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乾隆下江南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难道只是游山玩水?
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乾隆皇帝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乾隆皇帝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何乾隆皇帝一次也不来呢?
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乾隆念叨:江南民众十分盼望皇上能来巡视江南!当时乾隆并没把这份请求当回事,但是一个月后,便又收到更夸张的邀请。我们先看看这份邀请是由谁提出来的:
两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漕运总督瑚宝;副总河张师载;安徽巡抚卫哲志;江苏巡抚雅尔哈善,还有刚才提到的梁怀吉中毒吉庆。
这一众大臣联名上奏肯定乾隆皇帝巡幸江南,并且表示经过乾隆皇帝的励精图治,如今大清盛世显现,社会稳定,人口稠密,正是南巡的好机会。

这个请求,其实正好撞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因为康熙曾经就南巡六次,乾隆皇帝心里非常羡慕也渴望。于是这封联名奏折提交后1个月,乾隆就把南巡的事敲定了。史料记载中显示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乾隆正式离京开启了南巡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江浙地区。
乾隆渡过黄河长江,在三月初一最终抵达了杭州,开始游览西湖名胜。最后回到京城的日子是五月初四,这次南巡经历了四个月。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这次的南巡声势浩大,花费颇多,国库并没有负担所有的钱,靠的其实是南方的盐商和一些巨贾的捐赠。
这是因为当初乾隆敲定南巡这个事后,两淮总督就给乾隆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大概意思就是说两江的盐商们听说皇上要来,就募捐了百万两白银恭候圣驾。奏折中提到“皇上南巡这是我们的荣幸呀!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心甘情愿为皇帝买单!”
可见当初南方商人们为了迎接乾隆南巡有多下血本,积极踊跃抛金撒银的。当然这些钱,还真不能算是乾隆贪图享乐。因为在乾隆南巡的路线上,为了迎接皇上进行了很多耗资巨大的基建和修正,比如乾隆的重点目的地扬州,对桥梁、道路、码头、行宫和名胜都修了一个遍。

这些捐献来的银两其实有很大一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这在当初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例如道路桥梁码头等,动用的是国库银两;行宫、名胜古迹以及上山的道路,动用的是商捐银两。各项支出分别登记造册,也不能说乾隆是贪图享乐挥金如土了吧。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难道就是因为这几位大臣的邀请吗?就是为了去看看风景?其实看风景是一回事,还有其他的目的。
目的一:把江南美景复制回北方。
乾隆六次出行都带着画师紧随左右,把自己喜爱的江南美景全都照样临摹下来,就是为了回北方后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进行复制。比如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四大名园,都被乾隆安排在圆明园一比一重建了一遍。

还有杭州的雷峰夕照、三潭映月、平湖秋月这些西湖美景,不仅是实景复制,连名字也没改就给搬运回来了。乾隆最喜欢的苏州狮子林,回来后就在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如果有读者去过避暑山庄,你还会看到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宁波的天一阁(这个在避暑山庄的名字是文津阁),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才有的美景。
这个原因,乾隆就逃脱不了享乐的标签了。
目的二:乾隆的性格好大喜功。
乾隆皇帝的确是个好皇帝,但是也有点自负,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而且以康熙为榜样。康熙六次南巡不假,但是人家曾经是“穷游”,主张节俭。乾隆则坐享其成,崇尚浮华。想学康熙,又受不了吃苦,所以这才宁愿耗用民脂民膏也要南巡的原因。
目的三:展示军事力量。
这个目的说来有点弄巧成拙,满族人历来是重视骑射崇尚勇武。乾隆这几次南巡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阅兵!想展示展示自己大清的兵力雄壮,可是这件事最后还闹了笑话。
“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这是嘉庆后来回忆的江南阅兵画面,简直是笑掉大牙,自己的皇帝都这么吐槽自己的兵,一时被传为笑柄。

目的四:干点正事,视察治水工程。
乾隆在南巡过程中也是做过不少实事的,六次南巡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海塘工程。当时黄河水患不断,而解决关键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这两个地方,也是乾隆南巡必去考察的目标。
目的五:笼络人心。
在这一点上虽是笼络人心为目的,但也是让百姓享受到了福利。凡是乾隆经过的地方, 都被不同程度减免了赋税,对前来接驾的老臣嘘寒问暖,赠起貂皮人参来从不抠门。
乾隆在孔庙行礼,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亲自命题考试,而且这些考题是摆脱八股文空洞无物的陋习,而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应用。乾隆了解江南一带人才辈出,所以给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官办学府增加了名额。
并且还自掏腰包派人抄写了3份四库全书,分别放到了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下令官员允许学子借阅和抄写,可以说乾隆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江浙地区的文化事业。
这都是因为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在江南杀戮太重了,乾隆也是想用这个办法把这些负面影响抹除去,好“笼络人心”,看样子至少笼络了很多学子的人心。

不过清代的好日子,从乾隆六次下江南结束的时候,也随之结束了。乾隆六下江南,造成了国库枯竭,看似造福实际造成了百姓的苦难。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江南盐商捐赠的钱,还不是要从当地百姓身上赚回来吗?
所以总体来说乾隆下江南是“过大于功”。这件事最后也被乾隆自己认识到了,在晚年时候曾发出感慨“没做过什么错事,唯独六下江南是我的最大错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而清代的国力,也从这一阶段开始日益萧条,这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看似美好,实际上也是虚幻。
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圆明园阿哥弘曕:被宠爱毁掉的皇室骄子在清朝乾隆朝的皇室成员中,爱新觉罗·弘曕的一生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雍正帝最小的儿子、乾隆帝最年幼的弟弟,从备受宠爱的“圆明园阿哥”沦为被降爵罢官的罪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权臣的藏金术:和珅如何在无银行时代构筑财富帝国?在清朝乾隆年间,权臣和珅以“富可敌国”闻名史册,其贪腐所得远超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当现代人困惑于“没有银行,巨额财富如何安全存放”时,和珅的藏金术却展现出惊人的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11-12 孝圣宪皇后:紫禁城中最有福气的皇太后在紫禁城的漫长历史中,无数嫔妃在这座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宫殿里沉浮,而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无疑是其中最有福气的一位。她的一生,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证了“康...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1 清宫长寿密码:康熙乾隆60年统治背后的养生智慧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帝王,康熙帝(1654-1722)与乾隆帝(1711-1799)分别以61年和60年的统治时长,创造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纪录。这对祖...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1 雍正两道密旨:为乾隆六十三年皇权筑起铜墙铁壁公元1735年秋,圆明园内烛火摇曳,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在病榻上留下两道密旨。这两份用满汉双语书写的圣旨,不仅解决了皇位传承的合法性危机,更通过精心设计的权力架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乾隆的用人之道:讷亲为何从“股肱之臣”沦为阶下囚?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清军久攻不下。乾隆帝急调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为经略大臣,统帅三军平叛。然而,这位出身钮祜禄氏、曾被乾隆视为“股肱之臣...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莎罗奔 2025-11-10 权力重构与财政困局:嘉庆诛杀和珅的双重逻辑公元1799年,乾隆帝驾崩仅十余日,嘉庆帝便以雷霆手段将权倾朝野的和珅下狱赐死,抄没其家产估值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总和。这场震动朝野的政治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1-08 入宫八年默默无闻,惇妃的争宠逆袭之路在乾隆皇帝的后宫中,惇妃汪氏的起点堪称平凡。她出身满洲正白旗,父亲为都统四格,虽为八旗世家,却无显赫权势。17岁入宫时,乾隆已53岁,两人年龄相差36岁,这样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0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