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国的并发,很多人呢都会想到:“不战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等等一些经典名句。而这些兵法名句都是出自于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子所著作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了,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和韬略,也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
在春秋战国时期,“子”是对人的尊称,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等。孙子当然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兵家著作《尉缭子》中,记载着“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同样,《史记》中也记载道:“孙子武者”。而战国时期,还有一位军事名家孙膑。

那么,孙子、孙武、孙膑又是什么关系?
既然“子”是一种尊称,所以说孙子就是对姓孙的人的尊称。因为孙武名气太大,孙子便成为了他的专属称谓。一说到到孙子,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孙武和他的兵书。
至于孙武、孙膑是否是同一人,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人生经历。
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孙武出生于齐国,关于他的确切出生地点,有着许多种说法。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认为,孙武出生于乐安县,也就是今广饶县一带。《惠民县志》则认为孙武生于惠民县,《左传》记载,孙武的祖父住在今天的临淄区。

吴王阖闾三年(前512年),阖闾厉兵秣马,准备向西讨伐楚国。临行前,大夫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精通作战之法的孙武。阖闾看完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后,便召来孙武,任命他为将军。吴国在楚境接连取得胜利,一度准备攻陷其首都郢都,但孙武阻止道:“民劳,未可,待之。”
于是,阖闾采取孙武“伐交”代替“伐兵”的计策,用鼓动其它国家攻伐楚国代替自己出击,从而既削弱楚国力量,又保全自己。接下来的几年间,吴国接连击败楚国、越国,取得了对外战争的一系列胜利,直到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孙武认为时机已到,便联合唐国和蔡国出兵攻楚,吴军五战五胜,攻入了郢都。
不过,阖闾死后,吴王夫差继位,曾经举荐孙武的伍子胥被冤杀。孙武心灰意冷,隐居到郊外,不久也去世了。《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按照司马迁的这一说法,孙膑是在孙武去世的一百多年后才出生的。

孙膑和庞涓都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孙膑的才华智慧,都要甩开庞涓八条街。庞涓后来在魏国当上了大将,便将孙膑带到了魏国。
作为师兄弟,庞涓担心孙膑能力超过自己而受到魏惠王的重用,便想着法子陷害孙膑。结果,孙膑被砍去双足,脸上也被刺上记号。本来想干些大事,没想到在同学的黑手下受尽了屈辱。孙膑心里充满惆怅。
天无绝人之路。齐国有使臣来到魏国,孙膑求见,
并被带回了齐国,并成为了大将田忌的部下。

因帮助田忌赛马,孙膑见到了齐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这次对话,孙膑坦陈战法,齐威王心为所动。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赵国攻打卫国。作为盟国,魏国出兵攻打赵国,围困了其首都邯郸。大敌当前,赵国向齐国请求援助。
眼看魏国兵多将广,对邯郸形成包围之势。孙膑提出了出其不意,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使其退兵的计策。齐威王采纳这个建议,攻打大梁。后院失火,魏国迅速撤兵,化解了赵国困局。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齐国再度出兵救援。孙膑再度使用了围魏救赵的方法,直取大梁。
这次交战,实际上是孙膑和庞涓的交锋。魏国主将庞涓吸取围魏救赵的教训,率领大军回防。孙膑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他下令“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刚刚进入魏国领地时,齐军吃饭时做了十万灶,第二天削减到五万,然后是三万。

假象往往会迷惑狂王者的眼睛。庞涓认为齐军军纪涣散,士卒四处逃散,便抛下主力,率少量精兵快速追击。孙膑早有准备,他在马陵埋伏弩兵。日暮时分,庞涓到达。突然,万箭齐发,庞涓部下几乎全军覆灭。马陵成为庞涓人生之路的终点,他拔剑自刎,了却了自己的一生。
孙武处在春秋时期,而孙膑则处在战国时期,二者相隔百余年,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而作为孙武后人,孙膑传承发展了孙武的学说,《孙膑兵法》更是对《孙子兵法》的补充。
西汉初年,齐王刘肥坐拥七十余城,麾下兵强马壮,其封地范围涵盖今山东大部,堪称诸侯王中的"巨无霸"。然而这位手握重兵的庶长子,...
2025-11-12 陈平的官场生存哲学:从特务头子到四朝元老的智慧密码在汉初波诡云谲的权力场中,陈平以"六出奇计"的谋略家身份闻名,却以"官场不倒翁"的生存智...
2025-11-12 胡人将领的“双刃剑”:唐玄宗重用背后的战略权衡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麾下十五万精锐尽归其手。这位粟特裔将领的崛起,标志着唐朝军事体系从“汉将主导”向“胡人掌兵”的关键转折。当...
2025-11-12 李敬玄:从侍读到宰相的仕途沉浮唐朝高宗年间,一位出身亳州谯县的士人李敬玄,凭借深厚的学识与过人的记忆力,从太子侍读起步,最终登上宰相之位,却因一场战败跌落神坛。他的仕途轨迹,既折射出唐代文官...
2025-11-12 星火骤灭:陈胜起兵六个月溃败的深层密码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的暴雨浇灭了戍卒的希望,却点燃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烽火。陈胜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2025-11-12 权力与伦理的博弈:新皇继承先帝后宫的千年纠葛在中国古代皇权体系中,皇帝驾崩后新皇对先帝后宫的处理方式,始终是权力、伦理与制度交织的敏感话题。从先秦到明清,这一行为既承载着血缘政治的延续逻辑,又暗含着伦理道...
2025-11-12 彭城公主:三段婚姻背后的命运浮沉与抗争传奇在北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彭城公主宛如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星辰,她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三段婚姻更是成为那个特殊时期政治、情感与人性交织的生动写照。政治联姻:初嫁...
2025-11-12 夏侯尚“被擒”真相:一场被虚构的战场传奇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的定军山之战中,老将黄忠以“步步为营、反客为主”之计,生擒曹军大将夏侯尚,成为小说中经典的战术范例。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三国志》等正...
2025-11-12 玉玺与野心:袁术称帝背后的实力底牌与时代困局公元197年,淮南寿春城头玄旗招展,四世三公嫡裔袁术于祭坛之上高呼“代汉者,当涂高也”,自立为“仲氏皇帝”。这出汉末第一场称帝闹剧,既因传国玉玺的象征意义点燃野...
2025-11-11 孤忠殉元:陈友定的一生与历史抉择在元末群雄逐鹿的乱世中,陈友定以独特的姿态刻入历史长卷。这位出身贫寒的福建汉子,从驿卒跃升为割据八闽的军阀,最终以“闽三忠”之名被载入史册。他的一生,既是个人奋...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