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问这个张作霖的督军官职是如何获得的,这个问题起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也比较给力的,因为其中也是有很多故事的,那么很多人也要问了,这个官职是不是袁世凯给的,如果不是张作霖又是怎么获得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话说好像还真的袁世凯的给,但是袁世凯话说又是极其不情愿的。
袁世凯不想给,可是却不得不给。
张作霖生逢一个乱世,一个处于乱世之中的人,究竟是一枚有用的棋子,还是一枚没用的弃子,或者说究竟能不能入局,能不能成为掌控棋局的人,只看本事。
当然了,运气也很重要,可是能不能逮住机遇凭的仍然是本事。

张作霖显然是一个恨有本事的人,所以他注定了会成为一个乱世枭雄。
张作霖在历史舞台和政治舞台上的出场方式是一件很让人唏嘘的事,他的父亲因为为人打抱不平而被一个王姓地主给打死了,于是他和他二哥扛着一条枪去报仇,可是却因为枪走火打死了地主家的一个老太婆,最后他只能落荒而逃。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去报仇?因为穷人几乎没有公道可言,所以想要公道,只能自己讨。
但是,他没有讨到公道,他二哥却被官府捉住了,他自己也只能逃亡。
几经辗转之下,他投了军,在军中当了一个小军官。后来他离开军队,以为自己是“荣耀回家”的时候,可是时隔多年以后,王姓地主仍然不肯放过他,所以他只能又一次逃亡。
后来,他结识了胡匪匪首冯德麟,然后打着冯德麟的旗号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后来成为了所谓的“保险队”。
保险队,也成为了张作霖的起家资本。
因为他手里有保险队,所以得到了清政府的招安,从一个收保护费的胡匪变成了一个拥有正经军职的清军管带,这是他人生的一次跳跃。
后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张作霖所部被改编成了27师,27师师长当然也是他。
不过,当时的东三省可还不是他张作霖的,即便是奉天的掌控权,也还有一个28师师长冯德麟在和他争抢。
冯德麟在奉天是能够和张作霖平起平坐的人物,当年张作霖落难的时候,还曾给冯德麟当过小弟呢!
只是,冯德麟的能力显然远不如张作霖,不论是政治或者是军事,冯德麟都不是张作霖的对手。
那么,张作霖究竟是如何将奉天督军拿到手的呢?
1915年袁世凯任命段芝贵为奉天督军,当时袁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称帝,所以段芝贵督奉的任务便是为了稳定奉天局面甚至是趁机控制27师和28师。

对于袁世凯突然派了一个段芝贵来奉天骑到自己的头上,张作霖和冯德麟显然不乐意,可是又不敢直接否定袁世凯的任命,所以他们只能采用一个“迂回”的策略,让段芝贵自己走人。张作霖很快便想到了对策,然后跑去和冯德麟商量,让冯德麟唱红脸,他自己唱白脸。
这场好戏,应该怎么唱呢?
冯德麟让人在晚上放枪吓唬段芝贵,在段芝贵被吓得心惊胆颤的时候,张作霖装作好心好意地跑去提醒段芝贵,冯德麟要对你不利了,你赶紧跑吧!段芝贵一听,果然慌了,然后带着钱一溜烟跑了。
张作霖一边让段芝贵跑路,一边又告诉冯德麟去拦截段芝贵,将段的钱和军火洗劫一空。
这么一看,好处似乎全给了冯德麟,张作霖什么也没捞到。
实则不然,段芝贵“哭哭啼啼”地回了北京,将冯德麟的所作所为告诉了袁世凯,控诉冯德麟的罪行,然后又为张作霖美言了几句,因为张作霖好心好意提醒他跑路,是一个厚道人呀!最后,向袁世凯提出辞去奉天督军的要求,同时推荐张作霖接任奉天督军一职。
袁世凯宦海沉浮几十年,未必看不出这里面的道道,可是却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因为袁当时最紧要的事是称帝,他暂时腾不出手来去追究冯德麟,如果他能够腾出手去追究的话,恐怕张作霖联合冯德麟驱逐段芝贵的事也瞒不住。
为了不让张作霖在这关键时刻给自己制造麻烦,所以袁世凯闭口不谈张、冯两人驱逐段芝贵的事,反而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任命冯德麟为军务督办。
袁世凯此时的态度是你支持我称帝,不给我添麻烦,我给你好处。因为他要留着精力和兵力去对付那些肯定会反对他称帝、举兵讨伐他的人。
从这一点看,张作霖当上奉天督军是钻了空子,当然也是他的眼光好,他正是因为看清楚了时局,知道袁世凯这时候绝不愿意和他翻脸,甚至还会拉拢他,所以才敢这么做。
同时,他也足够了解冯德麟这个人,这是一个勇有余、谋不足的人,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拿捏。
张作霖这一计,可谓是一石三鸟,成功驱逐了段芝贵,打压了冯德麟,当上了奉天督军!
反观冯德麟便没有张作霖的谋略,冯德麟在这一回合中看似赢了,实则输的很惨。后来,冯德麟为了扳回这一局,在张勋复辟的时候,屁颠屁颠地跑去北京参与复辟,结果复辟失败被逮捕入狱,自己的老底——28师也被张作霖趁机收编了。
张作霖的上位,是他运用谋略,用对手段、看准时机出手换来的结果。
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也很无奈,如果可以的话,袁世凯当然也希望奉天能够在自己的心腹的掌控之下。

后来,袁世凯称帝失败,然后一命呜呼,也来不及去追究张作霖和冯德麟的责任了。
段祺瑞上台后为了掌控北京政府,和黎元洪、直系斗得不可开交,一时间也腾不出手去对付张作霖,所以张作霖在这段时间里迅速坐稳了奉天督军的位置。
然后,他又以奉天为根基,将手伸向了黑龙江和吉林,一步步控制了东三省以后,又以东三省为核心,将手伸向了北京政府。
他没读过几本书,可是却将谋略修炼得炉火纯青,如此一个人物,实在让人感佩不已!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的离世为郑国埋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权力动荡伏笔。作为郑庄公的庶子,郑厉公(姬突)的命运因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而彻底改变,其流亡与复辟的历程,不...
郑国 2025-11-07 韩信临刑前:弃楚投汉,悔与不悔的千年之问公元前196年,长安未央宫钟室,一代兵仙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名处死。临刑前那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
韩信 2025-11-05 傅友德:大明开国的无双猛将与悲剧宿命傅友德(1327年—1394年),这位生于元末乱世、崛起于朱明王朝的宿州猛将,以七战七捷的北征传奇、平定巴蜀的果敢决绝、经略云贵的文治武功,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不...
朱明 傅友德 2025-11-03 萧何的两面:从“月下追贤”到“助吕诛将”的权力困局公元前206年,汉中军营外,萧何策马狂奔,衣襟沾满尘土。他追回的不仅是韩信,更是一个帝国的未来。但二十年后,这位“汉初三杰”之首却亲手设计,将韩信诱入长乐宫钟室...
韩信 萧何 2025-10-23 权谋漩涡中的生死棋局:萧何与韩信的命运共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张力的典故之一,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生死系于丞相萧何一人。然而,若将韩信之死简单归咎于萧何的“背叛”,则忽略了这场悲...
韩信 萧何 2025-10-23 兵仙余韵与权力漩涡:陈豨与韩信的师徒羁绊及其悲剧终章在楚汉相争的烽火中,韩信以“背水一战”“潍水淹龙且”等经典战役铸就“兵仙”之名,而其军事思想的传承者陈豨,却以一场牵动汉初格局的叛乱,在历史长卷中刻下复杂印记。...
韩信 龙且 2025-10-23 权臣掣肘与外交困局:郑厉公的放逐与复仇之路春秋中期,郑国作为中原首个挑战周天子的诸侯国,在郑庄公时代曾以“小霸”之姿威震四方。然而,郑庄公去世后,其子郑厉公(名突)的命运却因权臣祭仲的专权与宋国的外交胁...
郑国 2025-10-23 彭越:游击战鼻祖的崛起与陨落——从巨野泽盗寇到梁王之死在中国军事史上,彭越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名字。这位出身渔民的草莽英雄,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改写了楚汉战争的格局,成为与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然而,他的结...
韩信 英布 2025-10-11 韩信之死:吕后主谋背后的权力博弈真相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谜题。史书将矛头指向吕后,称其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但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谋杀远非吕后个人意志所...
韩信 萧何 2025-10-10 井陉之战:韩信的背水奇谋与楚汉格局的转折公元前204年10月,河北井陉县东北的黄土坡谷地,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此上演。汉军统帅韩信以3万疲弱之师,背靠绵蔓水列阵,面对赵军20万精锐的猛攻,最终通过...
韩信 2025-09-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