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乾隆下江南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难道只是游山玩水?
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乾隆皇帝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乾隆皇帝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何乾隆皇帝一次也不来呢?
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乾隆念叨:江南民众十分盼望皇上能来巡视江南!当时乾隆并没把这份请求当回事,但是一个月后,便又收到更夸张的邀请。我们先看看这份邀请是由谁提出来的:
两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漕运总督瑚宝;副总河张师载;安徽巡抚卫哲志;江苏巡抚雅尔哈善,还有刚才提到的梁怀吉中毒吉庆。
这一众大臣联名上奏肯定乾隆皇帝巡幸江南,并且表示经过乾隆皇帝的励精图治,如今大清盛世显现,社会稳定,人口稠密,正是南巡的好机会。
这个请求,其实正好撞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因为康熙曾经就南巡六次,乾隆皇帝心里非常羡慕也渴望。于是这封联名奏折提交后1个月,乾隆就把南巡的事敲定了。史料记载中显示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乾隆正式离京开启了南巡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江浙地区。
乾隆渡过黄河长江,在三月初一最终抵达了杭州,开始游览西湖名胜。最后回到京城的日子是五月初四,这次南巡经历了四个月。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这次的南巡声势浩大,花费颇多,国库并没有负担所有的钱,靠的其实是南方的盐商和一些巨贾的捐赠。
这是因为当初乾隆敲定南巡这个事后,两淮总督就给乾隆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大概意思就是说两江的盐商们听说皇上要来,就募捐了百万两白银恭候圣驾。奏折中提到“皇上南巡这是我们的荣幸呀!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心甘情愿为皇帝买单!”
可见当初南方商人们为了迎接乾隆南巡有多下血本,积极踊跃抛金撒银的。当然这些钱,还真不能算是乾隆贪图享乐。因为在乾隆南巡的路线上,为了迎接皇上进行了很多耗资巨大的基建和修正,比如乾隆的重点目的地扬州,对桥梁、道路、码头、行宫和名胜都修了一个遍。
这些捐献来的银两其实有很大一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这在当初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例如道路桥梁码头等,动用的是国库银两;行宫、名胜古迹以及上山的道路,动用的是商捐银两。各项支出分别登记造册,也不能说乾隆是贪图享乐挥金如土了吧。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难道就是因为这几位大臣的邀请吗?就是为了去看看风景?其实看风景是一回事,还有其他的目的。
目的一:把江南美景复制回北方。
乾隆六次出行都带着画师紧随左右,把自己喜爱的江南美景全都照样临摹下来,就是为了回北方后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进行复制。比如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四大名园,都被乾隆安排在圆明园一比一重建了一遍。
还有杭州的雷峰夕照、三潭映月、平湖秋月这些西湖美景,不仅是实景复制,连名字也没改就给搬运回来了。乾隆最喜欢的苏州狮子林,回来后就在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如果有读者去过避暑山庄,你还会看到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宁波的天一阁(这个在避暑山庄的名字是文津阁),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才有的美景。
这个原因,乾隆就逃脱不了享乐的标签了。
目的二:乾隆的性格好大喜功。
乾隆皇帝的确是个好皇帝,但是也有点自负,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而且以康熙为榜样。康熙六次南巡不假,但是人家曾经是“穷游”,主张节俭。乾隆则坐享其成,崇尚浮华。想学康熙,又受不了吃苦,所以这才宁愿耗用民脂民膏也要南巡的原因。
目的三:展示军事力量。
这个目的说来有点弄巧成拙,满族人历来是重视骑射崇尚勇武。乾隆这几次南巡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阅兵!想展示展示自己大清的兵力雄壮,可是这件事最后还闹了笑话。
“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这是嘉庆后来回忆的江南阅兵画面,简直是笑掉大牙,自己的皇帝都这么吐槽自己的兵,一时被传为笑柄。
目的四:干点正事,视察治水工程。
乾隆在南巡过程中也是做过不少实事的,六次南巡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海塘工程。当时黄河水患不断,而解决关键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这两个地方,也是乾隆南巡必去考察的目标。
目的五:笼络人心。
在这一点上虽是笼络人心为目的,但也是让百姓享受到了福利。凡是乾隆经过的地方, 都被不同程度减免了赋税,对前来接驾的老臣嘘寒问暖,赠起貂皮人参来从不抠门。
乾隆在孔庙行礼,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亲自命题考试,而且这些考题是摆脱八股文空洞无物的陋习,而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应用。乾隆了解江南一带人才辈出,所以给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官办学府增加了名额。
并且还自掏腰包派人抄写了3份四库全书,分别放到了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下令官员允许学子借阅和抄写,可以说乾隆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江浙地区的文化事业。
这都是因为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在江南杀戮太重了,乾隆也是想用这个办法把这些负面影响抹除去,好“笼络人心”,看样子至少笼络了很多学子的人心。
不过清代的好日子,从乾隆六次下江南结束的时候,也随之结束了。乾隆六下江南,造成了国库枯竭,看似造福实际造成了百姓的苦难。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江南盐商捐赠的钱,还不是要从当地百姓身上赚回来吗?
所以总体来说乾隆下江南是“过大于功”。这件事最后也被乾隆自己认识到了,在晚年时候曾发出感慨“没做过什么错事,唯独六下江南是我的最大错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而清代的国力,也从这一阶段开始日益萧条,这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看似美好,实际上也是虚幻。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薛生白的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璀璨明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的扫叶庄内,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正伏案修订医书。他便是与叶天士齐名的温病大家薛生白(薛雪),其笔下《湿热病篇》的条文,正以“三禁”原...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叶天士 2025-09-04 永琪未逝:一场被历史改写的皇位继承猜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初八,26岁的和硕荣亲王永琪病逝于兆祥所。这位被乾隆帝誉为“于诸子中更觉贵重”的五阿哥,其生命戛然而止于权力巅峰的前夜。若将历史时...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04 清代画家席佩兰:诗画双绝的才女传奇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江南水乡常熟,一位名叫席佩兰的女子以诗画双绝的才情惊艳了文坛。她不仅以画兰闻名,更以诗作成为清代性灵派女诗人的代表人物,与丈夫孙原湘、师长袁枚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席佩兰 2025-09-03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 暗夜星辰的陨落:解码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真实死因在清代乾隆末年的金陵城,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伏案疾书,窗外风雨如晦,案头《历算简存》的墨迹尚未干透。这位29岁便香消玉殒的奇女子王贞仪,其生命终章的真相,在200...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贞仪 2025-08-28 清朝状元柳敬亭:历史迷雾中的虚实之辨近年来,关于“清朝状元柳敬亭”的传说在网络与民间口耳相传,甚至被演绎为“乾隆钦点状元”的传奇故事。然而,通过梳理正史、方志、文人传记及学术考证,这一说法实为历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26 洪熙官与方世玉:江湖传奇中的真实与虚构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江湖画卷中,洪熙官与方世玉宛如两颗璀璨星辰,他们的故事被后世小说、影视反复演绎,成为中华武术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然而,当剥离艺术加工的层层面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方世玉 2025-08-25 翰林风骨:王尔烈殿试夺魁后的传奇人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北京贡院内,44岁的王尔烈以二甲头名进士身份完成殿试。这位来自辽东的布衣书生,以"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q...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尔烈 2025-08-22 甘国宝:两度戍台的清代名将,海峡两岸的守护者在清朝乾隆年间的风云变幻中,甘国宝以文武双全的才华和勤政爱民的品格,成为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他两度担任台湾挂印总兵,以铁腕治军与仁政安民并举,在巩固海疆...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甘国宝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