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文人多,猛将更多,称得上雄霸一方的豪杰也大有人在,但是能将多重身份集于一身的,大概当属曹操。曹操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老天赏饭的那种,不达成霸业简直对不起自己的智商,同时,他也是一位被权势耽误了的文艺青年。要说对文学史的推动意义,刘备、孙权无非贡献了几个机智小故事,而曹操却是实打实地在诗词形式、创作内容等方面开一代之风。

曹操擅长写乐府,但是有着极大野心的聪明人无论在战场上还是文坛上都不会老老实实地遵循既有笔法,曹操这正是一次积极的创新。乐府原本是一个机构,后常用来表示诗歌体裁,作为一种为王室享乐而产生艺术形式,自诞生起就与乐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代时,开始还主要由专人从民间收集而来,后来发展越来越好,文人团体的创作也纳入其中。

在汉代末期,乐府诗的遭遇有些凄凉,这一方面是受风气的外在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本身限制颇多,一成不变的格式要求严重打击了文学创作的创新。我们的主角才不管那么多,索性自成一派,打破旧有规则,依旧使用原有的曲牌,但是内容选材范围更广,大大丰富了已有的创作素材。此前曲名和内容要求绝对一致,曹操则是以旧有形式写新的时局时事。在创作上,曹操用五言也用四言,但大家普遍对他的四言尤为称赞,并且认为其影响着此后的诗歌书写。其实曹操善写四言也与他喜好音律有关,每句四字本就与音乐的起承转合更容易接洽,对曹操来说操作得得心应手。当然,曹操的五言、杂言也很精妙。
曹操的文学造诣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传世的其他作品更达百余篇。当然,霸主写文,肯定以功能性为主,对上要上表,对下要教令。如果说对诗歌的创新有其主观意图,那么写文明显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思想,鲁迅对曹操的评价很中肯,说他写文章没顾忌,文章反而很通透,尤为贴近现实贴近真实含义。可以说,曹操的大胆、聪明,在文学之路上显露得同样彻底,他不会单纯被道义所制约,敢写可纳多种多样人才的文本,也敢在文章中夸大捏造别人的罪状,毫不介意利用好文采给自己的主业铺铺路。对于曹操来说,做一个通透的文艺青年和手握重权的霸主毫不冲突。
 人物:
                                        
                
                上一篇: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篇:
                                        此人聪明绝顶,因为太了解曹操而惨遭杀害
人物:
                                        
                
                上一篇: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篇:
                                        此人聪明绝顶,因为太了解曹操而惨遭杀害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刘禅常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之名,这一标签如同沉重的枷锁,让他的形象在后世眼中显得昏庸无能。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真实史料,会...
刘禅 2025-10-31 三国四大“以一敌百”猛将:血火淬炼的战场传奇三国乱世,英雄辈出,能在万军丛中取敌首级、以一敌百的猛将,既是战场上的定海神针,也是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传奇。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关羽、张辽、甘宁、张飞四...
关羽 张辽 2025-10-31 孙权杀关羽的深层动因:战略抉择与政治博弈下的必然之举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却在后方遭孙权偷袭,最终败走麦城身死。这一历史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三国格局,更引发后世对孙权决策的长期争议:他为何执意斩杀关羽?...
关羽 孙权 2025-10-31 夷陵之战后曹丕的战略抉择:为何弃蜀攻吴?公元222年,夷陵之战以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退白帝城告终。这场战役不仅摧毁了蜀汉东征主力,更让三国格局面临重塑。然而,曹丕在蜀汉元气大伤之际,却选择放弃攻打奄奄...
刘备 曹丕 2025-10-31 双重托孤:刘备的政治智慧与权力制衡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内,刘备病榻之上将幼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同时召见尚书令李严,赋予其“统内外军事”的重任。这场看似矛盾的双重托孤,实则是刘备在政权存续危...
诸葛亮 刘备 2025-10-31 诸葛亮与张郃之死:北伐棋局中的致命博弈公元231年,曹魏征西车骑将军张郃率军追击撤退的蜀军,行至木门道时突遭伏击,右膝中箭身亡。这场看似偶然的战役,实则是诸葛亮与司马懿联手导演的“借刀杀人”大戏。作...
张郃 诸葛亮 2025-10-31 曹丕南征:三次伐吴与一次攻蜀的军事博弈与战略困局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曹魏政权。为完成统一大业,他在位七年间三次大规模南征东吴、一次试探性攻打蜀汉,却始终未能突破三国鼎立的僵局。这场持续数年的军事行...
曹丕 2025-10-31 孙皓的十六年:从明君假象到亡国之君的暴政崩盘孙皓(242年—284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末代皇帝,在位时间从264年9月10日至280年5月1日,共计15年零8个月。这一时期正值三国格局剧变:蜀汉已于263...
孙皓 2025-10-31 忠义孤城:罗宪与白帝城的生死守望在三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罗宪的名字或许不如关羽、张飞般如雷贯耳,但他以两千孤军死守白帝城两年、击退东吴三万精锐的壮举,却成为蜀汉灭亡后最悲壮的注脚。这位被《晋书...
关羽 张飞 2025-10-31 草根逆袭:丁奉以勇谋与忠诚铸就江东十二虎臣传奇在东吴“江东十二虎臣”的名单中,丁奉的名字尤为特殊。他既无显赫家世,也非孙氏宗亲,却以寒门之身跻身虎臣之列,更成为唯一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的名将。...
孙权 孙皓 2025-10-3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