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陆逊和东吴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当初曾灭了陆逊的全家老小,陆逊为什么还要辅助孙权?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本就是一个分分合合的过程,有的人上一秒是情同手足的同盟,而下一秒就变成了剑拔弩张的敌人。三国时期便是历史上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三国时代,出现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政治意识有远见的曹操,胸怀大志、大器晚成的刘备,重情重义、心直口快的张飞。除了这些大人物之外,还有本文的主人公:陆逊。
陆逊作为吴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众人所知,但其实在他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故事。其实孙策便是陆逊的杀父凶手。
那既然陆逊与吴国之间有着如此的血海深仇,为何最后还是选择了辅佐孙权呢?这背后一定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01杀父之仇
公元195年到200年,孙策意气风发,率领着自己的大军,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便吞并了江东地区。
公元194年,孙策率领大军进攻庐江郡。当时,陆康任庐江太守。为了维护一方百姓,他拼死抵抗。孙策将陆氏家族团团围住,试图将他们困死。最后,陆康及其家族几乎全灭。
其实在这场恶战之前,陆康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提前将家族中的女眷和幼子送回了老家,其中便包括陆逊。陆逊很小的时候亲生父亲便去世了,陆康其实是他的养父。
无论是生父还是养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在所有人的眼里,陆逊一定会与孙策一行人势不两立。但令人惊讶的是,陆逊后来不仅选择了辅佐孙权,后来还与杀父仇人的女儿结为夫妻。
02江东士族
提到三国时期,就不得不提到江东士族。
在那时,人口是决定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而要扩大人口,就一定要掌握人心。江东士族掌握着江东人口的命脉,掌握着江东的土地资源,自然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士族们的权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他们可以拥护一方势力,也可以轻易地舍弃一方势力。支持与反对,往往只在一个念头之间。决定性因素始终离不开利益二字。
江东士族们一开始支持袁术,希望他能够带领他们恢复汉朝统治,但袁术一直妄想自立门户,这与士族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这时,孙策发现了机会。他反对袁家,从而得到了一部分的士族们的支持。当然,孙策也有足够的实力。正是在自身努力和外界帮助两种因素之下,孙策才能够平定江东。
然而仇恨是无法抹去的。孙策的父亲孙坚曾经残忍地杀害了圈子内好多大人物,孙策也几乎杀害了陆氏家族的所有人。这直接导致了孙策不可能得到所有士族们的支持。
孙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法——杀光不支持他的人。于是他与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03和平相处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其弟孙权接手掌管吴国。此后三年,孙权广纳贤才,各路人才纷纷加入孙权的阵营。其中不乏江东士族子弟。
这些人才的投靠大大增强了孙家的力量,构成了大军的主心骨。
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两大集团,其中一个集团是淮泗士族集团,另一个便是江东士族集团,陆逊便是其中一员。
陆逊的加入令人费解,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孙权算是陆逊杀父仇人的弟弟,二人理应不共戴天。其二,陆康去世后,陆逊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代表了陆氏家族。如果他投靠了,就算是变相的屈服。
年仅二十多岁的孙权此时并没有绝对的领导能力,也没有对未来的明确的规划,而且还与江东士族们有着深仇大恨,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江东士族子弟主动加入孙权阵营呢?
04背后原因
其实一开始,江东士族的目的就是打败孙家的政权,恢复东汉统治。就算不能够将孙权赶出江东,也要给他们一记重锤。但是士族们远远低估了孙权的能力。
孙策的去世让吴国的政权开始混乱。许多官员不能信服年纪尚幼的孙权,企图夺权。这位小小少年虽然稚嫩,但实力超群。他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便平定了江东的骚乱。
孙权这次平乱让江东士族们了解到了他的实力。他们彻底明白了,这位少年才是江东未来的主人,再也无法改变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无意义的挣扎,不如投靠孙权势力。
巧的是在这时,孙权为了防止错过人才,开始广纳贤才,对江东士族也不例外。正是孙权对士族人才的态度,改变了二者之前的关系。
江东士族也很会把握时机。如果士族子弟加入孙权一方,不但没有坏处,还能够增加士族的话语权,何乐而不为呢?与其被动等待淘汰,不如主动出击。
陆逊便是加入辅佐孙权政权的一员。他认清了当前局势,放弃了个人恩怨,放弃了复仇。孙权也很赏识陆逊这种态度的转变,于是一直将陆逊当作自己的一员大将。
孙权势力与江东士族势力的结合可谓是双赢。在士族的帮助下,孙权的势力不断扩张,地位更加巩固。同样,有了孙权作靠山,江东士族的利益也得到了维护。
05结语
很多人都不理解陆逊的新闻,也有很多人憎恨陆逊。但这同时也有很多人支持陆逊。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立场。
陆逊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必然会对杀父仇人和他的家族心怀仇恨。但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整个家族的未来,他只能将心头的怨恨放下。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他明白什么都没有认清局势重要。
当然,在许多人心中,报杀父之仇比一切都重要,这也无可非议。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心中排名不同,每个人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所以做出的选择也会不同。
立场不同,责任不同,选择不同。如果你无法理解别人,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公孙策女儿的命运悲歌:法理与人情的千年叩问在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中,公孙策作为"再世诸葛"般的智囊,其女儿的结局始终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下。这个承载着父爱与法理冲突的角色,...
孙策 2025-08-15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