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问这个张作霖的督军官职是如何获得的,这个问题起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也比较给力的,因为其中也是有很多故事的,那么很多人也要问了,这个官职是不是袁世凯给的,如果不是张作霖又是怎么获得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话说好像还真的袁世凯的给,但是袁世凯话说又是极其不情愿的。
袁世凯不想给,可是却不得不给。
张作霖生逢一个乱世,一个处于乱世之中的人,究竟是一枚有用的棋子,还是一枚没用的弃子,或者说究竟能不能入局,能不能成为掌控棋局的人,只看本事。
当然了,运气也很重要,可是能不能逮住机遇凭的仍然是本事。
张作霖显然是一个恨有本事的人,所以他注定了会成为一个乱世枭雄。
张作霖在历史舞台和政治舞台上的出场方式是一件很让人唏嘘的事,他的父亲因为为人打抱不平而被一个王姓地主给打死了,于是他和他二哥扛着一条枪去报仇,可是却因为枪走火打死了地主家的一个老太婆,最后他只能落荒而逃。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去报仇?因为穷人几乎没有公道可言,所以想要公道,只能自己讨。
但是,他没有讨到公道,他二哥却被官府捉住了,他自己也只能逃亡。
几经辗转之下,他投了军,在军中当了一个小军官。后来他离开军队,以为自己是“荣耀回家”的时候,可是时隔多年以后,王姓地主仍然不肯放过他,所以他只能又一次逃亡。
后来,他结识了胡匪匪首冯德麟,然后打着冯德麟的旗号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后来成为了所谓的“保险队”。
保险队,也成为了张作霖的起家资本。
因为他手里有保险队,所以得到了清政府的招安,从一个收保护费的胡匪变成了一个拥有正经军职的清军管带,这是他人生的一次跳跃。
后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张作霖所部被改编成了27师,27师师长当然也是他。
不过,当时的东三省可还不是他张作霖的,即便是奉天的掌控权,也还有一个28师师长冯德麟在和他争抢。
冯德麟在奉天是能够和张作霖平起平坐的人物,当年张作霖落难的时候,还曾给冯德麟当过小弟呢!
只是,冯德麟的能力显然远不如张作霖,不论是政治或者是军事,冯德麟都不是张作霖的对手。
那么,张作霖究竟是如何将奉天督军拿到手的呢?
1915年袁世凯任命段芝贵为奉天督军,当时袁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称帝,所以段芝贵督奉的任务便是为了稳定奉天局面甚至是趁机控制27师和28师。
对于袁世凯突然派了一个段芝贵来奉天骑到自己的头上,张作霖和冯德麟显然不乐意,可是又不敢直接否定袁世凯的任命,所以他们只能采用一个“迂回”的策略,让段芝贵自己走人。张作霖很快便想到了对策,然后跑去和冯德麟商量,让冯德麟唱红脸,他自己唱白脸。
这场好戏,应该怎么唱呢?
冯德麟让人在晚上放枪吓唬段芝贵,在段芝贵被吓得心惊胆颤的时候,张作霖装作好心好意地跑去提醒段芝贵,冯德麟要对你不利了,你赶紧跑吧!段芝贵一听,果然慌了,然后带着钱一溜烟跑了。
张作霖一边让段芝贵跑路,一边又告诉冯德麟去拦截段芝贵,将段的钱和军火洗劫一空。
这么一看,好处似乎全给了冯德麟,张作霖什么也没捞到。
实则不然,段芝贵“哭哭啼啼”地回了北京,将冯德麟的所作所为告诉了袁世凯,控诉冯德麟的罪行,然后又为张作霖美言了几句,因为张作霖好心好意提醒他跑路,是一个厚道人呀!最后,向袁世凯提出辞去奉天督军的要求,同时推荐张作霖接任奉天督军一职。
袁世凯宦海沉浮几十年,未必看不出这里面的道道,可是却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因为袁当时最紧要的事是称帝,他暂时腾不出手来去追究冯德麟,如果他能够腾出手去追究的话,恐怕张作霖联合冯德麟驱逐段芝贵的事也瞒不住。
为了不让张作霖在这关键时刻给自己制造麻烦,所以袁世凯闭口不谈张、冯两人驱逐段芝贵的事,反而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任命冯德麟为军务督办。
袁世凯此时的态度是你支持我称帝,不给我添麻烦,我给你好处。因为他要留着精力和兵力去对付那些肯定会反对他称帝、举兵讨伐他的人。
从这一点看,张作霖当上奉天督军是钻了空子,当然也是他的眼光好,他正是因为看清楚了时局,知道袁世凯这时候绝不愿意和他翻脸,甚至还会拉拢他,所以才敢这么做。
同时,他也足够了解冯德麟这个人,这是一个勇有余、谋不足的人,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拿捏。
张作霖这一计,可谓是一石三鸟,成功驱逐了段芝贵,打压了冯德麟,当上了奉天督军!
反观冯德麟便没有张作霖的谋略,冯德麟在这一回合中看似赢了,实则输的很惨。后来,冯德麟为了扳回这一局,在张勋复辟的时候,屁颠屁颠地跑去北京参与复辟,结果复辟失败被逮捕入狱,自己的老底——28师也被张作霖趁机收编了。
张作霖的上位,是他运用谋略,用对手段、看准时机出手换来的结果。
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也很无奈,如果可以的话,袁世凯当然也希望奉天能够在自己的心腹的掌控之下。
后来,袁世凯称帝失败,然后一命呜呼,也来不及去追究张作霖和冯德麟的责任了。
段祺瑞上台后为了掌控北京政府,和黎元洪、直系斗得不可开交,一时间也腾不出手去对付张作霖,所以张作霖在这段时间里迅速坐稳了奉天督军的位置。
然后,他又以奉天为根基,将手伸向了黑龙江和吉林,一步步控制了东三省以后,又以东三省为核心,将手伸向了北京政府。
他没读过几本书,可是却将谋略修炼得炉火纯青,如此一个人物,实在让人感佩不已!
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酒奠梁上:韩信传说中暗藏人性深渊的致命抉择在淮安市淮阴区的民间传说体系中,韩信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记载的框架,演化成承载道德训诫的文化符号。其中“酒奠梁传说”以最尖锐的笔触,揭开了这位军事天才在权力漩涡中...
韩信 2025-07-10 杨继盛就义诗:铁窗血墨写就的士人气节“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忠臣杨继盛在狱中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这首五言绝句,字字如刀,不仅刻录着一位谏臣的生命绝唱,更成为...
太虚 杨继盛 2025-07-02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 烛之武:春秋乱世中的智勇义士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考城人,以“智退秦师”的壮举闻名于世。他出身平凡,官至圉正(养马官),却以卓越的口才与深邃的谋略,在郑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郑国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