几乎是荣誉称号。杂号将军也很稀少,除了重要的对外战事一般不授予,常见的就是“渡辽将军”、“破虏将军”。
中郎将原本是御林军统领,一般只授予临时出征的将领,代表“奉旨出征”的荣誉。比如平定黄巾军时,皇甫嵩、卢植都曾经以中郎将身份出征。
如此一来,东汉的校尉就成了军队的大梁、军中的扛把子。事实上,东汉南北军合并后,形成了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营”,最高统领就是五个校尉。
东汉末年,汉灵帝又增设“西园八校尉”,曹操就是其中之一的“典军校尉”,二千石部级干部,那一年他33岁。
其实曹操早在他25岁时就已经位居二千石了,那年他二次入朝,官拜议郎。议郎在西汉也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在东汉却是个高官。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又先后出任骑都尉、济南国相、东郡太守,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治理经验和兵法之道。
曹操从19岁出仕,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位居二千石,您敢说他的起点低吗?33岁之前,他从地方到中央都有履历,从行政到军队都有历练,你还敢说他是小白吗?
政治遗产:一亿钱开道,曹嵩替曹操铺设康庄大道
说完了曹操耀眼的履历,咱们再揭一揭曹操的“短”。
东汉的官场其实很内卷,我大致测算过,当时每年等着做官的读书人至少5000人,而空出来的岗位不会超过400个,“就业率”不到8%。
问题来了,曹操凭什么19岁就入仕,而且升职那么快?难道凭的全是个人才华?
当然不是,其实按当时的阶层划分,曹操属于“寒族”,要想入仕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依附于豪门之下,当从属官吏,再谋求被朝廷征召,你可以理解成“曲线救国”。
这一趟弯路走下来,很多人混到胡子白都可能等不到机会,只能一辈子靠坐主赏饭吃。
曹操之所以如此幸运,那得感谢他爹曹嵩。早年曹嵩拿出“不要脸”的精神,认了宦官曹腾为爹,靠曹腾的提携入朝为官。后来曹嵩又一咬牙,花了一亿钱买了太尉之职。
太尉是“三公”之一,万石高官,朝中职位最高的三个大佬之一。汉灵帝卖官鬻爵,所有的官职都明码标价,连三公都卖。
一般情况下,三公可以卖到二千万钱。你还别嫌贵,一般人还不卖给你,像曹嵩这样的寒门,要想买就得多出血。
可是曹嵩仅仅过了五个月的瘾,就被免职了。算一下,每天的成本接近70万钱,按购买力,一钱相当于现在六七元人民币。
这么大投资能赚得回来吗?曹嵩不是亏大了吗?从经济上算肯定是亏本买卖,但之所以有人买,就在于它的隐性价值。
因为一旦出任了三公,就意味着子孙后代可以享受“荫功”,大白话就是正大光明地走后门当官,同时也有了与豪门家族之间的交流和利益交换的机会。
曹操早年能那么顺利地出仕,并且升得那么快,秘密就在这里。
其实我们也不应该骂曹嵩“不要脸”,那时候投靠宦官也是一条捷径,这个群体是汉灵帝有意培植起来对付豪门集团的。
那些豪门家族也看出了苗头,他们也经常会选派家族子弟入宫当太监,比如当时有个宦官叫袁赦,此人就是袁绍的族叔。
这么一看,您还觉得曹操是个小人物吗?走的时候羊肠小道吗?
家族势力:一言不合就拉杆子,曹氏家族很豪很霸气
曾经有人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喷”我:曹操家那么有钱怎么就是寒门了?
请注意,“寒”和“豪”不是指经济,而是政治地位。豪门最大的特权就是垄断仕途,可以凭借家族优势当官。豪门有穷的,比如蔡文姬的姐夫羊衜,穷得只剩一床铺盖卷。寒门也有富裕的,比如谯县曹氏。
曹操崛起之路有一股力量很关键——曹家军。
黄巾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应者云集,朝廷根本顾不过来,所以汉灵帝下了一道旨:允许将领们招募私兵。
曹操以骑都尉身份平定黄巾起义时,主力就是曹氏家族的私兵。后来他参加关东联军讨董,又一次回乡招募私兵。
养军队的开销非常庞大,朝廷只能给“政策”,不可能承担军费开支,这些都需要将领们自己想办法。曹氏家族能出得起这笔钱,可见谯县曹氏的经济实力确实非常“豪”。
曹操就是靠“曹家军”为班底,打败并收降了青州黄巾军,这就是曹军中最精锐的“青州兵”。
看到这儿,您还认为曹操的崛起是偶然的吗?有几个人有他这个家底?
时代背景:秩序重建的时代,曹操崛起的客观环境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曹操所处的时期就是一个秩序重建的时代,它意味着豪门垄断政治资源的特权将受到严重挑战。
不知道您是否有过一个疑问:袁绍、袁术兄弟何德何能,两手空空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立刻就成了万人拥戴的一方军阀?
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多强,而是袁氏家族太牛,他们家族几代先人,让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姻亲党朋满朝堂。这个庞大的利益网,就意味着袁氏子弟走到哪里都是利益中心、核心人物。
而曹操挑战的就是这个特权,一个腐蚀了东汉帝国的毒瘤。
于是像曹操这样的寒门士族集团迅速崛起,孙坚、刘备都是这一类人,在那个推到旧秩序的时代,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尽情释放。
因此,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不是偶然,曹操的崛起其实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