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乾隆发红包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给子孙发红包,遗漏一人,乾隆:给你红包何用?
过旧历新年,家长给晚辈压岁钱,是中国一个传统习俗。压岁钱象征的是吉祥和如意。那么在古代的帝王家里,过年时是否也要给压岁钱呢?的确是如此的。在清朝时期,皇帝过年时也要给自己的子孙压岁钱。
而乾隆皇帝更是利用压岁钱,将皇位的继承人公之于众,这种方式还真是很特别呢。
清王朝的皇位传递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满族就是女真族,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北方鲜卑族等多个民族在一起聚集融合之后产生的民族。女真人游牧打猎,与蒙古族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也可以说女真族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蒙古族的一些模式。
明朝末年,女真族出现了一位铁腕首领,叫努尔哈赤。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评定了各部族,实现了女真族的统一,也为进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这一代,女真族的统一已经巩固,多年休养生息让女真族的实力积攒得差不多了。
于是皇太极带着族人们开始进入山海关,想要成为天下之主。此时的明朝腐朽黑暗,朝廷无能,民间起义不断。对忽然出现的少数民族势力,也无能为力。于是女真人长驱直入进入终于,终结了明朝,创立清王朝。
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上位后,学习蒙古族将政权建立在中原,至此清王朝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顺治帝励精图治为后代奠定了基础。
康熙皇帝在顺治帝的基础上,平定三藩和满族内部矛盾,让皇权更加巩固,也让清朝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机遇期。
康熙在位时间很久,所以储君问题也成了朝廷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满族未进入中原之前,在首领人选上并不是父传子的方式,而是原始的靠个人表现来决定的,这也是多民族群居的必然结果。
但是进入中原之后,受汉族文化的熏陶,清朝的皇帝也开始像汉族的皇帝那样,从自己的子嗣中寻找合适的继承人,还有了立长不立幼之类的一些规矩。原本可以公平竞争的八旗因为皇权归为一旗,其他人不再有坐拥皇权的机会,导致满族的内部矛盾重重。
这些矛盾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当时康熙的九个儿子分成几个势力,开始明争暗斗,都想取得皇位,让康熙十分苦恼。
尤其是康熙最开始立下的储君,竟然结党营私,这是康熙决不允许的事,所以这个皇子也被废掉了。
在废掉皇子后,康熙多年未再立储君。这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满。众皇子们也都跃跃欲试,各种争斗在暗中酝酿。最终形成拥护四皇子和拥护八皇子的两个派系,在多番争斗中,康熙的生命也走到尽头
康熙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四皇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他在继位后,必然要面对与兄弟们的矛盾。比如远在边陲的十四皇子就不满他做皇帝,而雍正上位后也用雷霆手段解决了与之争权的八皇子,导致整个皇族之间关系降到了冰点。
所以在雍正设立储君时,他就更加纠结了。他担心自己也要面对九子夺嫡这样不想看到的场面。所以他选择秘密立下太子,而不告知天下。在这期间他就用心教导这个自己选定的皇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直到雍正觉得乾隆有能力接管天下了,他才放心。雍正死后,大臣们打开了他的遗诏,这才让乾隆走上了皇位。雍正皇帝如此下功夫,也是为了保证家族的团结,不想再看到兄弟手足相争的局面。
乾隆的办法
乾隆运气好,继承了前几任皇帝励精图治打下的江山。他自己也算是比较务实上进的,在他的努力之下,清王朝迎来了鼎盛时期。但他一样无法躲过立储君这样困难的问题,不过乾隆也有他自己的办法。
乾隆也知道九子夺嫡的事,不想重蹈覆辙。所以他学雍正,没有很早就立下储君。乾隆在位的时间非常长,足有60年。在这期间,大臣部门不断劝他赶紧立储君。他却迟迟没有动作。
乾隆以自己身体还很健康为由,就是不立储君。因此那些皇子都努力在乾隆的面前表现,希望自己有机会继承皇位。乾隆在做皇帝的第60个年头,终于感到自己的身子骨不太行了,也觉得是李楚军的时候了。
其实他一直在观察着众皇子,也有了自己的培养目标,那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永琰。在一年的春节,众皇子都去给乾隆拜年祝贺。乾隆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发给自己的子孙们,讨个好彩头。
得到红包赏赐的人都很高兴。唯独五皇子永琰没有收到红包,他在现场不但尴尬,还觉得有些恐慌。那些得到了红包的皇子都嘲讽他未得皇帝的喜欢。可乾隆却说,永琰不需要红包,因为这天下都将是他的。
这话一处,在场的皇子和百官们一下就明白过来,原来乾隆是在用这种方式告知所有人,永琰将成为继位的皇帝,而在第二年,永琰便成为了清朝第七位皇帝,也就是世人所熟知的嘉庆帝。最终这场皇权的交接在比较平和的方式中进行,终究没有再发生兵戎相见的惨状。
小结:
乾隆用发红包的方式确立储君,这样的做法确实比之前的几个皇帝要高明。在一片喜气祥和中宣布这样的结果,那些没有争到皇位的皇子们起码还有红包在手,也不至于太过灰心丧气。
乾隆的手段还是十分高明的。在清朝,前几任皇帝的文治武功都是可圈可点的。所以乾隆能安稳在位60年,是有道理的。一个明智的皇帝懂得如何用权,而不是随意用权,这就是明君和昏君之间最大的区别。
但无论怎么说,封建王朝在社会制度上天然存在劣根性,导致不管皇帝如何努力,王朝终究要终结。
1735年,雍正帝猝然离世,25岁的弘历以“乾隆”年号开启长达63年的统治。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君主,在继承雍正遗产的同时,却以一系列政策调整与父亲形成鲜明对...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9 帝王权术的双面镜:雍正与乾隆震慑臣子的不同结局在清朝268年的统治中,雍正与乾隆父子以截然不同的政治手腕书写着帝王权术的篇章。当雍正用“年羹尧案”“隆科多案”树立皇权威严时,乾隆则通过“讷亲之死”“鄂昌自尽...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9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死后为何无人敢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驾崩,直隶总督李卫闻讯后三日暴毙,终年五十一岁。这位以“缉私盐、整漕运、治江南”闻名的能臣,死后虽遭乾隆斥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1 乾隆退位:盛世余晖下的权力博弈与衰败伏笔公元1796年,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于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自封“太上皇”。这场看似平和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玄机——乾隆以“归政全...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和珅临终前:乾隆“保命诏书”背后的权力困局与历史警示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的讣告传遍紫禁城。当夜,嘉庆帝以办理丧仪为由,将权倾朝野的和珅调离权力核心。三日后,和珅被囚禁于宗人府,二十条大罪的诏书如雪片般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乌拉那拉氏的命运转折:从皇后之位到帝王厌恶的深层剖析作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结局堪称清代宫廷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案例之一。她因南巡途中的断发行为被乾隆帝彻底冷落,死后未获谥号、未入裕陵、葬礼规格低于皇贵...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乾隆三位皇后中的真爱之谜:从历史细节中探寻帝王真情在乾隆帝长达六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三位皇后先后成为紫禁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人物。她们的命运轨迹与乾隆的情感选择紧密交织,但若以“真爱”为标尺丈量,这位风流帝王对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嘉庆帝继位后对乾隆妃嫔的安置:权力交接下的温情与礼制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后,其庞大的后宫群体成为新君嘉庆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史料记载,乾隆后宫共有41位有正式封号的嫔妃,其中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28 乾隆后宫情史:从43位妃嫔中寻觅帝王真爱乾隆帝一生共有43位正式册封的妃嫔,包括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及2位答应。在这片浩瀚的后宫中,谁才是乾隆最钟爱的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康乾盛世中的双子星:雍正与乾隆的治世之道在清朝268年的历史长河中,康雍乾三代君主以134年的统治时长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辉煌。其中,雍正与乾隆这对父子皇帝的治世理念与成就,始终是历史学者争论的焦...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