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安汉将军”,则是一个蜀汉设立的杂号将军,顾名思义,安汉将军寄托了安定汉朝的美好寓意,所以,安汉将军的人选,自然也在蜀汉历史上拥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蜀汉有四位“安汉将军”:除了王平,你还知道哪一个?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麋竺(又作糜竺)(?~约221年),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早在东汉末年,麋竺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逝后,麋竺奉陶谦遗命,迎接在小沛的刘备入主徐州,并辅佐刘备。不久,吕布前来投靠刘备。建安元年(196年),吕布乘刘备与袁术僵持之时,趁机偷袭下邳,从而反客为主。
在刘备丢失徐州的时候,麋竺特意将妹妹嫁给刘备,又帮助刘备招兵买马,使面对危难的刘备重新振作起来。后来曹操想上表荐麋竺为嬴郡太守,其弟麋芳为彭城国相,但麋竺与麋芳都不接受,决意跟随刘备。从这一角度来看,刘备册封麋竺为安汉将军,无疑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击败刘璋,平定了益州之地。在此基础上,刘备拜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待遇是众臣之中最高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袭取荆州,当时担任南郡太守的麋芳献城投降,前将军关羽因此兵败身亡。麋竺向刘备负荆请罪,刘备反过来安慰他,认为弟弟的罪与兄长无关,对他礼遇如初。章武元年(221年),糜竺与诸葛亮等群臣联合上言劝刘备即皇帝位。同年,糜竺病逝。
李邈(?-234年),字汉南,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县)人。东汉末年,李邈隶属于振威将军刘璋。公元214年(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益州,领益州牧,任命李邈为益州从事。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李邈担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从时间上来看,李邈应该是在糜竺之后担任安汉将军的。换而言之,李邈是蜀汉第二位安汉将军。不过,在蜀汉的四位安汉将军中,李邈是唯一没有善终的。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李邈上书诋毁诸葛亮,后主刘禅大怒,将其关进牢狱,并诛杀。对此,在笔者看来,纵观李邈的一生,多次出言不逊。在诸葛亮准备诛杀马谡的时候,李邈选择为马谡求情,这就引起了众多蜀汉大臣的不满了。现在,李邈又选择诋毁诸葛亮,更是引起了蜀汉上下的愤慨,从而落下了被诛杀的结局。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董和推荐李恢到州府任职,李恢在路上的时候听闻到刘备从葭萌南向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必定失败,而刘备必定会成功,于是假称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见刘备。李恢在绵竹见到了刘备,刘备非常赞赏李恢,于是让李恢留在军中一起进攻雒城。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改元章武。同年(一说章武二年),蜀汉庲降都督邓方病逝,于是刘备册封李恢为第二任庲降都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当时南中豪强高定在越巂郡肆意妄为,豪族雍闿在益州郡飞扬跋扈,牂柯郡郡丞朱褒也在牂柯郡造反作乱。
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南中,亲率一军从左路从成都进发,自安上县由水路攻向越巂郡;别遣李恢从中路进军,以此进攻益州郡;门下督马忠从右路进攻牂柯郡的叛军。在平定叛乱之后,李恢因为立下了战功,所以被后主刘禅封为汉兴亭侯,并加拜安汉将军。因此,对于李恢来说,成为蜀汉第三位安汉将军。
建兴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建立吴国。蜀汉朝廷派出使者与孙吴歃血为盟,达成二分天下的盟议。因当时交州属于孙吴,蜀汉朝廷因此解除了李恢交州刺史的职务,变更为建宁郡太守,并让李恢从牂牁郡返回建宁郡,后来又迁居汉中。建兴九年(231年),李恢病逝。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东汉末年,王平原本是曹操的部下。但是,在汉中之战中,王平最终归降了刘备,从而成为蜀汉的一员名将。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王平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派遣马谡守街亭,王平当时为马谡大军的先锋,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连规劝马谡,马谡不听,从而有了街亭之战的失利。街亭之战后,王平因为表现突出,所以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因此,对于王平来说,成为蜀汉第四位安汉将军。当然,对于王平来说,后来的官职没有止步于安汉将军,而是来到了更高的官职。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作为镇北大将军,王平无疑成为蜀汉后期排名非常靠前的将领了。到了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三国小乔墓考:三处遗迹背后的历史迷雾与文化想象三国时期的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其墓葬位置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演变为横跨皖湘两地的文化谜题。安徽庐江、南陵与湖南岳阳三处“小乔墓”,既是...
周瑜 2025-09-16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