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姬林(?—公元前697年),姬姓,名林,周平王姬宜臼之孙,太子姬泄父之子,东周第二任君主,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97年在位。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即位后,由于压制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权力,因此周、郑交恶,最后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东北)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去世,谥号桓王,其子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
继承君位
周桓王姬林,姬姓,名林,是周平王姬宜臼之孙,太子姬泄父之子。周平王五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去世,大臣们因太子姬泄父早逝,于是拥立姬泄父之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
干涉晋国
周桓王二年(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春天,晋国曲沃封君曲沃庄伯贿赂周桓王,联合郑国、邢国攻打晋国都城翼城,周桓王派大夫尹氏和武氏出兵协助曲沃庄伯。晋国国君晋鄂侯战败,逃奔随邑。同年夏天,晋鄂侯去世,曲沃庄伯于是再度攻打晋国。由于当时曲沃庄伯背叛周桓王,同年秋天,周桓王便反过来支持晋国,并派遣虢公率领军队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兵败,只得逃回曲沃防守。周桓王立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为君。
无礼郑国
周桓王三年(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郑国国君郑庄公前来朝见周桓王。这是郑庄公首次朝见周桓王,周桓王对他不加礼遇。周公对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不会再来朝见。”
当初,戎人朝觐周王,向公卿送财币,唯有凡伯不以宾礼款待。周桓王四年(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冬天,周桓王派凡伯到鲁国访问。凡伯返回时,戎人在楚丘对他加以截击,将他俘虏回去。
周桓王五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春天,郑庄公因怨恨周桓王不礼遇自己,于是与鲁国互换许田(周天子祭祀泰山的专用田)。同年夏天,周桓王任用虢公忌父担任周王朝卿士。
访问鲁国
周桓王六年(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14年)春天,周桓王派南季到鲁国访问。
周桓王十二年(鲁桓公四年,公元前708年)春天,周桓王派宰官渠伯纠到鲁国访问。同年冬天,周桓王联合秦国出兵包围芮国,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繻葛之战
周桓王十三年(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当时郑庄公在周王朝以卿士身份专权。周桓王不甘心受郑庄公的控制,于是夺去郑庄公的权力,因此郑庄公便不再前来朝觐。
同年秋天,周桓王带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出兵抵御。周桓王率领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军、卫军隶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领左军,陈军隶属于左军。
郑国的子元建议郑庄公用左方阵来对付蔡军和卫军,用右方阵来对付陈军,说:“陈国动乱,百姓都缺乏战斗意志,如果先攻击陈军,他们必定奔逃。周天子的军队看到这种情形,一定会发生混乱。蔡国和卫国的军队支撑不住,也一定会争先奔逃。这时我们可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中军,我们就可以获得成功。”郑庄公听从子元的建议,让曼伯担任右方阵的指挥,祭仲担任左方阵的指挥,原繁、高渠弥带领中军护卫郑庄公,摆开一种名叫鱼丽的阵势,前有偏,后有伍,以伍弥补偏的空隙。
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东北)双方交战。郑庄公命令左右两边方阵说:“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郑国的军队发起进攻,蔡、卫、陈军一起奔逃,周军因此混乱。郑军从两边合拢来进攻,周军最终大败。郑国的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桓王虽然受伤,但还能指挥军队。祝聃请求前去追赶,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里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挽救自己,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于是鸣金收兵,周桓王便逃走,史称繻葛之战。战后当天夜间,郑庄公派遣祭仲前来慰问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
拥立晋君
周桓王十五年(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冬天,晋国曲沃封君曲沃武公诱杀晋小子侯。
周桓王十六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冬天,周桓王命令虢仲到晋国,拥立晋哀侯之弟、晋小子侯叔父晋侯缗为君。
周桓王十八年(鲁桓公十年,公元前703年),虢仲向周桓王进谗言诬陷大夫詹父。周桓王认为詹父有理,詹父于是带领周天子的军队进攻虢国。同年夏天,虢公逃亡到虞国。
因病去世
周桓王二十三年(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三月,周桓王病重,于是征召周公黑肩前来,将宠爱的少子王子克(子仪)托付给周公黑肩,希望在太子姬佗继位死后,让周公黑肩拥立王子克继位。三月乙未日,周桓王去世,谥号桓王。太子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
为政举措
周桓王在位期间,因郑国有扶立周王室之功,于是将位于黄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温地(今河南省温县西南)赐给郑国,故此周王朝的疆域再度缩小。
以前,诸侯去世,其儿子在继位和治丧完毕后,必须赶往都城接受周天子的册封,以求得合法地位。周桓王八年(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自立为君,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从此,诸侯由周天子册封的制度遭到破坏。
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 烛之武:春秋乱世中的智勇义士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考城人,以“智退秦师”的壮举闻名于世。他出身平凡,官至圉正(养马官),却以卓越的口才与深邃的谋略,在郑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郑国 2025-05-29 烛之武:一个名字背后的历史密码在春秋战国的烽烟中,一位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秦师的郑国智者,以“烛之武”之名载入史册。然而,这个名字的构成与真实身份,却如同一团迷雾,既隐藏着先秦姓氏制度的密码...
郑国 2025-05-29 郑伯共叔段:权力斗争中亲情崩塌的隐喻“郑伯共叔段”的故事,源自《左传·隐公元年》,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场著名内乱。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更深刻隐喻了亲情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与崩塌。一、故事背...
郑国 2025-05-21 郑武公:春秋郑国的奠基者与霸业先驱郑武公(?—公元前744年),姬姓,郑氏,名掘突,是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他继承父志,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将郑国从偏居一隅的小国发展为中原霸主,为后世...
郑国 2025-05-14 武姜:春秋乱世中母权阴影下的悲剧塑造者春秋初期的郑国宫廷中,武姜以申国公主的身份嫁入郑国,成为郑武公的夫人。这位女性因其对两个儿子的极端偏爱与政治野心,在《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中留下了浓墨重...
郑国 2025-05-09 子产之死:郑国星陨,春秋遗风长存公元前522年,郑国政坛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名相子产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给郑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郑国危局中的擎天...
郑国 2025-04-21 周桓王:夹缝中求索的君主——明昏之辨在东周历史那风云变幻的舞台上,周桓王姬林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统治时期,恰逢周王室权威急剧衰落、诸侯势力迅速崛起的时代转折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周桓...
姬林 2025-04-10 郑国覆灭记:韩国灭郑背后的五十年战略博弈公元前375年,韩国铁骑踏破新郑城门,标志着春秋时期首个称霸中原的强国郑国彻底覆灭。这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灭国之战,不仅是战国七雄格局形成的关键转折,更揭示了地缘...
郑国 2025-04-09 子产简介: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与思想家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子产的详细介绍。一、生平背景子产,本名...
郑国 2025-04-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